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的新思想飞跃_港口论文

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的新思想飞跃_港口论文

港口企业走向市场要有新的思想飞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港口论文,走向论文,思想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港口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摆在每个港口企业面前的严峻问题。

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必然有个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观念更新问题,传统的思维模式一定会发生变革。谁能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采用新的运作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谁的港口就能发展,否则就会停滞、萎缩,甚至遭到淘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规律。

秦皇岛港是交通部唯一直属港口,生产任务90%由交通部下达,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成为计划经济下的“无忧港”。运输市场放开后,秦皇岛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观念更新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生了“市场不适应症”,致使生产滑坡。

秦港广大职工特别是领导同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动职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开展了“全员转向市场”的教育,进行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讨论,提高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方式,采用新的运作方式,实现新的思想飞跃,使各项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而1994年港口生产创造新纪录,完成港口吞吐量8207.2万吨,超过上年399.7万吨,比1992年的历史最高生产水平还增长85.7万吨。

秦皇岛港之所以能由生产滑坡转为迅速增长,根本原因是在各项工作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新的思想飞跃。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是垂直的,经济活动以纵向为主,港口生产任务是自上而下分配的。而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经济关系是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经济活动以横向为主,经济秩序主要靠法律、法规和契约来保证。货主可以自由选择货物的进出口岸,不再受计划经济的约束。港口要想赢得货主和市场,必须改变计划经济的传统做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由“港老大”变为“货主至上”,由“等货上门”变为“登门拜访”,由“官商”变为经商,实现新的思想飞跃。真正认识到“货主是上帝”,放下架子,征求意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秦皇岛港的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几个小组,分赴华东、华南、山西等地区,对主要用户、接卸港及货源腹地进行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全心全意为货主服务,采取了许多有效举措。在简化货运手续、环节的同时,建立了一条龙保证货运质量体系,对进港煤炭抽查化验,在发热量、含硫、灰粉等方面低于质量标准的煤炭,严禁进港。对具备条件的煤种按质分堆,优质煤单堆单运。同时,还采用进口除杂机,将混进煤炭里的石头、铁器、木头等杂物拣出来,提高了煤炭质量,受到广大煤炭用户的欢迎,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煤炭用户,指名要秦皇岛港的煤炭,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但是,这还仅仅是秦皇岛港在适应市场经济上走出了第一步,还应该在打破传统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上,实现新的思想飞跃。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应简政高效,信息灵敏,经营自主,决策迅速。但目前港口体制不适应,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职责重复,经营自主权不到位,这种港口体制不改革,经营机制不转换,就无法搞活企业。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传统的体制决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港口机制。秦皇岛港拟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合一、上政下企的港口体制,原港务局改为港务管理局,既是交通部授权管理港口事务的行政主管当局,又是国家授权的港口国有资产投资和管理机构,是港口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行使港口行政管理(如制定港口法规与规划,负责港口公安、消防,征收港口规费等)和港口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双重职能。原港务局所属各公司成为自主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有的港口也可建立政企分开、上资下企的港口体制,成立港口管理局,主管港口法规、规划、公安、消防等。同时建立港口集团,集团公司主管港口国有资产投资,是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者,对各公司协调、监督、宏观调控,不干预各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港口集团的各公司是自主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关于港口管理模式,因各港的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不同,各港应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结合港口实际,选定港口管理模式,不急于强求统一,可在实践中取得共识。

同时,还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资源改为按市场经济要求配置资源上,有新的思想飞跃。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港口企业的各种资源,是在中央统一计划下进行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港口企业的资源配置,应在上级宏观调控下,由计划配置港口资源改为按市场经济的需求配置港口资源,实现新的思想飞跃。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原有的物流(包括物资的种类、流量、流向)发生变化,过去那种按中央统一计划配置港口企业资源的办法已不复存在。市场经济已成为港口资源配置的手段,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并通过运输市场的竞争,调节港口企业的人、财、物、资金等多种资源在港口企业的合理配置,克服了原计划经济配置资源造成的弊端。

因此,港口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和货种、货流的变化,通过经济扛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配置到港口企业需要的生产领域,而且要配置得最为有效,产生最佳的效益。也就是说,港口企业要能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来自市场的信号产生积极灵敏的反映,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信号引导下,运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使之投向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地方,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

秦皇岛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物流变化,在中央宏观调控下,把港口企业的人、物、财等有限的经济资源,用到效益最佳的地方。建设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煤四期工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散粮专用码头和原油码头,进行技术改造,改变散粮码头能进不能出、原油码头能出不能进的状况,扩大散粮码头和原油码头功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老码头和老煤场进行技术设备更新,将内燃流动机械吊车装卸作业改为电力桥吊装卸作业,降低了装卸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港口企业由装卸生产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要实现新的思想飞跃。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影响和封闭式经济模式的束缚,对港口多元产业的认识不足,港口的多元产业得不到发展,港口产业结构单一,使港口企业内部机制形成一种超稳定结构,导致一种超稳定思维定势,因而港口企业经济效益低,风险大,缺乏自我调节动力。

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必须发展多元产业,这是港口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当代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我国实现港口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应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延伸主业,拓展副业”的港口发展战略,做到主业精,副业兴,使港口企业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动,向集工、商、贸、运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第三代港口发展,为装卸生产主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增强港口企业自我调节能力。秦皇岛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938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在1993年完成港口吞吐量比上年减少314万吨的情况下,上缴利润仍增长5336万元。

标签:;  ;  ;  ;  ;  ;  

港口企业走向市场的新思想飞跃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