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
李碧霄,李泽荃
(华北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摘 要: 高等教育的进步总是离不开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比英美发达国家在公共管理学科方向的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我们国家在学科建设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安排、专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
0 引言
公共管理是一门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人才的学科。美国和英国的一些知名高校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上享有较好声誉,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成熟、丰富、交叉,在教学模式上多样、综合,在实践机会上更加多元,主动个性化培养。我国政府机制逐渐完善,与其相关的公共管理学科却起步较晚,亟待发展,因而面临着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整体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管理学科在美国和英国高校的开展情况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践课程计划、专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改革思路。
1 公共管理学科在美国的开展情况
1.1 概述
美国公共管理专业性教育始于1924年,最早在锡拉丘兹大学开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94年的历史。在美国,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主要面向社会公共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目标通常是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人才。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有利于强化政府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特别是在推动制度管理创新、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的绩效水准和决策能力上效果明显。
美国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主要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两个方向,二者各有侧重。公共管理方向偏重公共管理的执行性工作,聚焦在操作层面;公共政策方向侧重研究层面,主要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分析。根据彼得森大学指南(Peterson's Guide)的检索结果,北美1500所院校中,拥有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方向的共计782所(4年制)、218所(2年制),拥有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方向的共计663所(4年制)、98所(2年制),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美国公共管理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 [1]
1.2 高校课程设置情况
美国公共管理有三大重要理念,即培养专业化人才(professionalism)、注重公共服务精神(public service)、强调实践和操作(practice)[2]。依照该理念,高校在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时侧重公共服务精神的强化。表2给出了几所高校理论课程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方向和技能培养要求。而在实践课程开设时,大部分高校都倡导社区服务与日常学习相结合[3]。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具备实际操作性。麦克斯韦尔学院的4个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课程可以解决慈善、房屋供给、社区、NGO、信息系统筹建等实际的基础问题。这就同时要求高校师资具备社会实践经历,有过在相关领域的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中相关就业经历。
(2) 重视思维方法和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KSG把与方法论相关的课程列在最前面,比如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调查方法等。
(3) 强调学科交叉性。印第安纳大学设置了许多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比如生态、环境、大气、地理、水源、渔业、野生动物等领域,来自于多个学院多个专业的课程。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广泛汲取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使得教师们研究方向可以在多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形成更为系统有效的关联授课方式。
(4) 实施本科导师计划。本科设置专业导师,对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规划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选择,学到的知识领域是自己感兴趣的,能有效地与社会需求衔接。
(5) 开展多样性实践教学。从学校层面,海外合作办学为学生学术交流和体验奠定基础。从学院层面,多个学术组织、科研组织和美国多家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均有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在相关组织或机构中实习赚取学分,建立人脉和工作经验。比如,作为美国政府机构之一,美国应急管理署(FEMA)创立了应急培训中心(NETC,National Emergency Training Center),NETC包含线上线下全覆盖的EMI(美国国家应急管理学院,原圣约瑟夫学院)和隶属消防管理局的NSF(国家消防学院)。这一举措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场合,实现了高校与政府的紧密联系[4]。从教师层面,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老师合作项目,加入团队,这将为未来研究深造的学术之路奠定基石。从学生层面,每个人获取这些无论是实习、辩论、夏令营还是项目的机会是均等的,都需要学生自己申请[5]。
海岸电台是我国提供水上安全通信服务的岸基载体。它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注册公布并指定的船舶遇险与安全通信的国际值班台和海上安全信息的国际播发台。全国共设有18座海岸电台,其中南海海域设有汕头、广州、湛江、北海、海口、八所和三亚共7座海岸电台,由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下属的汕头、广州、湛江、南宁和海口通信中心负责管理。
油松(Pinus tabulateformis)也是西丰县人工林主要组成部分,营造时间为1960-1968年间,全县共有人工油松纯林10533公顷;其中划为商品林的7533公顷(集体6533公顷;国有1000公顷)。
表2 美国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对比
2 公共管理学科在英国的开展情况
2.1 概述
英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建立可谓一波三折,最初起源于公共行政。上世纪20年代,公共行政概念首次在英国出现,但作为大学学科最早是在60年代末的职业教育机构(Polytechnics)成立[8]。1968年,富顿委员会(Fulton)首次提出公务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背景;同年,第一个公共行政学位在谢菲尔德被授予。70年代末期,公共行政是一门融合了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政策学的学科,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分别为以肯特大学为代表的政治研究层面和以伯明翰大学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和管理分析层面[9]。
(2) 授课模式多样化。英国高校课堂模式多样,普遍采用大班课和小班课相融合的方式,即开学前会让学生自行选择小班班级,小班的学生和导师分配实现了随机化。大班上课模式和国内相似,但小班上课前会发布给学生一些论文和案例,要求学生课上完成案例分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及答辩。英国考试模式分为论文和考试两种,实践类课程要完成演讲和情景模拟演出等各类形式的考核方式。总体上来说,英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分为大型演讲课程、中型研讨会、小型辅导课、实践研讨会、案例任务。在授课方面,每门课程都会在上述教学模式的相互配合下,由模块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人)牵头,若干位助教导师协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2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情况
在英国高校,本科、硕士、博士阶段都是申请制入学,宽进严出,非常重视学生基本的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英国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倾向于培养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管理理念和工具来处理政府事务或非政府机构的综合型人才,课程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融。英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拥有全方位的研究视角,爱丁堡大学开设有四个医疗政策领域的项目,教学实力强,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帝国理工学院则充分发挥学校特色,注重能源、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研究选择使用SAS9.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型分析[3],鸡的行为数据先采用反正弦转换,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大数据选择正态分布检验,对不合格的数据进行相应转换和多重比较后,以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表3 英国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对比
表4 英国部分高校核心课程对比
表5 英国部分高校专业课程目标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英国高校在学位设置、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虽然培养方向的设定结合了高校本身特色,但相比于英美国家,跨学科程度并不高,课程设置的内容也不够贴和热点问题,导致学习的内容太过泛泛,不能从专业角度看待时事热点问题,不能满足专业领域的需求,方向趋于同化。
从课程结构来看,目前国内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涉及学科众多,有法学、定量分析方法、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从服务对象来看,有专门针对政府部门的公共行政、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等课程,也有针对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具体从表7可以看出,国内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几个明显特征:
准确的说,英国高校公共行政学科向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变离不开英国行政的改革,可以总结为四个时期。第一个阶段,1979年“新公共管理运动”更加着重对效率、效益和经济(3E,Efficiency、Effectiveness、Economy)的考量,要求公务员并非简单的行政官员,还需要具备私有部门的管理知识与技术。第二个阶段,1980年“技能运动”将通用技能作为重中之重,开始注重实践和操作[10]。1983年随着商业教育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的合并,BTEC(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了学科转换中的关键。1990年开始,公共行政开始渐渐被称为公共管理。第三个阶段,1992年,随着高教法案开始推崇“自行决定专业和课程设置”,原本的8所职业教育机构均开始向着“新大学”转变;1997年,各大学开始不再授予公共行政学位,取而代之的是公共管理学士学位或者公共政策学位。第四个阶段,90年代公共管理学科出现后,英国名校的商学院开始了激烈的竞争,这种冲击带给公共管理学科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
(3) 学科交叉性强。英国高校公共管理教育,通常会与国际热点问题相结合,比如说牛津大学的难民问题、伦敦政经学院的国际发展问题、伦敦国王学院的灾难控制问题等[11]。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见表3、表4和表5。
(4) 社会实践机会多。英国硕士学位的申请需要本科生具备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或者很强的综合学术能力,因此很多本科生在大二学习结束时会选择给自己一个间隔年来充分地将自己在校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领域,以便大三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弥补学科专业知识。而英国高校也会采取很多措施来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比如学校和应急组织联合(英国应急计划协会、国际应急管理者协会等),组织学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参与救援或者开放学生会员;有些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应急组织,比如考文垂大学;有些学校还会加强和外部人士的合作交流培训的模式,让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警察、消防、救护等)通过实景模拟、讲座交流、应急演练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前沿和直接的面对面咨询,培养学生走上社会的技能,保证学校所教学的内容不与社会脱轨[12]。
3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致高三】天微凉,心迷茫,追梦路上孤独成行;天桥上,望远方,点点星光,2019你会在何方?杰克的藤蔓,在汗水中慢慢成长。(153****0756)
3.1 培养目标及方向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学科结构的规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管理五个二级学科。全国各高校基本是按照二级学科的分类,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表6给出了15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除东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以外,其他高校基本上是按照学校的特点来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
表6 各高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情况
3.2 课程设置
国内15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见表7。按照学科结构,对属于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包括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类(2门)、研究方法类(6门)、公共管理类(8门)、企业管理类(3门)、政治经济学类(4门)和社会学类(1门)等课程。
(1) 学位设置规范化。英国大学本科在英格兰地区学制为三年,在苏格兰地区为四年,大一通常为学位适应阶段,考试成绩不计入学位等级中。最终的学士学位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的学位等级对英国毕业生未来的求学深造之路和就业都会有影响。其中,许多雇主都要求毕业生至少要达到二等一学位才会聘用,硕士申请不受影响;最高学位等级是一等学位,申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硕士不受限制。
(1) 研究方法类和公共管理类的课程占比较大,定量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中地位攀升。
(2) 重视与实际服务对象相结合,企业管理相关课程逐渐进入高校课程体系中。
表7 全国15所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3) 大部分高校会按照学校特色设置一门经济学课程。
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现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借鉴西方国家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1998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从1999年在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首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发展迅速,2000年扩至57所,目前全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超过600所,大约占全国高校的50%。
听了这个问题,陈校长笑呵呵地说:“陈校长可当不了未来三十年的校长喽!但是我可以作为老校长畅想一下学校的未来。在未来,学校乘着集团化办学的东风,会在添置校园硬件设备、打造校园课程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及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希望不仅仅只有校方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使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可以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一流的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采用同一粉煤灰样品,灼烧样品40 min后,在干燥器中分别冷却 30 min、40 min、60 min、24 h 称重。试验结果见表6。
4 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英美国家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要比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先进很多。在进行公共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幼苗根系的形态学指标中的根长、根系表面积等均可作为衡量幼苗水分吸收的重要参数,幼苗根系长、根系表面积大,更有利于幼苗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2]。试验结果显示(表4),其他处理甜瓜幼苗的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主根长均低于25/15℃处理,甜瓜幼苗处于过高或过低温度生长条件下时,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根系根长、根系表面积等指标降低,从而影响甜瓜幼苗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 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应结合热点问题和学校发展理念。一是应贴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起源于西方,1982年首次政府改革,1987年建立公务员制度,1988年以后才陆续形成体系。政府职能的转变、部门机构的调整,都为公共管理学科带来挑战。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最突出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电子政务和网络舆情,即政府如何监控应对网络舆情,如何信息化高速处理政务提升公民满意度。除此之外,城市交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问题、政府职能、体制创新问题、新型城镇化、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公共事业财政机制、社会治理、社会组织问题等都将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的方向所在[12],可以适当加入课程当中。二是需要符合学校发展理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根本的目标,合适的课程设置会有利于学校实现目标,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价值取向,向学生传授有意义的理念,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学科发展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结。通过课程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的特色。各大高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性质(双一流/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办学优势(理科/工科/艺术/文科)、自身归属(部属/省属)、办学条件等方面综合确定符合本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培养目标。我国高校在公共管理的培养目标上趋于同化,缺乏创新,因此可以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专门领域的优秀人才,促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2) 在教学模式设定上应注重实践情景式的教学。中国高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通常为大班多媒体授课,由于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路并予以点拨。同时,学生的实践部分多趋于形式,学生很少能够明白做这个实践的意义和目的,老师讲解完了就按部就班地去做,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专业的授课模式可以调整为大班课(60人以上的)和小班课(20人以内的),在大班课上教授理论,在小班课上予以案例练习和汇报演讲,并形成自我评价与组间评价的考核模式,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还可以设置实训形式的情景模拟训练,以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接生动的把握。
(3) 在实践课程计划中应加强与公共组织合作。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主流。同样,对于公共管理相关专业,需要学校多与各级政府部门或非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地专业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平时课堂上接触不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偏向应急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申请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另外,政府部门或非政府机构也可以参照美国的FEMA,一方面与高校联合,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授课系统,使学生线上线下都可以实战。
本次调研评估工作,采取随机抽样方法确定需要调研的样本量。根据抽样方法,当P=0.5时,样本抽取数n极大化。常用置信度为95%,此时Z的取值为1.96,常用调研统计分析误差率约5%。目前,株洲市“三合一”场所共2886家,按照以上选取的抽样误差要求,计算本次“三合一”场所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的抽样样本量,得到样本量的最小值为340。
(4) 在专业指导上应拓展校友导师合作机制。校友导师计划类似于英美国家的本科导师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生活、学业等方向的指导,能够让本专业的在校生明确规划自己的大方向。比如,可以为在校二年级学生推荐一位校友作为自己的生活、学术、创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导师,也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同时,导师可以定期回校做专题讲座和交流,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杨安华,龙兴武.美国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及其对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启示[J].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2006,25(6):36-37.
[2] 蓝志勇.美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中国行政管理,2006(250):82-87.
[3] 纪丕霞.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0):49-51.
[4] 陆继锋,曹梦彩.FEMA对美国应急管理教育的贡献与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19(4):45-53.
[5] 陈佳志.浅谈美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设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8(9):57-59.
[6] 张家盛.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view,2014,3(4):96.
[7] 张家盛.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view,2014,3(1):96.
[8] 张钢.英国公共管理的教育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33):30-37.
[9] Rhodes,R.The sta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 professional history[J].Public Administration,1995(73):1-15.
[10] Fry,G.K.More than counting manhole covers:The evolutuon of the British tradition p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ublic Administration,1999(77):527-540.
[11] 顾林生,陆金.英国高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J].安全,2017(10):77-82.
[12] 司林波,李雪婷,孟卫东.近十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巴中公共管理研究期刊2006-2015年刊载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2):104-110.
The enlightenment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publ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system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LI Bixiao,LI Zeq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jiao ,065201,China )
Abstract : The progr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lways inseparable from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By compar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our country,we propose to improve several reformatory ideas of the public managemen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setting,teaching mode,practical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Key words :Publ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System; Curriculum Set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 2019-03-08
作者简介: 李碧霄(1993-),女,天津宝坻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E-mail: chrisli2017@qq.com
中图分类号: D0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69(2019)03-0107-07
标签:公共管理论文; 学科体系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专业建设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