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建立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体系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体系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们国家在发展和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不仅仅是资金和体制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更重要的是理论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因为哲学问题直接涉及到人的智慧问题。毛泽东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一位哲学泰斗。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著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指引着中国革命胜利地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在六十年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毛主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人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试图解决当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小平同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摸着石头过河”、“一国两制”理论,无不处于哲学理论的前沿。

1 知识创新在中国所遇到的难题

毛泽东同志在研究中国民主革命问题的时候,有一段极其精彩的话:“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同志的话,是对我们后人的告诫,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妨类比地说:“21世纪科技、教育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21世纪国家发展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在以实物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和以电子传播为中心的信息经济时代中,要想真正体现生产力的作用,必须首先使其渗透到劳动者的头脑中,使劳动者完全理解和掌握它,再通过劳动者的头脑凝结于机器设备和电子产品里,进而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作用(包括:受教育程度、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

由于人的创新能力使得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技术升级不断加快。当科技成果高速度、大批量地融入经济,生产工艺越来越智能化,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而不再是有形的资源。生产逐渐处于科技的统帅之下,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不可抗拒地扑面而来。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呈指数增长趋势(如图所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前500年出了50万部科技著作,近5年出了50万部。你说谁能跟上时代发展?

原有的产业、行业划分界限被冲破。科研、教育部门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部门”,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产业部门;科技产业也不再是那种生产社会公共品的“公益事业”,而成为国民经济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中,不断出现的新兴行业和新兴领域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表现。

其实,随着工业经济不停顿地前进,必然遇到物质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而只有在人类的智慧和知识创新的前题下对物质的利用才不会遇到“枯竭”的尴尬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当知识的生产发展达到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所有生产要素都需要知识去更新和装备时,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和科技的诞生地——“教育”就变得异常重要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拿美国的硅谷和中关村作一个对比。作为现代科技创新的龙头,美国硅谷创造的奇迹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么一个小地方每年的产品销售额竟占了全球电子工业年售额的40%,其主要原因就是凝聚了一大批有创造能力的知识创新人才。座落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学中每年毕业或肄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的出路都是创业,这种特有的教育方式成为保证硅谷繁荣继续发展的主要支柱。

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图

2 教育创新的实质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其实是完全以教育为本的经济。这是由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实质是人的问题。科教兴国,定位非常好。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知识,也不可能离开一定的教育。但是,以往的经济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以土地为基础,工业经济时代以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为基础,知识和教育只不过处于辅助性地位。知识经济就不同了,它以知识为基础,其本质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而不是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物质时代吃产品,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信息时代吃比特,越新越有价值。这当然不是说知识经济不要“物质”,而是获得“物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来我们的信仰是辩证唯物主义,应该理解“变”(即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可为什么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从体制到教育方法再到教材编写却长期墨守成规、缺乏变化呢?这些弊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不变则死、一变就乱”的恶果。例如,“文革”倒是变了,却变出个张铁生的“读书无用论”;军队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曾一度变为“不要本科、大专,以中专为主”,这一变整整耽误了一代人。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人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和奥秘无穷的科学技术,要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正确选择“做什么”,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创新才能解决。要对受教育者的“性格”、“技能”、“创新思维”、“体魄”等等从小抓起,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堆积。从这一点说,教育是知识经济生成和发展的根本。此外,从知识经济的运作看,知识经济的推动力量是电子和信息革命,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数字化信息革命,这一革命的爆发地是高等学术和科研机构,其成果的传播主要靠教育;知识经济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开发、销售以及职工培训,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而对于素质的内涵至今没有被“教育者”们定好位,恐怕还是将“听话”、“老实”、“本分”等作为好学生的标准。这就使得企业和社会对人的教育功能的标准问题,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在这里我要请大家注意,其实这里谈到的教育概念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我们以前提出的学校教育。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知识阶层成为社会主体。要把这么大数量的劳动力培养成为不断掌握新知识的“知识分子”,没有强大的教育支撑是不可能的。而要使这些“知识分子”能够完全的适应发展的需要,没有合理的教育创新体系也是不行的。

3

中国急需新的教育创新模式以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势

当前,我国走向知识经济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就是教育的落后,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不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素质的、落伍的教育者。为此,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策,这实质上就是通过发展科学和教育积极推进知识经济的战略决策。落实这一战略决策,首要的问题,仍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如何发展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对教育著作和教材做脱胎换骨的改造,切实树立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知识经济,教育为本”的思想,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努力为发展教育办实事。

坚持“教育为本”,必须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破除“教育消费论”,树立“教育出效益”的思想。那种把发展教育简单地看做“花钱”,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是孤立地、短期化地看待教育而得出的错误结论。有人做过统计,在工业化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受教育年限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越快。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活动是知识生产的最活跃因素,教育的支撑力度越大,知识的增量和经济的效益越大,教育的创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知识生产的拓展空间。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看,教育决不仅仅是消费,而恰恰是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清高”的知识分子和“知识私有”的观念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后要重新定位。

其次,要破除“教育灌输论”,树立“教育创新”的思想。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追求新知识不是苦学旧知识,重视知识的增量,不断创立新的教育思维。因此,它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综合创造能力。反映在教育上,就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让学生背“统一答案”,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必须把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提高其素质放在首位。“统一答案”搞多了,就会扼杀创造性。再次,要破除“一次教育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加速。为了保证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及时学习和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仅靠义务教育、学历教育等“一次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实行“终身教育”。总之,只有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带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当初在哈佛没有毕业就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因为他考虑到的是一旦学业结束了,就会丧失把他的思想转化为商品的最好机会。在美国充满创新的教育体制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文凭的作用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就会变得不重要了。在美国风险投资业十分有名的华人陈五福也是从伯克利的加州大学肄业的。现在的许多美国企业家都是在感受到创业机会来临的时候迅速做出一种决定(如:暂时放弃学业)而抓住机遇的。事实证明怎么样?这种超出传统教育的新兴模式确实极大的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也许今天我们就会缺少一个世界第一的富翁了。国内在这方面已有清华大学的学子们率先做了示范。然而,我们感受更深的,应该是盖茨和陈五福等人士事业成功后往往又会回到大学继续接受未完成的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有一种很清楚的终身教育概念,接受教育的目的已变得十分适应社会发展了。

当然,说到这里我要声明的是,我不希望中国的创新教育模式照搬美国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中国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本着创新发展的原则仔细地体味在信息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什么样的创新教育模式最能够发挥中国人的特点。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了,中国的教育就会产生质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纯人文(东方的传统优势)的又不同于纯技术(西方的优势)中国创新思想教育体系,在对于未来技术和教育水平上,赶上或超过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技术创新的思路。在充分研究了美国、欧洲和亚洲先进教育模式以及当时所适应的时代特点后,我们应该可以比任何人都看得更远。我前面有意把“教育者”、“知识分子”讲重一点,是觉得当党给了知识分子最好的政策之时,知识分子自己要清醒一些。社会上对知识分子的一些议论也有知识分子自身的原因。

坚持“教育为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应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满足知识的生产和扩散的要求,有利于劳动者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教育制度。①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②教育不仅仅是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主要是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特别是天才培养教育。知识经济是以多种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形势又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这就决定了劳动者的知识仅“专于一”是不行的。现代教育必须把培养通才与培养专家辩证地统一起来,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重在培养被教育者的自学、研究、思维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化智能教育。在这个重要的任务里,创新对于现在的教育体系改革是最难的,很少有人想到,一个合理的能够适合培养天才的教育体系,也许可以使中国整个的经济前进50年,甚至100年。 我在这里讲的天才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像数学天才、物理天才),我在这里提到的天才是像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苹果总裁乔布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明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华罗庚那样的一代巨匠。优秀的专业知识、开放性的思维、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出色的管理能力,这才应该是我们浦东未来培养的天才典范。③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教育,而且包括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教育。知识经济的基础是高度的社会化,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精诚合作,讲究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同时,科学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是活生生的价值选择过程,谁来选择?怎样选择?其中所贯穿的思想、道德对现实影响极大。因此,必须有强大而有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跟上来,进而构建起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法律与道德教育的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的大教育体系。建立中国知识经济特区。

我相信就像中国人能够首先预测电脑最终将由生物神经的传感和分析系统代替那样,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体系一定能够在浦东现代教育园区诞生并发展。

4 建立以科技教育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园区

肯定有人想,浦东才发展了短短的9年, 为什么有优势成立现代园区呢?中国很多地方不是教育密集程度超过这里吗?我也想反问你:美国建国才200多年, 为什么在教育创新的问题上却走在欧洲和亚洲那么多国家的前面呢?欧洲不是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吗?正是由于没有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浦东的园区才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奇迹。

浦东的优势首先来自于它的新,在这方面它甚至超过了清华的创业科技园区。清华严谨的校风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妨碍了这些中国最优秀的人才的发展,这一点从清华创业科技人奖赛的获奖作品中可见一斑。依靠浦东独特的商业和经济位置,这里的教育园区将开办,在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办的5472个三资企业和88个跨国公司兴办的149个大型项目中间, 每天的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变化将会变为这些企业最直接的经济行为,并反映在教育园区里的学生和教师眼中。由于美国花旗、香港汇丰、东京三菱、英国渣打等38家外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在浦东的全面加入,浦东教育园区中的学生将会感受到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创新、创新、再创新将会像氧气一样融入到浦东教育园区的学生和教师的血液里。每个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环境里都将会深深地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因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浦东作为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本身就充满了创新的味道。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发达国家已经从依赖物力资本到依赖人力资本的战略转变。浦东开发要在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实施人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和政策,加快构筑人才资源库,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浦东新区政府现在已经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才资源开发环境。既做到打破地域、行业、部门、职业的限制,保证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规模流量和合理流向,基本满足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人才需求,又做到高效益用才。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推广人事代理和人事咨询,积极盘活人才存量,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并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在人才资源开发措施的创新方面,新区政府注意提高全社会人才资本的投入,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投资回报机制。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科技创新基地,没有一个能够与人才需求相呼应的教育体系存在,实际将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一线阴影。

标签:;  ;  ;  ;  ;  

建立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