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改变了建筑市场格局,有利于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进行研究,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根据国家和地区政策指导,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预测,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优势;发展前景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1.1坚持政府主导地位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十分显著。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政策、法律法规,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2016 年时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在 10 年左右时间内实现装配式建筑新建占比达到 30%的目标。2017 年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也明确提出要推广装配式建筑及绿色施工方式。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地位,通过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认可度,并推动相关技术研究活动、工程建设活动更加广泛的开展。
1.2 完善相关管理标准
虽然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但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则相对滞后,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以及施工技术的标准规范存在缺失,许多地区还未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是目前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相关部门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将快速推进。通过构建全面覆盖装配式建筑设计、构建生产、结构安装等的系统化标准体系,为实际生产和施工活动提供指导。在此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为其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1.3形成产业结构链条
装配式建筑发展标志着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构件可以通过预先定制,在工厂完成生产,更有利于形成集项目设计、构件预制、现场安装、质量检测等于一体的产业链,通过打通上下环节,提升建筑生产效率。同时,装配式建筑发展也可以引导建筑产业链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相比于传统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可减少 80%的建筑垃圾、降低能耗 70%左右,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积极打造装配式建筑结构链条,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
1.4 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建筑生产模式,在其构件生产和现场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新的工程技术手段。为降低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积极推动其技术创新,也是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发展趋势之一。比如装配式建筑采用的“SI 分离体系”将支撑体、填充体分离,不仅可以丰富建筑形式、支持个性化设计,而且能够提升后期施工效率,防止装饰装修施工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破坏。各种预应力构件及施工技术的创新,对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有重要影响,比如在灌浆套筒和节点连接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可以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其施工质量和效率。
2装配式建筑特征
装配式建筑设计所关联到的内容非常多,对于设计形式等一系列影响情况,做好有效的管理控制和研究之后,可以显著提高应对能力。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设计,需要在装配作业管理控制时,采取一体化的方式加以指导,可以促进建筑主体同一时间段实施。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设计还拥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如信息化,由此在研究过程中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让其工作更加标准化。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如下:首先,质量要求。装配式建筑不但凸显出设计和生产质量,还离不开建筑师的工作质量。其次,进度要求。装配式建筑拥有的明显特点就是减少了施工时间。最后,成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预制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具体体现在材料的降低等方面。
3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为了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有效进行,还应对各项施工技术加以了解,对各个施工环节引起重视,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全面掌握,详情情况如下:
3.1 装配式构件混凝土浇筑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在对混凝土构件实施浇筑前,还应对该构件所需模具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此后还需对钢筋成品进行检测,为混凝土构件浇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前,还需对相关构件进行观测,一旦发现形变问题应对其实施补强处理,待构件完工后还应对其开展养护施工。
3.2 装配式构件运输环节
与此同时还应对装配式构件的运输过程加强管理,首选应对合理的运输设备进行选择,并对其实施加固处理,在构件运输中还应做好保护工作,提前制定运输计划并予以落实,为避免构件质量问题的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应杜绝紧急刹车。
3.3 装配式构件存放环节
除构件运输外,构件的存放也是不可忽视的,施工人员应根据构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放置方法,如:顶面、楼板类构件的存放通常选择竖向放置,而梁体构件在放置时应选择横向方法。在对构件进行放置时,应对地面提前压实处理,以防洼陷情况的发生,通过这一手段可为构件质量提供保障。
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
在建筑工业化建设中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主要内容,设计人员在施工设计中应对不同区域特点加以考虑,对预制装配结构进行开发,不仅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还可提升预制率。在具体实施中还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式来进行,确保受力构件更好地发展,使劳动力大、周期长建设方式得到转变。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常规构件设计相比要求更高,据此设计人员应对各构件特点加以把握,确保其稳定性、安全性的提升。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还应对相关事项引起注意,对施工规范进行严格制定,使施工人员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另外施工人员还应参考成功施工案例,使工程质量检查审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中采用的设备及材料对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据此施工人员应提前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严格选择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在混凝土型号选择中应充分把握材料性能,确保其在工程施工中得到更好地应用,这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更好地开展,在工程施工前可将 BIM 技术应用其中,根据建筑施工中极易出现的问题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构件参数进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节材、施工效率高、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等多方面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加快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及技术创新活动,并关注于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变化,可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闻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居舍,2017(36):111.
[2]王瑶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居舍,2017(36):69-70.
[3]薛闻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居舍,2017(36):183+145.
[4]王建.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J].中华建设,2017(12):138-139.
[5]韩芳,周庆杰.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4):3-4.
论文作者:周凌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混凝土论文; 居舍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