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因此,“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而且对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曾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自然经济和人的依赖关系、商品经济和物的依赖关系、自由劳动经济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关系“三大形态”。并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发展要求出发,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社会经济生活,将社会经济生产归结为社会生产关系,又将社会生产关系归结为所有制。因此,无论是社会形态的变迁,还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断发生变革。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跳跃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在社会化生产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使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从而推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形式也会随生产力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由现实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所有制结构,使所有制的变化发展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相一致。
二、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取决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民素质等不同情况,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将所有制问题放到重要位置,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通过所有制的变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种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对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较长时期形成“先进”的生产关系“超越”落后的生产力,产生“左”的错误,造成“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不仅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而被坏了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又经历了所有制的变革,使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单一所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尤其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一以利益为导向的竞争性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与此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要求,制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并且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所有制结构。1978年到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的份额从77.2%下降到25.5%,集体经济的份额从22%上升到38.1%,其他经济的份额从0.8%上升到36.4%;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的份额从81.9%下降到52.5%,集体经济的份额从5%上升到15.4%,其他经济的份额从13.1%上升到32.1%; 在财政收入中,国有经济的份额从87%下降到71.1%(95),集体经济份额从12.6%上升到17.2%(95年),其他经济的份额从0.4%上升到11.7%。 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经济的份额从78.3%下降到54.7%,集体经济的份额从21.5%下降到14.3%,其他经济的份额从5.5%上升到31%; 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的份额从72.1%下降到31.8%,集体单位的份额从27.9%下降到18%,其他单位的份额从0上升到50.2%。可见,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公有制经济的份额下降,但仍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份额上升。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国有经济份额下降;集体经济份额上升。使得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标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最根本,最首要的一条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只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三个有利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只能是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也是衡量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标准。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只允许公有制经济存在,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生存,把非公有制经济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不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也存在其他所有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证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单一的公有制一元化所有制结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践要求实行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我们既不要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所有制,也不要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唯一所有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和非国有经济。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来衡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以说不仅仅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不仅体现在“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且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更注重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致于影响我国社会的性质。同时,要认识到现实的社会主义不能再搞完全的、纯粹的公有制,而要在公有制之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大胆地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本质、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要求,归结到一点是“三个有利于”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标准。
四、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更要在实践中努力寻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结构下,所有制实现形式只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仅为一个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下,所有制结构存在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大类,决定了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交错性和渗透性,不仅要寻找同一所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而且要寻找不同所有制的相近实现形式。同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交织在一起,不仅要寻找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要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改革的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港澳台所有,外国资本所有及其他形式所有的多元所有制,同时,还初步形成了公司制企业、集体企业、合作企业、合资企业等多元组织形式,实现了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元化。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三是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实现形式提出了客观要求,而实践证明,股份公司、企业集团等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资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效益,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有利于吸收世界各种资本,较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是国有小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是现阶段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要不断总结经验、使其逐步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总之,要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地勘单位,如果从所有制来考察,全部是国有独资,显然也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同外部联合,组成不同所有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法人之间的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还可以吸收职工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有的小型企业网点,也可以租赁出售,把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充实其它国企股。从而推进地勘单位向现代企业制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