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光谷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3)01-0047-05
世界光电子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赢得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发展计划。继美国在图森市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形成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启动了“激光核聚变”计划之后,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法国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建立了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英国在实施“阿维尔计划”;日本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德国在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1]。
我国光电子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但在产业化方面则远远落后。为了全面发展光电子产业,自2000年以来,各地掀起了建设“光谷”的热潮,目前已有15个省市在进行“光谷”(光电园)建设,它们是武汉、广东、长春、上海、西安、重庆、浙江、北京、山东、成都、合肥、福州、江苏、江西、天津等。这种形势一方面表明我国已经抓住了光电产业发展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探索适合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光电子产业竞争的全球背景,在此基础上考虑我国的“光谷”建设问题。
一、国内外“光谷”建设的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光谷”发展现状
1.美国图森“光谷” 美国图森光电产业开始于1942年,如今其光学产业有约185个企业,涉及广泛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主要技术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2]。1980年图森光学产值为50万美元,到1998年,产值为7.5亿美元[3]。根据1995年和1999年亚利桑那大学对光学企业的调查,发现在两次调查之间,光学企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573人,从1995年的3716人到1999年的5289人,四年增加了42.3%[4]。2001年图森光谷与加拿大的魁北克市、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均建立了光电产业方面的联系。渥太华的北方网络与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不但合作进行两项研发计划,而且还为光电专业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实现优势互补[5]。
图森“光谷”的快速发展和强大集聚力的形成,得益于五个方面的条件(Brian C.catts.Peter Likins.,1999):第一,拥有世界一流的光学研究中心。“光谷”内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一直掌握世界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并在R&D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不断输送光学人才。第二,政府支持。政府与光学企业合作进行项目(提供研发资金)研究或进行政府采购,为光学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原始技术和资金积累。第三,集聚效应。大量的光学企业自然集聚在图森,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效应。第四,风险投资。当地的风险投资机制发达,能筹集光学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第五,有浓厚的产业创新意识。注重与“光谷”外研发中心和产业界的联系。
在成功经验的背后,图森光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相对于其领先的光电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投入不够;第二,光学部门由大量基于技术、科学家和创新型企业组成,缺少必需的面向生产、垂直一体化的大企业;第三,缺少足够的接受过光学特别培训的专业人才,亚利桑那大学的光学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许多企业不得不雇佣电气和机械工程师;第四,美国1989年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和1997年的南美标准产业分类系统都没有把光学直接分为一类,而是散布于其它分类中,为收集必要的产业信息造成了困难;第五,缺少足够的支撑服务(机械和电子装配)和合格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专业法律服务。
2.法国“光谷” 法国于1997年制定了光电子技术发展计划,1999年10月成立了法国“光谷”。法国“光谷”设在巴黎南郊阿尔卡特公司的马尔库西斯研究中心内,是由阿尔卡特倡议发起,由公共和私有部门共同努力形成的。成员有Essonne总务委员会、大巴黎地区委员会、阿尔卡特和Thales等单位。其目的是利用法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推动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光谷是一个非赢利的组织,其使命是组建、促进和增强在大巴黎地区的光电子产业发展。
“光谷”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技术转移、项目研究、组建面向光学企业的孵化器;促进企业发展,增进网络成员的生机活力,收集企业和市场情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展览、商业集会、相互业务往来。其服务主要是通过职业中心安排就业,按照对企业需求的估计而开展培训;针对青年进行科技文化的宣传,帮助他们更加熟悉新成长的光学部门[6]。
2000年3月,法国在“州/地区计划”中把光电子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拨款2.5亿法郎资助光电子、激光和纳米技术。这项计划把光电子理论和应用研究所、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到光电子中心。“光谷”现共有1000多名研究人员,1500多名大学生,5000多名工程师和行政人员,7500多个就业人员和23亿欧元的销售额[7]。
法国“光谷”通过组织大型企业与国家级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增强了信息的交换、传播和相互积累,尤其是通过组织活动、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参加研讨会和赞助活动。依靠成员的协作和产业背景,行使产业孵化器的功能。协会因而给新兴光电子企业和创新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同时增加了大巴黎地区的就业。光谷内集中了法国光电子技术领域最具实力的研究、开发、生产单位——阿尔卡特公司、汤姆逊电子公司、国家科研中心等,从而集中了法国光电子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技术和手段[8]。“光谷”拥有完整的光电子技术产业链,包括光电子技术最基础的构思、设计到工业开发、生产和销售。
3.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光谷” 日本光电子产业产值(单位:日元)1995-2001年分别为:43090亿、47750亿、52724亿、56207亿、63575亿、70692亿、66675亿,分别增长6.1%、10.8%、9.9%、6.3%、16%、11.2%、-5.7%[9]。根据《激光集锦》1997年报导,世界激光器市场可划分为三大区域:美国(包括北美)占55%,欧洲占22%,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占23%。而欧洲的激光产业重点在德国[10]。韩国近年来在光电子产业上投入大量资金以购买技术、并购海外公司。多家韩国企业与“长春·中国光谷”合作,大量投产光盘、可视电话系列产品、数码相机等。世界光电子产业的成长规模可见图1。
图1 世界光电子产业市场值统计
数据来源:PIDA(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光电子产业市场值统计项目包括:光电显示器、光电材料与组件、光学组件与器材、光输出、光输入、光储存、光通讯、雷射及其它应用。
(二)国内“光谷”发展现状
1987年我国把信息光电子列入"863"计划后,光电子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共有9个光电学院(还有2个正在创办中),加上中国科学院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分所,形成了强有力的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队伍和一批骨干企业。海湾战争的爆发使世人对光电子技术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为“光谷”建设增加了更深刻的竞争内涵。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表《驾驭光——21世纪光科学与工程学》后,光电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引起了我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1)自2000年以来,15个省市进行了光谷(光电园)的实质性建设。(2)一批“光谷”网站相继开通。目前已开通的网站有:武汉·中国光谷、长春·中国光谷、广东光谷、重庆光电园、西安光电子科技园、福州光电园。(3)各种信息交流平台相继形成。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中,光电子博览会对促进行业交流与信息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增多的参展企业加强了国内外光电子行业的联系,促进了企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加速了我国光电产业的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4)光电子产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光电子产业从1995年10余亿美元成长至2000年的50亿美元,2001年达10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5%(据台湾《投资中国》2002年第1期)
(三)国内外“光谷”的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国内外“光谷”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光电子产品的全球贸易将呈增长趋势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organization)的预测,世界光电子市场2002、2003、2004将分别增长-8.2%、16.6%、17.2%[11]。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状况下,欧美放慢了在光电子领域的投资,但由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大幅增长,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会在积累的基础上扩张光电子产业,增加投资。
2.国际产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以产业联系为基础的企业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美国和法国光谷将继续强化光电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积极参与产业规格的制定,重视反倾销、专利权等非经济性障碍因素,通过主导市场主流规格确保其光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上其它光谷或大型光电企业的产业联系。此外,其它国家也将会进一步加强光电产业的发展,如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在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加强其光电子产业化能力。
3.我国的光谷或光电园将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发展 重点引进外商、外资,以弥补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并拓宽融资渠道。在政策、人才资源等的竞争后,将会进行整合。产业集聚规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管理的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系统将成为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国内“光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光谷及光电子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前国内“光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行为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市场行为
15个省市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光电产业,但积极行动的主体并不是市场中的光电企业,而是各地的政府,因而“光谷”带有明显的行政和计划的色彩。旅美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曾指出,用计划的办法走高科技之路是很困难的,硅谷是体制和文化的产物[12]。“光谷”需要的大量资金还是政府在筹措,银行纷纷与“光谷”办签订贷款协议。而作为国际通行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却不健全[13]。现有的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有很强的行政行为,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狭隘。
(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
从武汉和深圳的几次光电博览会分析,虽然国内光电企业展出大量的产品,但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这反映出大部分光电企业基本以制造业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下游部分,利润和发展都受到限制。而且国内光电企业往往在光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发展期或成熟期时才切入,因此对于光电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掌握落后于美、法等大型光电企业,标准制定能力严重不足。
(三)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大量的光电子产业企业家
按照专家推算,一个光谷要完成1000亿的产值,大约需要20万技术人才。现有的光电子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14]。另外,很多企业领导人都是技术出身,缺乏管理和相关的法律、财务等知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往往力不从主,由知识结构造成的高层管理人才的素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各地“光谷”的管理体制缺少明确的法律设计,利益各方隐含着冲突可能性
比如,各“光谷”的管理机构都是当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职能、职权虽经地方政府授权,但这种授权往往是粗线条的,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造成了管委会的职权范围谁也无法说清,很难判断开发区管委会是否越权,是否失职[15],更难以绝对保证其管理行为符合市场规律。
(五)各“光谷”的产业结构类同
目前十几家“光谷”的能量光电子和信息光电子趋同率在80%以上,上海朗讯、杭州富通、深圳特发以及武汉的长飞、烽火等的光纤光缆在建项目比肩而立,光纤光缆生产能力趋于饱和,价格战如箭在弦上[16]。各自优势还未完全显示,产业化能力明显不足,这从全国光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微小份额可以看出。
(六)学术研究相对滞后
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国内的各种媒体对各地的“光谷”或“光电园”建设进行了大量新闻报导。例如人民网一家就有329篇有关“光谷”的报导。同期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的结果,只有59篇有关“光谷”的文章。其内容涉及光谷建设的各个方面,但较深入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光电子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有待加强。
(七)网络技术开发程度低
通过浏览国内“光谷”网站可以发现,虽然网站内容不同,但构架基本都雷同。检索到的各国内网站对于国外“光谷”的介绍很少,更没有相关的链接。
三、我国建设“光谷”的对策
光谷有特定的产业特性,其集聚现象明显、技术变化快、发展风险大但收益高,能对相关产业起拉动作用。面对国内国际巨大的市场,形势已很明显: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需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同时,世界光电子产业界也正在积极争夺中国广大的市场。因此,在全球背景下,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光谷”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依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
政府应主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立法规定其国有资产所有者或代理人和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者的不同职能。可考虑将开发区变为一级行政区,并剥离中介服务等企业职能,实行政企分离[15]。建立光电行业协会和多方组成的股份公司以进行中介服务。这样既保证了政府对光电产业的宏观调控,又充分发挥了“光谷”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从而准确把握“光谷”建设中的市场机会,并能方便企业家间的交流,形成学习网络。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要靠高新技术带动,“光谷”的生命力在于把现代光电子技术与制造、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结合。一方面要积极跟踪国际光电子技术,同时应该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进入光电子产业或积极运用光电子技术,以带动各“光谷”所在地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三)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光谷应整合上下游产业,争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要借鉴美国和法国“光谷”的经验,发挥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协同作用,不断进行光电子领域最新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吸取日本光电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技术暂时落后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后,积极完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等产业链的后半部分,吸收、消化和提高光电子产品的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在不断提高产业共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专有技术。发挥成本和人才优势,使生产规模达到经济规模,有效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不断完善产业创新系统,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基础条件平台
建立完善的“光谷”产业创新系统,有利于实现系统中各主体要素间的有机联动,获得及时的政策保证和相应的服务环境。高效的产业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则可以使“光谷”中的各行为主体在实现资源充分共享的前提下,进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效应,从而提高整个“光谷”的运行效率。
(五)实施人才战略
发展光电产业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有三个层次:科学领袖人物、高级技术工程人员和光电企业家及技术工人。怎样留住现有人才并培养和激励他们?有学者认为:“中国光谷”的建设,应吸取硅谷文化的精髓,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成长的文化环境。
(六)完善法律、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
针对“光谷”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应充分运用国家的政策,进行制度创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可考虑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激励科技创业者的股份选择权(股份期权)制度、竞争限制等规定;允许风险投资机构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并建立地方资本市场。
(七)加强国内外光电子产业交流与信息沟通
光电博览会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展示平台,“光谷”不但要积极参与国内的光电博览会,而且应该多参加国际知名的光电博览会,树立“光谷”品牌。并及时总结光电子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多种形式举办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与的光谷论坛,实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