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需要刺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INTERNET),环球网(WEB),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计算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它动摇和丰富着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商业交易方式,深刻而彻底地改变着人们地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它代表着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商家之间以及企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高境界——多层次的电子商务构架
现在国内理论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全球化电子商务,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电子交易活动。而就目前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似乎更加应该注重层性,即在不同的层面上,提供不同的电子商务服务。譬如,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如果让它采取全球化的电子商务战略,是根本没有必要的。也许,这家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全球化的电子商务服务,销售出去一部分商品或获得一些价格低廉的订货,但物流成本(包括物流网络的建设成本)很可能是高昂的(如果仅仅把电子商务视为购买一些电子商务服务器、各种软硬件,招募一些技术人员,而不当作一个涉及企业基础网络建设的系统工程来看,那么这种思路不仅是幼稚的,而且是危险的)。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来说,本地化的电子商务活动也许更加适合。这就如同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商家都必须成为全球化的大型商业集团一样,多层次的构架也许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高境界。而且,网络发展本身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一个与现实社会交融、并行的虚拟社会,而任何一种社会构架都不可能是单一层次的。
曾几何时,跨国商业集团、大型综合商社一度成为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在东南亚危机,尤其是韩国、日本的“航空母舰”纷纷触礁之后,中国的企业界似乎冷静了不少,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实力和定位,希望他们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也能记住这些教训,毕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全球化战略,也不是所有的“舵手”都能操纵全球化的“巨舰”。准确的定位才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生存之道。
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刺激需求
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似乎很喜欢用人才奇缺、知识匮乏来解释一切“疑难杂症”:会计操作不规范归结为缺乏高级会计人才,股份制改造不顺利归结为缺乏合格的金融管理人才,企业销售年年滑坡归结为缺乏“高素质”的销售人才……,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也归结为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似乎没有行业不缺乏人才,中国所有的经济问题似乎都可归结为人才问题。事实真是如此吗?人才匮乏是一个大问题,但绝非众果之因。别的行业离题太远,就以电子商务来说,目前最迫切解决的就不是人才问题,而是市场需求启动缓慢的问题。美国大概是电子商务发展比较顺利的一个国家,1997年到2000年,美国国内上网人数将从2900万上升到近一亿人(目前为4700万—5100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300亿美元,西欧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01 年也将突破300亿美元, 但西欧和美国开始推广电子商务也只是近十年来的事,同样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真的有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吗?
其实,需求不旺才是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最致命的缺陷,没有旺盛的需求,就不可能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没有明显的经济收益,商家就不可能有参与或扩展电子商务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商家的参与和需求,人才紧缺又从何谈起?另外,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行为,没有经过市场的锤炼,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学历有多高,书本知识有多丰厚,都不可能是市场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因此,在一个需求空间狭小的市场中,又怎么可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呢?所以,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迫切的不是人才或是其他,而是刺激需求,只有市场发育起来了,有利可图了,人才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刺激需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于:其一,大力发展网络建设,包括因特网和企业基础网络建设,只有网络真正铺开,电子商务的潜在需求才有保障。其二,有了潜在需求还不够,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价格和服务是影响这种转化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老百姓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还是很高的,如果网上商品的价格不能降下来(起码达到普通购物方式的平均水平),那么电子商务的需求量仍然很成问题。其次,服务(包括售后服务)也是一个有待提高的环节。
无论包含多少高科技成分,电子商务终究是一种商务活动,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需求不旺、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供需矛盾,开拓市场才是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标签: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