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2.黑龙江中医药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高尿酸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尿酸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02篇(4432例)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高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不良预后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OR=3.15;95%CI=2.73-3.16;P<0.00001);讨论 积极控制高尿酸水平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升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尿酸;脑卒中;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这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病因,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80%[1],其遗留的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91.3-263.1/10万,每年平均发病率为145.5/10万[2-3].根据2007-2008年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分析报告,尿酸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角色需要重新评估[4]。
由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有十分明确的意义[5]。虽然高尿酸水平作为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对卒中的发生机制、影响方式报道仍不明确,研究尿酸水平对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尿酸水平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情况,为临床控制卒中患者的尿酸水平提供依据,对于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发表的2010年1月1日至2017月08月30日间发表的高尿酸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依据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1.2 纳入文献标准
①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经严格的神经系统检查、X线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②以尿酸水平高低为评价因素;③预后观察评价标准均为(NIHSS);④根据NIHSS分为预后良好组合预后不良组。
1.3 排除文献标准
①缺血性卒中的动物研究实验;②研究对象有影响结果的基础性疾病,如房颤、心梗、肝肾功能不全或感染性疾病等;③非随机对照研究;④疗效评价指标不明确;⑤文献多次重复报道及质量差无法使用的文献;⑥研究结果无法进行统计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2系统评价软件对纳入的符合标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疗效分析的统计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效应量。各组数据的同质性采用亚组进行分析,各研究结果间的统计学异质性并且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当同质性分析(P≥0.1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若统计学异质性(p<0.1)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最后计算合并结果。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依据关键词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2篇,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及重复发表研究排除289篇,最终纳入13篇,包括中文文献9篇,外文文献4篇每篇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300例,合计4432例。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
图2 高尿酸水平与低尿酸水平的NIHSS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
3.讨论
急性卒中患者血尿酸增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血尿酸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预测卒中后死亡及复发的风险。且有报道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且尿酸不仅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可以提高溶栓的疗效。
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40篇,用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是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重,卒中导致的病情损害就越重。
尿酸可预测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还是与其他明确定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来代表不良反应结果的间接标志,引起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的不确定性,加上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尿酸是人体嘌呤核甘酸分解代谢产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脑梗死发作时,由于脑组织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尿酸及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而且有报道慢性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可能引起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高尿酸血症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直接作用,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物模型中,SOD模拟物如TEMPOL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在强氧化应激的情况下,尿酸的促进和抗氧化特性之间的平衡可能会转移,这有利于组织保护。因此,慢性的、致病性的低水平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在事态恶化时为尿酸盐的保护而付出代价。灵长类中独特的高水平尿酸盐和其他抗氧化剂可能部分地解释了人和动物研究之间抗氧化神经保护剂的不匹配的原因。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致死的常见危险因素,现在高尿酸血症是其中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缺血性中风后更为积极地进行治疗,但在推荐常规治疗血清尿酸之前,科学和临床水平都需要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佚名.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C]// 东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论坛. 2010.
[2]涂雪松.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05:594-599.
[3]Wang Y,Cui L,Ji X,et al. 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design,rationale,and baselin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J]. Int J Stroke,2011,6:355-361
[4]Zhu Y,Pandya BJ,Choi HK. Comorbidities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NHANES 2007Y2008. Am J Med 2012;125:679Y687e1.
[5]宋吉祥,甄天民,刁玉涛. 脑卒中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8-9.
[6]Tsutani H.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secondary hyperuricemia.[J]. Nihon Rinsho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08,66(4):699-704.
第一作者:程自超,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佟颖,主任医师,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
论文作者:程自超 孙婷婷 杨华森 佟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尿酸论文; 缺血性论文; 水平论文; 脑卒中论文; 文献论文; 卒中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