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444324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12-01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教育淡化了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着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个人身体练习”为主要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在新课程中,体育游戏的位置就更为突出了。
一、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
1、游戏能帮助少年儿童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因为少年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可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的能力),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少年儿童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少年儿童集体生活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
2、少年儿童通过体育游戏使自己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系统的肌肉得到必要的活动,从而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据报道,以往由竞技体育“唱主角”的上海中小学体育课,如今已经悄悄“变脸”,引入了“滚铁圈”、“斗鸡”等各种弄堂游戏,而且把保龄球、高尔夫球一类休闲活动项目也列入了新体育课的备选内容。上海体育教师们发现,弄堂游戏走进体育课后,学生玩一次“滚铁圈”、“斗鸡”,出出汗、练练筋骨,运动量并不比投铅球或跑步少。我认为,从竞技走向游戏,这已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趋势。
二、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的主要类型
1、趣味型。这类游戏形式活泼、内容生动有趣,正好迎合学生求动、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我国民间流传的打陀螺、抖空竹、放风筝、捉迷藏、荡秋千等,均属这一种类。
2、情节型。即将游戏以一定的情节或主题贯穿起来,让学生担任情节或主题中的角色,并随着游戏的情节积极活动、主动思考。如“地道战”、“兔子与乌龟赛跑”、“深山探险”等游戏。
3、竞争型。竞争性是体育游戏的鲜明特点。例如:“迎面接力”、“夺球仗”等游戏,在激烈对抗中,引导学生努力去克服困难,勇敢拼搏,积极去争取胜利,从中得到乐趣。群众中广泛开展的踢毽子、跳绳、拔河也属于竞争型游戏。
4、教育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中,如通过游戏“美化校园”或“植树小能手”进行环保教育。
5、益智型。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建设儿童乐园”、“拼图接力”等等。 当然,严格说,体育游戏是很难从功能上划分其类型的。因为不论哪种游戏,大多都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
1、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游戏总在不断丰富、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创造性地发展游戏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大都是体育游戏,如花色拔河、网上踢毽子、跳绳接力、五人飞碟对抗赛、青蛙跳等,都可以“移植”到体育课中。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如今不少公园、少年宫、俱乐部、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出现了各种电子游戏,如电动玩具、飞船、飞车、模拟器等,这无疑为学校体育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体育游戏都具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在游戏活动中,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这些角色与个人在现实生活的角色毫无联系。如在儿童游戏中可以扮演小青蛙、小兔,也可以扮演解放军、医生等角色。具有一定情节的游戏就更富有假想成分。根据游戏的这种虚构和假想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投入到游戏的情景中,“假戏真做”,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体育游戏规则。游戏是需要一定的规则的,规则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教育儿童遵守纪律,履行应尽的职责,培养少年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因此,教师要重视规则的教育作用。
四、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体育游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具体的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例如:进行“锤子、剪刀、布”节奏跳游戏教学,教师先讲解“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动作的演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或者在已经布置好的场地上,通过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以及具体的人员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过程及其相关的规则。例如“跳单双圈”游戏教学,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场地布置一条宽70厘米、长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头”(圆圈),“河”的对面长满鲜嫩的“蘑菇”(小垒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
3、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搬运游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从中获得协同合作的体验,增进了协同合作的意识。师:小朋友,这个球需要两人配合运到终点,要求不许用手,又不能让球落地,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我知道,两人一起用头顶…可以两人用胸夹…用腰…(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尝试练习,有的面对面用头顶、有的背对背用腰卡着、有的一前一后夹着…活动过程中,可以再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最好的搬运方法,再进行尝试)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互相结合,灵活运用。
论文作者:刘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游戏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游戏论文; 体育课论文; 少年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