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波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1)性别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2)年龄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3)受教育程度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4)家庭收入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1)男性、女性的血液透析生存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小于50岁者、大于50岁者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3)小学及以下者、中学者、大学及以上者的血液透析生存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4)家庭收入5万以下者、5~10万者、10万以上者的血液透析生存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据统计,我国终末期肾病每年的发病率达到336/百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超过900万。血液透析时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仅北京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新患者约为7000例[1]。但长期血液透析会带来贫血、营养不良及神经病变等透析并发症,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导致患者社会角色改变。因此目前学术界逐步重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1年1月~2014年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探讨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原发肾脏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及痛风肾。患者平均年龄(58.2±15.9)岁,男性69人,女性41人。
1.2 入选标准(1)年龄大于18周岁,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每周2次~3次。(2)参考《实用内科学》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时脑、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神经肌肉疾病者。(2)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3)急性感染及严重残疾、大手术后的患者。
1.4 透析治疗
1.4.1 主要仪器及材料 采用容量控制超滤型S4008透析机、三醋酸膜、双极反渗水。
1.4.2 方案 采用自体动静脉内漏,Ca2+浓度1.5 mmol/L,血流量 200 ~ 250 mL / min,透析液流量 500 mL /min,每周透析2一3次,每次4小时。
1.4.3 其他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钙剂、叶酸、铁剂等。
1.5 评价方法 对比(1)性别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2)年龄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3)受教育程度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4)家庭收入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
1.5.1 生存质量的评价方法 采用SF-36评分表及KDTA评分表。(1)SF-36评分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主要项有25项,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2]。(2)KDTA评分表:用于评估透析和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共8个领域,35项组成[3]。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P<0.05时危险变量放入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OR值、95%CI,当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 男性、女性的血液透析生存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据2014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达到每年200多万人次,其中40万为新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中,前三位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北京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9.4%。而且由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多。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透析设备的改进,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在长期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及社会功能会造成重大的变化。国外学者使用SF-36量表显示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其他疾病患者[3]。
我们研究中发现在年龄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器官衰老加速,患者基础疾病的增加,以上共同因素协同作用加重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与国外学者对慢性肾脏病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男性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本身的体能优于女性,而尿毒症及透析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关[4]。我们还发现小学及以下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最差。可能是文化水平高的人群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并且对疾病的认识更充分全面。同样经济条件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家庭年收入大于10万者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好,更能接受昂贵的治疗费用。而低收入患者不能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随时会退出透析[4]。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玄先法.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研究[J].,2012,21(12):757-760.
[2]陈香美,章友康.积极宣传世界肾脏日,唤起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2(2):65-66.
[3]马祖,郑智华,叶任高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新医学,2014,35(7):415-420.
[4]谢红浪,季大玺,徐斌等.1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24(2):136-141.
论文作者:谢扬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质量论文; 关系论文; 年龄论文; 因素论文; 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