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忠斌 陕西蒲白西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本文结合企业实际,从“六位一体”阐述了构建制度长效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关键词:制度 执行 监督 惩戒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是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和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企业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的变化,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落地执行。本文对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企业如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建章立制,以及制度执行和落实长效机制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一、当前国企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置不够科学。有的单位制度很多,但制度设置脱离单位实际,下级套用上级文件;有的制度没有随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有些内容已明显不适应管理要求,有的制度仅仅着眼于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而忽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造成制度的不配套。
2.制度执行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和部门把制度建设的重心放在建章立制上,而对如何有效执行制度重视不够,似乎制度建好了就大功告成,使之束之高阁。有的单位和部门把制度建设用来装门面,写入文件,贴在墙上或汇编成册,应付检查,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有的干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制度执行原则性不强,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制度标准。造成干部对制度的理解偏差,不能按制度原则和要求去执行。
3.制度宣传力度不大。有的制度出台后不及时宣传和学习,导致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制度知晓率较低,对制度的执行缺少监督和约束;一些基层干部,忙于事务,对制度一知半解,导致制度执行大打折扣。
4.制度监督缺乏引导。有些制度能否有效实施,没有具体的监督保障,使得执行制度只能依赖于干部的自觉性。有的对制度的监督检查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发现不了问题。
5.制度失范追究不严。有些制度仅提出“不准”或“禁止”要求,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处罚失之于宽松软,造成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
二、用科学、严谨方法,认真负责态度建章立制
科学原则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度建设的首要条件。不符合科学性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制度。企业每项制度的出台,必须考虑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运转规律,不断排除各种因素,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带有根本性,建立制度不仅要强化规范行为,而且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因此,制度建设一要坚持求实、求细、求新为原则。求实是要结合实际,量体裁衣,贴近工作;求细则要细到工作各个环节、每个行为;求新是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新的突破。二要把上级的方针政策贯穿当中,用制度固定下来。三要从薄弱环节和漏洞着手,有针对性的建制。四要把制度建设向新领域及盲区延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五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原则。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出台。避免了偏见,防止浮衍了事。
三、“六位一体”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发挥长效机制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完善、再管用的制度,如果只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得不到严格执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把制度的执行作为提升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作为评价制度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切实采取措施实现制度效用。
1.强化宣传引导,形成“不会为”的守法机制。
制度“落地”学习是基础。把制度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各党支部的学习内容,使广大党员领会制度精神,增强制度意识。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就是法规,规定了的东西就必须坚决落实,营造自觉守纪的良好氛围。
2.加强制度落实,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
制度“落地”是核心。一项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当前制度执行难的现象,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进程中,要着力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完善自查自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体系建设,真正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要求,把制约转化为自觉,推动制度顺利实施。
3.建立运行反馈评价,形成“不想为”的保障机制。
制度“落地”反馈是保障。反馈评价机制极为重要,它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延伸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据,更是检验制度能否适应要求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运行情况的反馈评价机制,通过专项调查研究、民意测评等形式对综合信息的归纳分析,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才能使新制度的更趋完善。
4.创新检查现代化载体,形成“不必为”的监督机制。
制度“落地”监督是根基。创新制度运行监督的方式,提高监督效力。要坚持规范在前、预防在先、着眼防范,实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由程序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通过日常监督检查等措施,实现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的转变,确保制度监督时效。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力。如:互联网、短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制度网络化,使党员干部职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受到监督,加大群众的参与度,调动监督积极性,从而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
5.健全科学考核管理,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制度“落地”考核是重点。严格责任,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加强考评,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通过量化考核,查看责任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实绩,召开评议会议,全面掌握每个党员干部的状况,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
6.构建“责任追究”,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制度“落地”责任追究是关键。追究责任时要依据制度认定责任,准确分清责任主体,确保责任追究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同时,必须坚持大胆负责、从严要求、一追到底的追责机制,克服不愿追、不敢追的不良倾向,不搞“法外开恩”“下不为例”。
在企业,制度建设工作还要重视制度的及时性、可操作性,要在运行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严格执行并落实。通过打造宣传引导、反馈评价、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的完整链条,使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环环相扣,形成“闭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浅议如何做好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工作
李 斌 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
摘要:煤炭为国家的工业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意义,煤炭企业承载着为国家输送能源的艰巨使命,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企业要积极的研究策略,寻找适应其发展的“新路子”。煤炭职工是煤炭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煤炭工人的综合素养,继续发挥煤炭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煤炭企业要全面提高职工的培训管理水平,本文就如何做好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管理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煤炭市场份额已经由集团垄断转变为“优质发展”,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煤炭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最佳途径就是培训。
一、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煤炭企业想要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发展,需要从基层职工的培训抓起。基层职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由此看出,“只抓生产”“不问培训”已经不适应当今煤炭企业的发展。[2]煤炭企业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煤炭企业内部,一方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来为煤炭开采、产品销售等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煤炭工人深入矿井,完成各类高危作业,因此煤炭企业更加注重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安全是开展一切活动的根基,然而煤炭企业的职工素质良莠不齐,需要不间断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所以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复强调安全性,传递“安全作业”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煤炭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为此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尤为关键,通过职工培训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把“关键点”落在实处:煤炭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企业文化内深受感染,形成归属感,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而这一点,同样需要员工管理培训来执行。
二、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的现状
1.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随着市场当中竞争环境的日益恶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资源,虽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个别煤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模式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拿来主义盛行,认为招聘是获取人才资源的唯一可行途径。[3]从短期来看,煤炭企业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入职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未必可以达到预期,同时也未必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所以他们仍然存在“离职”风险。由于重视程度不高,煤炭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进硬件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之上,对于见效周期长、时间慢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保持“冷淡”态度,部分企业甚至从来没有举办过职工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过于片面化
尽管一些煤炭企业具有先进的理念,意识到提高员工素养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是在执行时却出现片面化的问题,他们的培训的重点完全的归置到如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上来,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围绕着员工的技能展开,而对于员工的其他能力却未能起到“开发”的效果。员工的素养是综合性的素养,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是缺乏对于员工文化层面的培养,这就让培训活动大打折扣,技能提高了,思想仍然停留在原地,造成意识形态与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必然影响到培训效果。
三、做好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的策略
1.扭转培训理念
企业领导要意识到对员工开展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激发企业活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领导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把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在时间上“拉长”,在内容上“做深”,不能把企业职工培训简单的理解为短期的集中培训,要在合适的时候把年轻的员工安排在关键的岗位,给予他们一定的权限,让他们在一线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是宝贵的财富,只有这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培训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困难”中成长。
2.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要想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培训活动开始之前,培训人员要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知道他们的认知程度,充分的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把对培训者的了解情况与培训目标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精心策划培训内容,要确保培训内容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让培训者在培训时出现“犯困”、“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要尽可能的减少抽象知识的输入,最好在提出某一观点或概念后,围绕他们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多举事例,用事实说话,以此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困难,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还要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不局限在试卷之上,而要深入到实际的工作之中,要考察职员是否把所学知识内容运用到实践的操作之中,是否做到“学以致用”。
3.设立专项的培训资金
在培训活动中,无论从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都需要投入资金支持,对此煤炭企业要设立专项的培训资金,以此来确保培训活动井然有序的推进。专项资金应该分布在两个点的周围,它们分别是以培训师为代表的软件资源和以培训设施、场地、活动为代表的硬件资源。煤炭企业要积极的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对于表现出色的讲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同时要在培训设备等方面投入相应的资金,如大规模培训活动的场地费用,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费用。
四、总结
煤炭企业具有其独特之处,它们对于安全性与专业性的要求较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良莠不齐,在企业要求较高,职员成分较为复杂的背景之下,开展职工活动就显得更为迫切,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员的综合素养,为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和保障。煤炭企业要积极的研究培训管理策略,寻找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培训在满足员工发展需要的同时,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雁.当前我国职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8(02):47-48.
[2]田丽媛.煤炭企业基层职工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8):79-80.
[3]徐明.煤炭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92.
论文作者:雷忠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制度论文; 煤炭企业论文; 制度建设论文; 企业论文; 煤炭论文; 职工论文; 机制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