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论文_王李红

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论文_王李红

王李红

河南海华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河南 450003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坑边坡稳定性,便于房屋建筑进行基础作业。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坑支护;支护施工;施工技术;基坑技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规模逐渐扩大,房屋建筑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楼层逐渐增高,相应的基坑开挖工程难度越来越大。为保障基坑工程顺利建设,保障上层建筑稳定性,必须要采用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合理运用支护施工方法。

二.工程概述

某基坑支护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00m(85高层),基坑开挖深度在4.10~6.00m,为临时性工程,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勘探和地址板岩土质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土,地基承载力在fak≥13.97Mpa,周边环境良好,地下无任何管网,施工机械采用挖掘机,以人工配合。

三.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

1.施工准备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施工现场的调查,机械进场情况、给排水、供电、现场建筑物及地下障碍物施工对周围影响。

(2)水文土质、基坑支护的调查、设计、随时掌握水文土质的变化制定施工方案。

2.沉降观测

利用就近的城市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引测,如果就近无城市水准点时,在拟建物外围不受基础压力影响的地方埋设不少于三个的水准点,以组成水准网。按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观测点埋设在围墙士0.00以上10-50mm处,用直径20mm钢筋,一端弯成90度角,一端制成燕尾形预埋入柱内。观测点稳固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各观测数据均要有记录及相应的图表并作为工程资料的一部分。

要求在基坑坡顶临近的道路上和建筑物上每隔25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坡顶四周每隔25m设置一个位移观测点。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开始观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沉降观测基准点必须是距离基坑边坡不少于40m的稳固的不动点。在开挖面开挖时间内每天至少观测2次,开挖完成以后7天内每一天至少观测1次;8~15天内每两天观测1次;若位移、沉降发展收敛,可每4~7天观测1次。雨水天或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增加观测频率。基坑回填至一半时,观测停止。

3.土钉(锚管)支护施工技术

(1)土钉(锚管)施工工艺流程。土钉(锚管)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土钉(锚管)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其稳定,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放筋→注浆→筑柱墩(试验孔用)→终凝

(2)钻孔。钻孔是土钉(锚管)施工的必须手段,目的是埋设土钉(锚管)到预定的深度。宜采用功率较大且穿透力强的钻机施工,成孔采用回转钻进,必要时采用液动冲击器进行冲击回转钻迸或用风动潜孔锤冲击回转钻进。采用合适的钻头开孔,给水回转钻进,送泥浆清出残渣。当钻至预定深度后,要检验井底的岩芯残留长度,并加大风量进行清孔。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孔过程中,若出现冲洗液漏失或涌水现象,必须用压力注浆进行处理,直至上述现象消失为止。水平方向距离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大于10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大于锚索长度的3%。锚孔的深度不小于设计的土钉(锚管)长度。

(3)土钉安放。土钉(锚管)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放孔内。安放土钉(锚管)要注意如下事项:对土钉(锚管)进行质量检查,清除污垢,将锈蚀严重或有伤痕的土钉(锚管)剔除。钉(锚管)安放采用人工推放法进行,当土钉(锚管)在推放过程中受阻时,不得以冲撞或扫转的方法强行下入,需作修孔或清孔处理。

(4)注浆材料及其施工。根据设计的要求,注浆材料及配比选择如下:

1)水泥:拟用42.5R普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水泥,禁用火山灰和矿渣水泥。

2)水:取用经检验的自然水。

3)早强剂:选用三乙醇胺,加量约0?05%。

4)膨胀剂:选用铝粉,加量约0.08%。

5)水灰比:0.45

6)灰砂比:为1:1,砂的粒径小于2毫米。

水泥浆用泵通过耐压胶管注入锚孔内,泵的操作压力不大于1.2Mpa;耐压胶管距离孔底部150mm左右,并每隔2m距离用胶袋或铁丝与绞线束体相连;注浆结束后拔除耐压胶管。采用密封胶圈止浆,胶圈安放在非锚固段的底部,同时接出回浆管。为确保注浆质量,注浆前用清水清孔,注浆过程中作好注浆记录和操作压力记录。

(5)挂网、喷射混凝土

喷锚支护分层分段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面分段长度为2Om左右,分层层数与锚杆排数相同,深度至该排土钉(锚管)以下3Ocm。坡面用人工使用铁铲修理平整。

人工修理坡面后,为保证天然坡面的稳定性和网筋的安放,采取初喷速凝混凝土的办法。喷射硅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细砂、碎石(5~10mm)和适量外加剂拌和而成,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2.0:2.5,具体施工使用的配合比以实验室出具的通知单为准。初喷层厚度5cm,总厚度lOcm。

网筋采用φ6.5@2O0×2O0双向钢筋,钢筋网距坡壁5cm,钢筋网搭接部分不小于3Ocm。加强筋采用水平面2×φ16钢筋通长连接,焊牢于锚杆端部紧压面层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的干料靠空压机的空气压力运送。水泥、砂、砾石干料在喷口与水混合,高速喷向开挖土墙表面。其基本顺序如下:

1)准备,检查各联接螺丝钉以及管路接头是否牢固可靠,检查料斗及旋转体内有无杂物落入,检查防堵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2)通风起动,喷射手把稳喷头后送风,检查管路畅通程度,起动电机,检查旋转体的转动是否符合预定方向,调整橡胶结合板压紧程度。

3)加料喷射,混合料(水泥、砂、石)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喷凝土按C20要求,选普硅32.5R水泥、砂、碎石(含水量50%为宜),碎石直径<1.5cm。通风加水,冲洗作业面,并调整给水量,在喷射手允许后起动电机送料,然后根据喷出量的大小,适当调整工作压力,喷头与被喷面垂直并相距lm左右,并按自下而上的方向三分之一重叠螺旋轨迹一圈圈均匀缓慢喷射。

4)喷射次数及搭接:一次喷射厚5~7cm,共两次喷射完毕,搭接喷射长度不小于2Ocm,与放坡段结合部超喷1.5m。

四.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和施工方法是确保房屋建筑基础稳定的重要措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采用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科学进行施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宗贺旺.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J].房地产导刊,2014,(14):399-399

[2]陈伟良.浅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J].科技资讯,2012,(29):45-45

[3]郭志勇.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新材料新装饰,2014,(4):258-258.

[4]孙培君,卢孟柯.房屋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与方法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2):98

[5]兰永锋.论当代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128

[6]顾刚.小议房屋建筑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58-58

[7]孟庆勇.浅析房屋建筑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31):52-52

论文作者:王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议房屋建筑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方法论文_王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