在淮安市清河区实施“三个正规化”保持文明建设的活力_文明创建论文

在淮安市清河区实施“三个正规化”保持文明建设的活力_文明创建论文

淮安市清河区落实“三个常态化”保持文明创建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淮安市论文,清河论文,常态论文,活力论文,文明创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从创建机制、市民教育和城市管理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工作新模式。

      一是创建机制常态化。完善责任分担落实机制。对照新版测评体系和最新的测评方法,制定新一轮创建三年规划和20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计划。完善共驻共建机制。作为淮安主城区,该区积极与市直部门和驻区单位沟通协调,双向互动、共同推进创建工作。落实好区领导包社区、区直单位干路段、小区,党员干部包楼栋,志愿者包户“四包”机制,并与社区捆绑考核,共担责任。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组织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检查指导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淮水安澜、区长热线和“曝光台”媒体监督作用,同时加大创建问责力度。

      二是市民教育常态化。坚持活动牵引。开展“最美餐厅”“最美身边人”“最美家庭”等各类评选活动20余次,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投入50余万元专项资金扶植69支民间文艺团队,吸收了2000多名群众演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自编自导自演的大众化文艺节目,用每年数百场的演出活动引导人们认知认同,遵德守礼。注重典型示范。坚持一线挖掘典型、一线培养典型,选出先进典型近200人,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姜贵才、金驹,“江苏好人”赵成树,通过媒体集中报道、先进典型事迹发布、设立“善行义举榜”等方式引导辖区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突出氛围熏陶。《清河之窗》等媒体带头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基本常识和市民基本道德规范;在车站、社区、广场、街巷等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1.8万余平米,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积极适应“微”时代要求,“青轩薇语”微信平台已拥有“粉丝”4000多人,“筑梦清河”微博拥有“粉丝”15000余人。

      三是城市综合管理常态化。继续深化文明交通行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积极创新交通志愿者劝导方式,着力解决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的问题。成立市容环卫、市政设施、农贸市场、住宅小区等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单项工作推进组,按照部门、街道“一事双责”原则,加大综合整治执法力度。

标签:;  ;  ;  

在淮安市清河区实施“三个正规化”保持文明建设的活力_文明创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