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山西省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省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无论在零售规模、档次功能、组织上,还是在营销形式、经营范围及流通体制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稳定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现状
山西省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规模小、数量少、组织化程度低。山西省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虽然有了较快人的发展,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国家投入不足,特别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严重滞后,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的弱点。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与其它兄弟省市相比,差距甚大。如1995年年销售上亿元的国有零售企业,北京有40家,上海有50多家,湖北有16家,而山西省只有天龙大厦和五一大楼2家。全国100家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中,最大的是上海一百,销售额达27亿元,最小的也在3亿元以上, 而山西省年销售额最大也只有3.5亿元,在国内贸易部、国家统计局1994 年全国大型零售商场经济效益指标排序中,销售排序第90位,利润排序第43位。从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份额看,京、津、沪等已达10%以上,有些高达20%,而山西省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营业面积来看,各地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已不在少数, 而山西省营业面积较大的五一大楼也仅有1.1万平方米。 如果用全国的水平来衡量,山西省大中型零售企业多数只能算是小企业。他们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只能是小打小闹,唱小戏,而难以“演大戏”、“抗大风”、“搏大浪”。
(二)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山西省一些大中型零售企业经营不景气,固然制约因素很多,但管理落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改代管,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存在,如,不少大中型零售企业将进货权、定货权下放到商品部甚至柜台组,面对成千个供货厂家,各自为战,多头进货,导致费用提高,并造成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目前在许多企业流行的“引厂进店”和代理、代销等经营形式,固然有减少资金占用,增加效益的一面,但由于对其管理不严,致使有些商品定价高,甚至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从而使国有商业的信誉下降。在零售业的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但执行不严,监督不力。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丢掉了,而新的管理手段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企业管理出现了滑坡。
(三)整体经济效益低。在山西省的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中,虽然有年利润达2600万元的企业,但整体经济效益还不尽如人意,多数企业经营一般化,有的企业年利润仅1000元,有的企业毛利率大大低于银行利率,效益根本无从谈起。
(四)对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的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未能象抓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一样来抓国有零售商业企业。如一提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就误认为只是抓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而不自觉地把握流通企业排除外。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发展企业集团等有关改革文件法规上也只涉及到国有工业企业,至于流通企业,一般仅附加上参照执行一条,而没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这些都不利于搞活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
二、对策
当前山西省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虽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但对这些问题要正确看待,形成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于企业机制、外部环境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一)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高低直接决定阒其规模效益的大小。因此,在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探索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积极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1)因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指出,对于那些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重,而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要投入一些资金,并采取三项措施:①要鼓励企业兼并,对兼并企业的部分债务实行免息、停息和推迟偿还本金;②要把相当一部分“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转为国家投资;③要冲销破产企业的债务。由此可见,大中型零售企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兼并一批小型企业,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2)目前有相当前部分小型企业经营困难, 急于依托大企业求得生存,这就为联合和兼并提供了现实基础。(3 )国有商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已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家不会再给予过多政策保护的现实,只有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才能抗御市场竞争的风浪,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山西省的天龙大厦正是凭借集团优势,取得规模盗,而跻身于全国商贸百强之列的。二是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国有商业带有方向性的改革举措,它具有规模化经营、规范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优势,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克服了大市场与小流通的矛盾,是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能力,提高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几年,连锁经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武汉市于1993年初将63家经营亏损、处境艰难的小副食企业划归汉商集团公司,成立了武汉“百福佳”连锁店,这样,不仅使小企业扭亏为盈,而且1993年整体经济效益比上年增长30%以上。从山西省来看,太原市五一大楼1994年初就率先同忻州七一大厦和临汾商贸大厦试行连锁,结果增销90万元。从国外来看,连锁商业在发达国家已占有约一半的销售额;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大零售商业,几乎全部实行连锁经营。目前,零售在发展连锁经营时必须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坚决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配送,否则,其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二)强化、夯实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管理工作的滑坡已成为影响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强化、夯实企业管理迫在眉睫。企业管理的内容很广,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管理。太原市天龙大厦的经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抓住了人本管理。因为企业任何事情都要靠人去办,任何规章制度都要靠人去落实、执行所以,管理应以人本先行,而抓人本管理应从三方面着手:(1 )抓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三者缺一不可。培养职工敬业爱店、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树立起“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加强职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切实改变目前职工素质低,专业技能差的状况。(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调动和挖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3 )严字当头,制定人本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广大员工的行为有章可循,对违章者必须“严”字当头。二是加强进货管理。进货是流通的初始环节,对于企业经营水平、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企业进货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散进货,造成商品积压和资金占压,形成潜亏。因此,必须强化进货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相互制约的进货制度。目前有的大型零售企业实行统一进货,商品部、柜组从中择优上柜,这样对企业进货部门也是一种考核。三是加强持量管理,维护国有商业的声誉。国有商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信誉高,货真价实。然而,由于管理不严,使得假冒伪商品进入,国有商业的信誉度下降,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代销商品的规范和管理,对所售商品质量实行“先行负责制”,推行进货实物质量检验制度,鼓励企业之间开展联销、联保、联退工作,彻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四是强化资金管理。当前,资金营运效率低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资金管理不严却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强化资金管理便成为搞活资金、提高其营运效率的关键。强化资金管理要做到:(1)要保证流动资金使用与调劝的高度统一,增强计划性, 克服分散使用、调而不动、人为占压的不正常现象。(2 )要通过建立内部银行,实行统贷统存,即企业一头对银行,内部业务单位所需经营资金按核算的计划指标由内部银行调度;商品部的销售款要及时存在内部银行。实行统贷统存,暂时有困难的可作为过渡,采取统贷多存,即企业一头向银行贷款,商品部在银行开列存款户只能存不能贷。
(三)拓宽经营领域,改革营销形式,提高经济效益。改革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业界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拓宽经营领域,树立“一业为主、多业渗透”的经营思想,实行批零结合、多元化的经营。积极推进全方位的经营战略的实施,千方百计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向工业、餐饮业、娱乐业渗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太原市五一大楼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于1994年开办了餐巾纸厂、五一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而为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占有市场,大中型零售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名、优、新、特产品的总经销、总代理。太原工贸大厦针织商场就是在仅有2万元流动资金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对全国300多家名优产品的总代理,于1994年实现利润130多万元,而商场却无一分贷款。
(四)社会各部门应积极为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极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国有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象重视工业一样来抓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个谚语:生产是车,流通是马。它一语道破了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要切实把零售企业抓起来,选择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管理工作扎实、领导班子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一是从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从改组、改造、改革上加强引导。三是从政府职能上,多为其提供服务,为其协调好与信贷、税收、基建等部门的关系,争取为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