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论文_吴晓华

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论文_吴晓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历史课程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使之成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知识更加丰富、身心更加健全的现代中国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之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需要在当今这个物质需求扩大的时代里,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历史教材,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相关的家国情怀教学内容,整合历史素材,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给初中生呈现家国历史、展望家国未来,培养初中生爱家、爱国主义。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敏锐眼光,深度挖掘历史教材,放大和引申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有利元素,引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呈现爱国情操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如,在讲授“两弹一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当时,钱学森身处美国,正值事业巅峰之时,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钱学森放弃了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究其原因,正是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投入祖国航天事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有国才有家,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二、珍视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意义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是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不管是战争前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还是林肯总统的作为,都是善待生命、种族平等思想的体现,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在导入部分我结合实事热点,即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当选,让学生感受南北战争在种族平等上的深远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述战争背景时,我让学生理解“一位小妇人写了一部小说,挑起了一场战争”这句话的含义,也让学生从小说的内容中感受到种族歧视下的美国黑人的生命遭到严重践踏,人格尊严更无从说起。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让黑人的生命得到尊重,他们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美国政界、体育界、影视圈中杰出的黑人代表。

历史上的战争,尤其像一战和二战,造成了成千上百万生命的伤亡。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再现“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史实,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观器官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对战争血腥性和残酷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在学习二战历史时请学生以二战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名狱卒身份上台进行忏悔,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血腥,激发其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历史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外也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三、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之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历史的民族,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我们的文化继承、传承下去。当今社会,互联网普及带来多样化的文化充斥,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包容和接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元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历史文化素材,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纠正部分学生漠视传统文化的不良现象,使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端正部分学生当前网络负面文化影响态度,在掌握好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接纳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如,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华文明起源”知识点,向我们展示了农业的起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人建造树巢穴躲避野兽,是不是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还有哪些事件可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和现代文化的关联;中华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历史文化知识讲授出去,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传承学习、除弊兴利,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智慧,树立个人信仰,培养家国情怀,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所特有的优势,把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变成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以到达“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人教版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

论文作者:吴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论文_吴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