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犹太民族的实用主义精神_犹太教论文

论犹太民族的实用主义精神_犹太教论文

略论犹太民族的务实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犹太论文,民族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化中都渗透着一种求是务实的精神。中国人早就有了“华而不实,耻也”、“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遗训。伊斯兰文化也以重实际而轻浮华、追事功而鄙玄想为其特点。中国人和阿拉伯人所崇尚的这种以求实为本的处世哲学,在犹太人身上也得到了极为明显的体现。犹太文化同样是一种既注重理性思辩,又强调功利性、机巧性与实用性的文化。在犹太教中,并没有把神圣与世俗截然分开,而是试图追求一种既合乎宗教精神,又不违背人性特点的信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务实的精神,给倍受磨难的犹太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与创造能力,使这个小小的民族在思想、哲学、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犹太教的务实性

犹太教和任何宗教一样,都是为了给人以希望与信念。但它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信仰的终极目的——“千年王国”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在现世。犹太教认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灾难与痛苦,在来世的幸福中可以得到补偿(即不否认来世),但不要仅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而是要关注今世的生活。“它很少有超越人世的性质和神秘主义的迹象。它不专注于来世,而是注重今生。它的目的在于社会和伦理方面——推进正义与和睦的社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人道行动,而不是使人在来世得到拯救。既不相信有天堂地狱,也不相信有上帝的劲敌撒旦”。(注:转引自厉永平:《浅论犹太教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载《松辽学刊》,1991年第4期。)可见, “拉比犹太教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吸收了个人不朽的概念而没有贬低此世的价值”。(注:〔美〕罗伯特·M·塞尔茨著,赵立行、冯玮译:《犹太的思想》,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304页。)由这一现世性观点演绎而来的目的论,是犹太教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古罗马,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是无目的的运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也是孤立的、无目的的。而犹太教则认为,人的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受其主观意识的影响;每个事件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历史整体的一部分,都是实现总体目的的一个步骤。犹太教的这一观点后来经过西方思想家的加工与发展,得以流传下来。

在犹太教经典——《圣经》和《塔木德》中,上帝常常给虔信者以功利性的回报,或富足繁华,或多子多福,或长寿无忧。《约伯记》(注:《约伯记》,亦译《约伯传》,《旧约圣经》中的一卷。)中上帝倍加赐于善人约伯,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对待世俗生活的态度上,犹太教认为,既然世上万物均为上帝所造,那么,享受神所赐予的一切便是做人的义务。正如《旧约圣经》中的《传道书》(注:《传道书》,亦译《训道篇》,《旧约圣经》中的一卷。)第五章所言:“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在犹太拉比们看来,抛弃现实生活的人是不足取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在他们中间代代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古时候,有位拉比名叫西蒙·本·亚海,为了躲避罗马人的追捕,不得不逃入一个山洞。他抛弃了一切世俗杂念,潜心研究犹太经典。12年过去了,当他走出山洞时,看到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地耕作,似乎这世界上除了耕耘、播种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事了。对此,拉比深感惋惜,不禁叹惜道:“唉!这些人放弃了永恒的生活,只知道沉溺于这琐碎的世俗生活!”拉比的话音刚落,就有霹雳般的声音从天空传来:“西蒙·本·亚海,你跑出来,就是为了毁灭我的世界吗?回你的洞里去吧!”这显然是上帝的声音。看来,他并不喜欢那些追求虚无漂渺的理性而与世隔绝的人,反而认为这平平常常的劳作构成了他的世界。在这一问题上,犹太教所赋予人们的真谛是:适度地享受生活而又不忘追求道德境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塔木德》中有不少情境设问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在处理“道德”与“欲望”的矛盾时,犹太教推崇同样的原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宋明理学中,奉“天理”为至上,主张“灭人欲”、“绝恶念”;在基督教文化中,自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之日起,“人欲”便被钉上了原罪的十字架;佛教也把“人欲”作为万恶之源。可见,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禁欲与苦行似乎已成为宗教的基本特征。然而,在这一方面,犹太教似乎有所例外。拿最敏感的话题“性”来说,犹太教认为,“性”属于“恶冲动”的范畴,但彻底否认“性”的存在是不人道的。适度的和为生育而进行的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性”也是上帝所造就的人类的本性,为了更完美地生活,不必把自己禁锢于“性”之外。犹太人认为,神职人员也是人,也不能排除正常的性需求。一个人可以在短期内不发生性关系,但终身如此未免扼杀人性。在他们看来,“凡教师不能没有妻子,凡拉比不能没有结婚”。用一位拉比的话来说,“无妻之男人无乐、无福、无善……就一个男人而言,他爱妻子胜过爱自己,尊重她胜过尊重自己,用正确的道路引导子女,到婚龄便为他们安排婚事。”(注:转引自《犹太的思想》,第303页。)但是,犹太教极力反对过度的性行为与婚外性行为,在宗教节日与月经期也禁止性生活。

此外,犹太教经典——《旧约圣经》所包括的内容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犹太教的现世性与务实性。它不仅教导人们如何遵从神的旨意,成为仁爱之民、律法之民、道德之民、智慧之民,而且教导人们如何生产,如何劳作,如何管理上帝所造的一切。“整本《圣经》,列出了农、牧、渔、猎方面的分工和活动,相当丰富。具体来说,有农夫、牧羊人、捕鸟者、捕鱼、猎人、播种、灌溉、收获、打谷、种葡萄、接枝、陷阱等等。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木工、石匠、铜铁匠、陶工、雕刻工、硝皮匠、漂布者、纺织、纺线、绣像、酿酒、金银匠等等。至于生活用品和器物、劳动的工具、交通的车船、提供原料的矿产,涉及就更为丰富了,从碗、杯、盆、桌、柜、扫帚、肥皂,一直到象牙、宝石、珍珠、翡翠,从船、锚、车、轿,一直到金、银、铜、铁、石灰、沥青,多得无从计算。平心而论,哪个民族的古代神话、传说的结集中,有如此众多、如此详细的生产制作、百工百业、生活器具方面的记载?”(注:陈超南:《犹太的技艺》,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4页。)

总之,作为“伦理—神教”的犹太教,在处理论理道德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时,表现出了更多的务实性倾向。这一特点,使犹太教不仅是一种虚幻的宗教理想,而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犹太教赋予平平常常的世俗生活以信仰的性质和意义。一位研究伊斯兰文化现象的学者对伊斯兰教所作的一番评述,运用到犹太教身上也极为恰当:“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使得信仰者变得文明、礼貌、勤勉、自制,具有更高尚的道德类型,并能不自傲于世俗事务,而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中实践自己的信仰。这种精神的传播与绵延,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最终必然导致社会的跃迁。”(注:高惠珠:《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二、启蒙思想家的求实性心态

在中世纪,犹太人牢记其祖先的遗训:“在家是犹太人,在外是当地人。”无论是生活在穆斯林社会还是基督教的欧洲,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生存,尽量减少与外界社会的摩擦,以求实的心态面对生活。不管从事哪一种职业,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比其他人更为强烈的成功欲,因为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成功不只是为了保障生活,而且还与生存权、居住权联系在一起。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终于打破了律法的高墙,犹太人第一次呼吸到了自由与平等的新鲜空气。刚刚摆脱隔都生活的犹太人产生了一种迷惑感,有的“不顾一切地要求社会承认,渴望做一个完全一般的德国人、法国人或波兰人”。(注:〔以〕阿巴·埃班著、阎瑞松译:《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61页。)与此同时, 犹太启蒙运动作为一种改革思潮,在犹太人中逐渐兴起。这场运动以柏林为中心,逐渐延伸到奥地利、波兰、立陶宛、俄国;从时间上看,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叶,对欧洲犹太人的思想、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场运动的内容极其复杂,后人对它的评价也颇有分歧,但笔者认为,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表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务实性心态。他们认为,犹太人要想彻底解放,必须掌握近代的欧洲文化,必须以科学的原则改革宗教,使之适应资本主义的社会与生活。为此,他们极力主张“重筑犹太教”,剔除宗教教义中的愚昧与落后成分,注入文明与科学的新鲜成分。19世纪中叶的德国犹太历史学家海因里希·格雷茨反思道:“犹太教是一个完全系统化的计划,旨在培养一种温顺的气质,一种俯首贴耳地服从上帝绝对意志的性格,它的最大的长处是反复灌输一种宗教感情。”(注:〔德〕海因里希·格雷茨:《犹太历史的结构与其他论著》(The Structure of Jewish History and Other Essays),纽约,犹太神学院,1975年,第63页。)19世纪中叶的德国犹太教改革派理论家萨缪尔·霍尔德海姆大胆地否认《塔木德》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在科学进步的时代,仍把《塔木德》作为生活指南是不恰当的,因为“《塔木德》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只是当时的意识形态,我所反映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程度更高的意识形态,就这个时代来说,我是正确的”。他还认为“传统的真谛不是保守,而是革新,这是一条永葆青春的原则,是持续不断地从上帝亲自植入《圣经》的原始胚胎中成长起来的原则”。(注:《犹太的思想》,第587页。)当时, 活跃在柏林的一些思想家们也呼吁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犹太教。这些思想家们还极力攻击犹太教的繁缛礼仪,提倡与当代人的美学价值观相和谐的欧洲礼仪,如会堂里有统一的祷文、固定的唱诗班,具有现代风格的配乐应答,缩短礼拜时间,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后来都不同程度地被西方犹太人所采纳。此外,他们还主张尽量消除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格格不入,并特别强调,犹太人要主动冲破律法高墙,减少对非犹太人的怀疑与敌意。

总之,启蒙思想家们为了使犹太民族成为“一个永恒的民族”,他们力倡变革,极力使犹太人投入到现代化的洪流之中,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可塑性的、始终适应环境的、有机的民族文化”,从而弘扬了一种求实、创新的民族精神。在理论呼吁的同时,许多犹太思想家还从自我做起,极力使自身所具有的犹太属性在最大程度上与居住国的文化特征相协和。作为这一运动的最典型的犹太人代表人物,德国犹太思想家摩西·门德尔松在犹太人中树立了求实、进取的楷模形象。家境的贫寒与生活的磨难并未减损他的自尊与自信,他不惜一切代价,以新知识武装自己。正是这位驼背且外貌丑陋的犹太人“感动了许多非犹太人”,并成为“现代犹太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主要的成就是以自己为例证明,尽管有一切苦难和不幸,犹太人仍可获得现代文化的全面知识,并以平等地位与当代欧洲社会的名流交往”。(注:沃尔特·拉克著、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8页。)

三、求实精神与以色列经济的崛起

以色列人是富有求实精神的人们,这一点从以色列建国之前的早期移民身上已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鼓舞下,20世纪初叶有许多移民来到了巴勒斯坦,其中大部分人来自俄国与东欧。当时的巴勒斯坦以极其严峻的面貌考验着这些先驱者:干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荒凉的景象,使人们很难找到《圣经》中所描述过的富饶之景。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一批把崇高理想与务实精神密切相融的人们,正是他们为以色列国家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早期的定居者中,俄国犹太作家阿哈龙·大卫·戈尔东的理论影响很大。他认为,两千年的流散生涯和长期的商业活动使犹太人成为一个轻视劳动的不正常的民族。要改变这种状况,犹太人必须从头做起,塑造一种脚踏实地的民族性格,而劳动观念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戈尔东的劳动价值论激励着早期的移民,他们高唱着质朴、感人的希伯来歌曲——“我们来改造这块土地,也要被它所改造”,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了一种求实进取的民族风貌。巴勒斯坦本世纪早期的历史告诉我们,犹太人移民活动的成功应首先归功于两点:一是积攒了两千年的强烈的民族情绪所引发的理想主义;二是犹太人的务实精神与献身精神。这两点也是建设时期犹太民族精神的最基本的体现。

1948年,犹太人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建立国家的理想。然而,建国之初的以色列人并没有大功告成的轻松感,而是被一种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所支配。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摆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创造奇迹;要么走进地狱。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国民经济,以色列人再次表现出感人至深的求实精神。

为了改变资源贫乏、水源奇缺的自然状况,本·古里安总理号召以色列人向内格夫进军,向沙漠要水。当时,以色列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中南部为200毫米,最南端的沙漠地区几乎常年无雨。面对这种状况,以色列政府集中了人国的水利工程师,并广泛求援于欧、美国家,开始了改造沙漠的宏伟工程。他们先改变了约旦河的河道,开凿了一条长达40公里的运河,在加利利山以东地区造出了6000公顷的良田。接着,第二项工程——北水南调计划开始实施。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太巴列湖的水越过加利利山,流到了中、南部地区。他们还冒着与叙利亚发生战争的危险,花费了整整10年时间,完成了“国家引水渠”,从而使以色列南部内格夫地区的供水量增加了70%。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发展了一整套适合于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电脑程控滴灌技术,从而使内格夫地区开满了鲜花。每天都有大量的鲜花从这里空运出国,丰富了欧洲的鲜花市场。

以色列人的务实精神还表现在棉花的栽培上。建国之初,以色列人为穿衣问题所困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从国外进口棉花。1952年,当美国植棉专家萨姆·汉伯格去以色列探亲时,立即引起了以色列政府的关注。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古里安立即放下千头万绪的政务,把美国专家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恳请对方帮助以色列种植棉花。萨姆·汉伯格被古里安总理的热诚所感动,他从美国带来了助手,在以色列开始植棉试验。古里安还派去新军协助这一工作。这样,经过反复努力,在以色列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棉花。

就这样,以色列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农、林、牧业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建国之初,以色列有一半食品靠进口,而到80年代,已有90%的食品能够自给,并有大量的水果、蔬菜、鲜花出口到国外。下表中所列举的出口增长数字充分反映出以色列经济的惊人变化。

以色列农产品出口增长情况

蛋 花卉 柑桔蔬菜

花生棉花

(万只) (万美元)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1948/1949140 —— 15.46

——————

1955/1956

1700 0

29.3020

0.430

1958/1959

2802 1037.650.180.480

1965/1966274 8058.190.440.580.85

1968/196917221069.752.450.652.10

1975/1976

9960

250095.587.851.283.22

1978/1979 14800

776096.469.721.016.02

1985/1986

4370

951053.79

10.121.165.90

1986/1987 19910 1222057.057.101.055.31

资料来源:《以色列统计摘要,1988年》,转引自达洲等著:《中国人看以色列》,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67页。

当然,以色列经济的发展归因于许许多多的主、客观因素,而务实精神确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标签:;  ;  ;  ;  

论犹太民族的实用主义精神_犹太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