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趣味性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此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本文就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简要概述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步实施,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水平的影响下要提升素质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由于受教师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在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也是没有得到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并没有帮助教师很好地进行教学,而是让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合理的把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其次,家长给学生的压力。在当今教育形式下,家长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在课余时间各种补习班成为家长让孩子充实的加油站,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课堂教学趣味性根本不存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思想传统,导致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演绎着。
二、提高数学趣味性的相应措施
1.情境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趣味。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种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教师设计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且根据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不断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乘除法的符号,再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手里都有一张卡片,这些卡片写有不一样的分数。学生两两分组,让每组学生通过抽图片的形式来抽一张带有符号的卡片,由此来决定两个学生手里的卡片数字相乘还是相除。让学生自己从中探究分数的乘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分数除法的趣味性,又能够在遇到难题时,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教师在这种情景创设教学中的作用是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并且在课堂的最后要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和把控教学的重点。如此,让学生感到数学自学能力不是空谈,而是确确实实存在,并且是可以从自身实现的。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在玩乐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激发学生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对数学已经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学习方法上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有所欠缺。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全新的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问题的设计入手,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的设计互逆式问题与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相关联。如例题:87+49+5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了解到87+49+51=49+51+87,也就是教材中得到的(a+b)+c=a+(b+c)。为了增加学生逆向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减法的方式来得出题中的三个数。这样也是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充分的验证了这道题的准确性。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多时候也需要教师利用合适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
3.教学要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思维方法把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注意分析与综合这种思维方法,思维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来进行的。分析就是把问题分解开来,综合就是在认识中建立事物的联系,从总体上看事物。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逐步解决数学问题。其次采用具体与抽象思维,注意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渐渐地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具体化,引导学生思维平稳过渡。最后要注意求同与求异,数学知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应该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求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来数学特点。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注意求异,总结出来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克服思维定势。
总而言之,数学趣味性的课堂是现阶段新课改的需要,在创建方式上要走出教学误区,改变现有的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趣味性的语言、趣味性的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静 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43),70-70。
[2]阚梓维 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研究[J].神州,2018,(4),114-114。
论文作者:韦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趣味性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