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超声检查;诊断价值
乳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妇科常见的乳房疾病,以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压痛,严重者可影响乳房功能,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且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明显上升[1]。乳腺占位性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者病情进展缓慢,经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可彻底治愈;恶性者可急速恶化,且有转移的可能,有生命危险,需经手术切除配合化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2]。因此,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及时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病人生命健康的关键。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安全等优点,常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
1.2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手靠拢头部,充分暴露乳房,以8.10~11.50Hz的频率,围绕乳头,按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对乳腺各象限进行放射状扫描,并仔细扫描乳腺两侧和腋窝及胸骨旁临近组织,扫描乳房外侧时取侧卧位,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形状、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等情况;切除术后取病理样本进行病理学检验。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和超声影像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比较,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
研究的6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现49例(81.7%)为良性病变,11例(18.3%)为恶性病变,经超声检查发现49例(81.7%)的肿块为良性,12例(20.0%)的肿块为恶性,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N=60,N(n%)]
组别 超声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 恶性组 12(20.0%) 11(18.3%) 良性组 48(80.0%) 49(81.7%) 注:两组比较,P>0.05。
2.2超声影像特征
研究的6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中乳腺肿块形状规则、边界清晰、纵横比偏小、内部回声均匀和血流信号少者所占比例均明显大于恶性组患者(P<0.05)。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比较[N(n%)]
组别 例数 形状规则 边界清晰 纵横比<1 内部回声均匀 血流信号≤2 良性组 48 32(66.7%) 36(75.0%) 35(72.9%) 33(68.8%) 39(81.3%) 恶性组 12 3(25.0%) 4(33.3%) 2(16.7%) 3(25.0%) 3(25.0%) 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由表1可见,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超声检查在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方面与病理检查有相同的临床价值,这主要是因为超声检查虽然不能如病理检查一样直接观察乳房肿块的特征,但可以利用回声原理将乳房肿块的外观形状、内在质地和周围环境转化成影像,间接探查乳房肿块的特征,达到相同的检查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取样操作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具有无创、无疼痛和无辐射等优点。
由表2可见,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良恶性乳腺肿块在形状、生长方式、生长方向、内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这主要是因为良性肿块分化程度低,内部结构均匀,在统一水平面呈膨胀性生长,被覆完整包膜,将其与周围组织完全分开,导致其形状规则,边界清晰,纵横比小,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少;恶性肿块分化程度高,内部结构复杂,含有较多胶原纤维,脱离正常组织平面呈浸润性生长,外表无包膜覆盖,呈放射状侵入周围正常组织,并刺激毛细血管生成,增加自身血管数量,导致其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纵横比大,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多。
总之,超声检查不仅是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能够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立博.超声影像特征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判别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139.
[2]王欣,孙建亭.超声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10-111.
论文作者:杨宾 张琨 梁红亮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超声论文; 肿块论文; 乳腺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影像论文; 乳房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