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心理干预;生存质量;焦虑抑郁情绪
在临床中,子宫内膜增生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机制尚且不明确,病灶组织浸润,病情易反复,治疗比较困难[1]。患者症状主要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和经量不确定等,疾病继续发展,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很高,而增加激发贫血、感染的概率,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了探讨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心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抽选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医治的6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做对比研究,研究具体内容是: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选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医治的64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做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患者年龄在31-52岁之间,平均为(40.11±3.25)岁;比较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做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介绍医院环境,讲述疾病知识,嘱患者遵医嘱治疗,给予用药指导,强化健康教育。研究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心理护理的目标确定,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经心理干预来消除心中顾虑,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给予患者关怀、关心,改善焦虑、抑郁等,提高其生活归属感。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聆听患者意愿、心声,宣泄心中情感,开启患者认识能力,讲述负面情绪的不利影响。给予患者疏导解释、安慰、支持等,树立患者应对疾病信心,经心理疏导提高其斗志、勇气。给予患者患者身体心理潜能发挥指导,丰富业余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缓解紧张、抑郁、焦虑。同家属积极沟通,嘱其给予患者关心、体贴,构建和谐、温馨的环境,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耐心用药指导并监督患者服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身心状况,在舒适度提高同时缓解不良情绪,促进病情恢复。
1.3 评价标准
由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健康、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分数高则生存质量高[2]。由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抑郁、焦虑做评估,分数高则抑郁、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20.0统计软件做数据分析,经( )表示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如P值不高于0.05,那两组间差异就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生存质量
如表1,研究组的健康、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t=7.772、4.171、6.253、8.657、5.879,P=0.0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比较生存质量[( ),分]
组别例数健康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研究组3474.11±3.5863.12±7.1180.11±4.6270.22±8.1162.55±5.11对照组3466.15±4.7855.15±8.5871.25±6.8553.15±8.1553.25±7.68t-7.7724.1716.2538.6575.879P-0.0000.0000.0000.0000.0002.2 比较心理状态
如表2,研究组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t=7.250、6.328,P=0.000)。
表2 比较心理状态[( ),分]
组别例数抑郁焦虑研究组3445.11±6.2543.25±6.78对照组3457.33±7.4154.11±7.36t-7.2506.328P-0.0000.0003 讨论
在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中多发子宫内膜增生,在育龄期或青春期女性中也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同无孕酮拮抗、雌激素持续性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分复杂性不典型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单纯性不典型性增生以及单纯性增生,部分患者的病情易恶变,而进展成子宫内膜癌。
心理干预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中疑惑,把患者当做护理的中心,尽量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心理干预主要是从心理问题出发,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体贴、关心,从而消除其心
中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并得到家属的配合、支持,强化患者的关怀、关心,强化心理辅导,全面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利于身心健康恢复[3]。
总之,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心理干预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扬,王秀平.自拟中药结合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系统医学,2017,26(23):137-140.
[2]刘妍.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观察[J].健康周刊,2018,19(4):56-57.
[3]徐艳卿,王秀平.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J].系统医学,2017,30(23):141-144.
论文作者:邓雪雅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质量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