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2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115例。对照组采取了常规溶栓法,研究组采取尿激酶溶栓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通过了相应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传统组减少,研究组的左室后壁厚度比传统组增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传统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左室后壁厚度增加,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治疗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法;尿激酶溶栓法;诊断;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急性心肌梗塞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并且以每年递增的态势发展,目前我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至少有200万。急性心肌梗塞其实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1],临床上一般伴有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脱水、出血等症状[3],病情较为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如果患上了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却不注重治疗,不及时就医,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需要及早的发现、诊断、治疗,以便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有效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改善预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选取在我院治疗的2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将治疗过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2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1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心肌坏死检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和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均可以完成本次研究,不会中途放弃治疗,突然离院。其中对比组男65例,女50例,年龄在为45--76岁,年龄平均(62.1±1.3)岁。研究组中男58例,女57例,年龄在为47---77岁,年龄平均(63.4±1.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治疗结果上可以相互比较。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服用药物后休息,但是症状却并未缓解,有些患者出现了休克和心理衰竭。患者在发病一个小时内进行了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可见有异常的T波,在发病3天内进行心电图检测,可以见到异常的Q波,且出现了R波下降,T波倒置的现象。
1.3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给予了机械吸氧,并且给予了硝酸甘油、总体阻滞剂,患者的胸骨后疼痛难忍时,需要注射--8毫克的吗啡,患者的疼痛并不明显患者,在患者的肌肉部位注射地西泮。仔细观察患者病发展,并采取对应措施。
1.3.1传统组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以外,在抢救时,传统组在患者的皮下组织注射50000U,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一天口服3次的阿司匹林,每次100mg,共300mg,对照组持续治疗5天。
1.3.2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之上,采取尿激酶静脉滴注,将1500000U的尿激酶加入10毫升的生理盐水之中,5%-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葡萄糖共100ml,在半个小时内注射完毕,研究组持续治疗5天。
1.4统计学
此次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利用软件将数据汇总并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将t值带入计量资料,当P值小于等于0.05时,统计的方法具有意义。
1.5评定方法
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大于0.15mV,T波呈现直立;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T波呈现波动;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改善,心电图ST段并未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恶化。评定标准:根据患者的诊断前和治疗后的心电图ST段和T波情况等进行评分。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意义,通过比较传统组和研究组的治疗,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压、心跳、呼吸保持平稳,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波动较为明显。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6.38±3.57)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6.5±4.64)mm,左室后壁厚度(9.3±1.4)mm;研究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4.51±2.98)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9.15±4.53)mm,左室后壁厚度(9.6±1.5)mm。研究组中患者的疗效显著的有82例,有效占31例,治疗无效的有2例,只占比率的1.7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26%。而对照组疗效显著的有68例,有效占29例,治疗无效的有18例,占比率的15.6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4.3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因冠状动脉急性鼻塞,血流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了官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侧支并未建立起循环时,加重了急性心肌梗塞,造成了血栓的形成或动脉痉挛持续,造成了患者休克、出血[3]。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治疗后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左室后壁厚度增加,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临床治疗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尿激酶溶栓法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调节[4],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治疗效果十分显著[5]。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使用尿激酶溶栓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左室后壁厚度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娜.自拟方益心复脉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后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6):189--191.
[2]傅蓉,顾俊杰.溶栓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259--260.
[3]曾懿.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2016(01):528.
[4]郭艳丽.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2259--2260.
[5]军花.浅析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诱因的预防和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1):891.
论文作者:谢秋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内径论文; 尿激酶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电图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