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摘要】:脾气虚泄泻是泄泻的主要证型之一。中医在辩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应用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疗效显著。本文从针灸治疗脾气虚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针灸;脾气虚;泄泻
脾气虚泄泻是由于多种因素,如长期饮食不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等,导致的脾胃虚弱,不能正常地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而出现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中医治疗泄泻历史悠久,《黄帝内经素问》载有“飧泄”、“注下”、“濡泻”等病名。历代医家对泄泻均有论述。通过合理的取穴和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脾气虚型患者或实验动物相应生理指标,从而达到改善病情或痊愈。故笔者现对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的现代研究做如下综述。
1.机制研究
中医认为脾气虚泄泻是因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清浊不分,而致大便溏薄。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是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富春等[]认为脾气虚泄泻的发病机制与免疫调节有关,小肠的免疫功能也参与全身性免疫调节。
针灸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及机体体液免疫。如:逄紫千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脾气虚泄泻模型大鼠外周血中 CD3、CD4 和 CD8细胞和SIgA减少。通过研究膈药饼灸对虚寒胃痛和脾气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论表明虚寒胃痛者和脾虚泄泻者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治疗前增加14.16%和10.194%。
2.临床及实验研究
2.1毫针治疗
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毫针在脾气虚泄泻的治疗方面有良好效果。弓素梅等[]用番泻叶煎剂造“脾气虚泄泻”的病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心律,降低白细胞含量和升高红细胞含量,降低MDA(氧自由基丙二醛)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发挥后三里穴对消化系统的良性调节作用。
卓缘园等[]探讨电针对脾虚证大鼠侧脑室下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发现:通过针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数量虽随时间增长有所下降,并认为早期介入电针治疗可以更早地对脾虚证所造成的脑功能损害起到保护作用。
2.2灸法治疗
灸法是中医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外治法之一,其温热之性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起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运用灸法治疗脾气虚泄泻,主要集中在运用艾柱灸和隔药灸这两方面。隔药灸多采用隔姜、附子、肉桂等具有温补脾阳功效的中药,能有效提高脾胃自身运化功能,改善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彭艳等[]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能显著增加脾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增加脾虚大鼠小肠组织 ATP 含量、ATP 酶活性,提示艾灸可促进脾虚模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 ATP 的生成,增加细胞膜蛋白的含量,改善物质跨膜转运,从而改善小肠吸收功能,促进脾虚症状恢复。
谭静等[]实验研究表明温和灸、隔姜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均能明显改善实验性脾虚大鼠的一般症状, 提高血清D-木糖含量, 并以隔姜灸作用更佳,均能纠正脾虚时紊乱的血浆β-EP、MTL、SS的水平, 这可能是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易受乡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足三里等穴可温补脾胃, 改善大鼠脾虚症状, 其机制与促进脾虚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恢复, 增加呼吸链酶含量及其亚基蛋白的表达有关, 提示艾灸可通过促进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改善能量代谢。
2.3针灸结合治疗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疗效确切、可靠。如邵宿菊等[]采取针、灸并施的方法治疗脾气虚型泄泻。针刺中脘、天枢、神阙、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艾灸神阙、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二者联合治疗脾气虚型泄泻患者73例,有效率为94.52%。
2.4针药并用治疗
部分研究者亦应用针刺疗法联合汤药疗法治疗脾气虚泄泻,针药联用疗法具有高效率、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泄泻患者情绪的优点。如贾民[]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临床症状是否完全消失和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及炎症情况作为疗效判定标准,针药联用组CD3+、CD4+、CD4+/CD8+比值含量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CD8+含量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其他治疗方法
范卫国等[]使用肛滴法保留灌肠结合择时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泄泻120例。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中药肛滴保留灌肠治疗,穴注30分钟后再进行中药肛滴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7%,由此可见中药肛滴法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
饶东华等[]采用足三里封闭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泄泻45例。治疗组采用普鲁卡因足三里穴封闭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加减参苓白术散。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由此可见,配合穴位封闭治疗能提高疗效。
3、总结与展望
针灸疗法对脾胃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是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脾气虚泄泻的病机为脾气亏虚,导致清阳不升,水谷不化,升降失调,出现饮食不化、大便溏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采用升提中阳,健脾利湿的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代医学在还原论的指导下,应用实验针灸学方法研究脾虚泄泻,从发病机理到治疗作用,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到蛋白质的表达、神经-体液调节、免疫学及细胞结构的改变等。
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关于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的研究成果发现,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但缺乏系统的选穴指导,尚未形成统一的选穴方案和治疗方法。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探究针灸治疗脾气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其发病规律,逐渐形成系统的选穴方案,使疗效不再是个案,从而大幅度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董晏伯,欧阳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脾气论文; 针灸论文; 脾虚论文; 艾灸论文; 疗效论文; 含量论文; 大鼠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