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是工程建设前期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不免会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对这些地形地质的勘察,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的复杂性影响着工程建设的难度,如果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增加,那么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也跟着增大。因此如何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分析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面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改进措施,期望能为以后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改进措施
引言
在我国多样的地形中,不但存在好的地形条件,还存在多变、复杂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下进行施工,会加大施工难度。因此,了解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工程施工前的主要任务,也是工程勘察重点。
1.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野外勘探问题。原位测试问题:原位测试过程中,若调零不规范,将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地温差距较大时;标准贯入试验时,通常出现杆长、孔深校正不符合规定现象。孔底出现缩径、残留时,发现标贯器未下落到测试位置,造成标贯器击数失真。
勘探点深度、间距问题:根据相应标准、规范,适当增加勘探点,但实际工作中,勘察人员并未针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点的增加,再加上工作不认真,导致勘察问题频发;在不了解岩土特性时,就随意的根据地基等级勘探,在试样分析采集到的岩土时,通常会发现特殊性的岩土,导致地基等级不断变化,造成勘探点间距不合理。
地下水位测试及试样采集问题:在对钻孔水位进行测量时,不够重视周围是否存在抽水井、地下水位滋生等现象,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试样采集期间,未按相应规范操作,导致高度不够、数量不足,造成含水量散失。
1.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问题。地震效应:一般来讲,相对重要的施工场地需测试地层剪切波速,但是,部分勘察单位仅根据当地工作经验,判断场地类型、覆盖层的厚度,增加抗震造价。另外,勘察单位也缺少着对地基处理后剪切波速、场地类型等方面的重视。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高层建筑在评价地基均匀性时,多按照高层建筑规范进行。但是,因国家不存在针对性的评价方法,部分单位将高层建筑规范作为蓝本评价一般建筑的地基均匀性,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2.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主要勘察技术
2.1室内试验。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室内试验,并深入分析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岩土样品进行试验,能科学、合理的判断出岩土颗粒、压缩指标等,为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2.2岩土层钻探。岩土层钻探期间,通常用车装、台式钻机钻探。实际工作中,多使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采芯过程中,要保证砂土岩层芯的采取率高于75%,粘土土层芯的采取率则高于90%。并且,还要详细记录各土层的水平、垂直方向变化情况,认真、详细的描述土层特征,便于更好研究地层结构。另外,还要详细分析地层样本,明确勘察工作指标。
2.3原位测试试验。所谓的原位测试,多指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然后再用计算机分析、研究测试数据。通常情况下,原位测试多使用落锤的自由落体进行,为保证试验结果,要做好清孔工作。原位测试试验期间,需保证落锤速度为每分钟20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岩土工程的实际勘察中,还存在动力触探的测试方法,通过动力触探,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勘察措施
3.1优化地质测绘技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测绘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对地形环境的调查、分析,得到地形、地貌特征,获得地层、地质信息,为日后地质的划分、岩土分布的查明奠定基础。这种情况下,能明确岩土的形式原因和性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勘察技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强化勘探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比如:为避免岩土工程勘察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分析岩土工程时,为提高精准度,可用高密度点法;为明确地基承载力,可使用回归分析法;在整理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时,为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3.3勘探和取样技术。因工程样式、结构形式的不同,勘察的间距、深度也大不相同。例如:6层的砖混型住宅,多使用15m左右的勘探孔深满足需求。但是,对于5层的框架结构,因荷载相对较大,基础面积大,必须适当加深勘探孔深度。①地基复杂度不同时,勘探点间距也不同。在相对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应减小勘探点距离。同时,还要对勘探点进行针对性的加密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精准度,预防安全事故。初期探点、探线工作中,在设置勘探点间距时,必须符合这样几点:复杂,探点深度30-50,探线间距50-100;中等复杂,探点深度40-100,探线间距70-150;简单,探点深度70-200,探线间距150-300;②地址状况不同的勘探深度。在地形、地质环境好,且埋藏深度浅时,勘探孔深度也要浅。若遇到相对复杂的条件,例如:淤泥、松散杂土等,应加深勘探孔深度。当然,具体深度,应根据工程情况确定。
3.4地下水勘察。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做好地下水位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中,需和地下水位的观测同步进行,并要求在最后钻孔完成1天内进行。地下水位的观测中,应认真、详细的分析周围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开采情况,在水位降低时进行测定,保证水位测量深度更深。同时,还要分析近年的最高水位、数位变化情况,得出最为合理的水位值。当整个钻孔层深包含两个及以上水层时,应测定水位层,并用套管隔水处理。待抽出孔中存水后,再用变径钻处理,保证水层分层水位的准确性。此外,做好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工程建设施工中,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因素较多,以软土层存在最为常见。
基于此,需制定有效措施处理软土层问题。当前,最为常用的软土层处理方法为排水固结法、砂土填垫法,其中,后者多用于软土去除,用结构稳定、透水性好的砂土替代,增强地基稳定性。一般来讲,该方法多适用于厚度为2-3cm的软土地基,常用卵石、砂石等材料填垫,降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概率,加快地基水的排放速度,增强地基稳固性。软土层填垫期间,多使用分层填垫法,每1层压实1次,保证地基均匀受力,即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因沉降现象的存在,损坏建筑物。
3.5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养。要重视勘察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以此提升整个勘察队伍的勘察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复杂、繁琐性的工作。因此,工程勘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加大相应问题的研究力度,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处理。同时,还要创新勘察技术,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预防对日后工程施工的影响,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航.综合勘察技术在远大J100项目中的应用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4):108-109+112.
[2]袁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7(04):24-26.
论文作者:郭耀超,刘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岩土论文; 地形论文; 地质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条件下论文; 土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