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论在特色乡镇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万信

罗平县九龙街道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在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空间理论的应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空间理论可以很好的改变以往封闭和保守的小农经济发展状态,适应新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也符合经济开放的需要。基于此,本文从乡镇规划方面对空间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相关的城镇规划能够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空间理论;特色;乡镇规划;应用;分析

乡镇规划的过程中关注空间理论的运用不仅仅能够强化村民对于村庄建设的基本认识,还能够从观念上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更好的落实相关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也从整体上实现城乡之间的异质等值。乡镇规划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键方面,也符合基本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在空间规划过程中采区因地制宜的方式,统一安排部署,由此做到稳定安排合理布置,逐步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达到科学规划城乡的基本目的。

一、空间理论对乡镇规划的作用

(一)空间理论指导乡镇科学规划未来走向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乡镇和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乡镇政府存在以经济增长为单一性目标方向的做法,尽管经济是宏大发展目标但是缺少特色性,每一个乡镇在发展中的类型不同,因此在规划上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思路。若是直接照搬照抄它村经验或者走单一性的发展之路势必会导致乡村宏伟蓝图出现错误规划,例如,建设过程过于单一,无良好秩序,生态出现破坏现象,最后浪费资源和成本进行治理。若是按照空间指导理论做乡镇的规划建设就可以挖掘出每一个乡镇的优势,然后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科学的做好部署工作,争取逐渐实现和谐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

(二)空间理论实践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

在空间认识论当中,相关的学者和专家们还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乡镇空间建设的研究和分析,当前的乡镇规划很多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严重脱离乡镇的实际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些问题,脱掉华丽的外衣,还需要对乡镇的风土人情、地理空间布局还有村民愿景进行分析,更好的实现对乡镇的规划。

二、空间理论的理解

(一)道路和边界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道路是观察者长期习惯或者偶然进行移动的道路,其中包含步行道路、长途干线或者是机动车带路等等,道路成为空间理论当中的意象主导性元素。边界是线性要素,其中主要是乡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性或者人为性的边界线,其和道路是不同的,可以把乡镇隔离开来,属于横向参照物,例如,在乡镇中常见的湖畔或者铁路以及山坡等等[1]。

(二)节点和标志物

节点在城镇当中主要是观察人员可以进入到具有较大意义和战略高度的场地,属于乡镇的有效聚集物,也可以是群众聚集点或者是交通枢纽站等。在整个城镇当中处于连接位置,节点也是交通道路中的重要休息点,从一种结构向着另外一种结构去转换。这个节点可能处于中心地带,并且对整个乡镇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标志物属于一种类型的点状参照物体,观察者们在外部,并没有进入到其中,人们能够对方向进行识别,还成为区域性的参照所在。乡镇当中的店铺、山坡还有显著的建筑物等都是关键的突出性元素。在乡镇空间规划中利用标志物可以对乡镇做透彻性的分析,因此此种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

三、空间感应理论在特色乡镇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一)案例具体概况

某地位于该省的东北方向,东西相邻县城,属于交通要道,也是省内公路纵横交错的位置,乡镇面积115平方公里,包含25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在综合性改革过程中属于试点单位,也是卫生先进乡镇和文明乡镇,曾在2015到2016年被评为新农村加快发展的特色化中心集镇。

(三)空间规划理论应用于乡镇的道路网建设

道路网建设在空间理论当中属于基础,也是骨架部分,道路网建设是强化乡镇和外部联系的枢纽,能够极大的扩大居民的感应空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封闭的精神。道路的主要功能是强化地域之间的联系,提升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往来,另外乡镇道路的美学价值也非常大。道路的良好规划能够给人的视觉带去美感,同时不断的提升道路的可识别性,为空间感应作出更多指导和分析。在道路网络的规划过程中除了要有人的连续性活动之外还需要凸显景观的重要性,例如,在道路两旁栽树种花,满足乡镇的环境建设要求,建立起绿化观光带等,给人明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3]。

(三)边界和标志区域在乡镇建设中的应用

边界在乡镇特色规划上具有分割性的作用,若是边界不能很好有效的处理就会给人一种被割裂的感觉,甚至像是一条裂缝处于乡镇的中间位置。在空间理论当中更应该关注边界的作用,其具有穿越性和过渡性两种特征,某地有公路和铁库,铁路会给人一种时空感,因此可以以铁路为边界进行城镇规划建设。

空间区域标志是集中村民的关键点,也是村民活动的场所,因此在空间区域标志当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生活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规划过程中建立起有特色的区域,是时代的基本要求。例如,某地在建设中,城镇的中心区域建立起集市以及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夏天有成群的舞蹈爱好者在跳舞,运动爱好者在广场训练等等,如图一所示,给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途径[4]。

图1 某乡镇文化广场夜景

(四)节点和人文空间在乡镇建设中的应用

节点设计是乡镇当中道路连接以及特征集合的关键点,在特色性设计上还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人流连忘返,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乡镇为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使用空间理论中的节点设计方法,创建农家乐饭庄、天然温泉山庄等等,关注道路节点的设计,让这些地方特色能够在乡镇和周围凸显出来,给旅游者或者路过的人们带去更多诱惑,带去消费的冲动。人文空间的建设是新时期乡镇建设的指向标,以空间理论为主导方向,突出重点项目,也凝结时代主题,显现出乡镇建设中的特色性规划。例如,某地是历史古城的边缘地带,在古代战争中也属于要塞,因此还具有古镇的容颜,为了发展当地的人文特色,开始规划古镇重建的核心项目,引导更多的旅游者了解某地的卓越风姿,歌颂当时的英雄人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空间理论在特色乡镇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乡镇建设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并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走特色规划和发展之路也是必然选择,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以往的落后面貌,为了能够开放农村格局,改变人们的保守思想还需要使用空间理论。空间理论在乡镇的道路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显现出重要作用,未来还需要建设者不断的学习,不断深化对空间理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成,费智慧,叶琴丽等.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4,22(3):205-214.

[2]刘彦随,陈聪,李玉恒等.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1(6):1-6.

[3]闫小斌.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之价值目标:走向空间正义[J].图书馆建设,2017,25(1):40-45.

[4]金春平.本土化精神:文学叙事空间转型期的价值建构——兼论新世纪以来西部小说的本土化范式[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37(5):139-145.

论文作者:张万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空间理论在特色乡镇规划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万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