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和突出特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实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国格言。最早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言称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唐训古家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将“实事求是”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谓作学问务必取得事实根据,才能求得正确的结论。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句原指治学态度的话,从哲学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释,指出:“‘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毛泽东的这一解释,赋予了“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含义。从此,“实事求是”便成为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所以邓小平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倡导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由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仍迟迟未能得以恢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一度陷于停滞、徘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远见卓识,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重新确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的切身经验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大量的深刻阐发,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并且成为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1992年初,他在南巡重要谈话又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针对国外有些人过去把他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邓小平不以为然,他多次坦言:“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可以说,这是邓小平对我们党及他本人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深刻总结。
2
邓小平把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邓小平说过,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毛泽东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即靠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精髓”说是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所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规定。它从世界观上升华了实事求是。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实事求是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因为实事求是在哲学实质上“是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如果“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这就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实质,把实事求是提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高度。
另方面,实事求是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116页)在邓小平看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他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页)这个“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它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体现。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无法贯彻落实,难以发挥威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就说不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就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8页)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即“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才能引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达到成功。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可以说,邓小平哲学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集中表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最为基本的方面。完全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没有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不会有邓小平哲学思想,从而也就更不会有整个邓小平理论;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从而也就更不可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整个邓小平理论。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党的十二大依据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在党章的总纲中郑重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规定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加完整、更加准确、更加具体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形成了由出发点、原则、目的、运动过程所构成的统一体。当然,在这个统一体中,核心仍是实事求是。这条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这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强调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在解放思想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的分野。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不仅揭示了解放思想的实质,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原则,而且深化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之成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灵魂。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过来,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然,“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进而言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143页)邓小平还进一步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亦即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实事求是,都必须解放思想,即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强调在实事求是中坚持实践标准也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大贡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以实践为基础,尊重实践的权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准则。不幸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恶意歪曲,在一段时间里,基本原理被抛弃,优良传统遭践踏,实践标准被置之脑后,领导人的言论成了衡量是非、判断正误的唯一标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恢复了实践的应有权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在新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别是他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一个基本点纳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还须由实践来检验。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健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3-114页)这就系统而透彻地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几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毛泽东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世界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