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辰[1]2002年在《川芎嗪干预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疗是急性白血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白血病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极大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尽管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已进行了近半个世纪,可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内能够逆转多药耐药的活性物质或药物,因其存在着严重的毒副反应,使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据此可以认为,白血病的多药耐药目前临床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法。通过近些年的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在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并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将会在提高化疗效果以及克服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急性白血病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及舌、脉、症等表现,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气阴两虚、毒热炽盛、症瘕血瘀叁种中医证候类型,并观察了中医证候类型与MRP(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重要标志)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MRP阳性表达率以症瘕血瘀证候为最高,气阴两虚证候及毒热炽盛证候MRP阳性表达率相对较低,且在MRP表达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比中以症瘕血瘀证候为最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急性白血病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缓解率亦有一定关系,即症瘕血瘀证候的急性白血病与气阴两虚证候及毒热炽盛证候相比临床疗效最差,临床缓解率最低。这与症瘕血瘀证候型急性白血病MRP阳性表达率相对较高的结论一致。川芎嗪作为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已用于临床多年,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结合白血病血瘀内阻的临床特征以及课题组既往开展的基础研究成果,首次将川芎嗪作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应用于临床,通过与化疗药物伍用,观察临床疗效,探索其作为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临床使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可降低MRP表达,部分逆转MRP阳性表达,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但因观察病例数太少,对临床完全缓解率的影响尚无明显统计学价值,需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中医证候类型与急性白血病患者MRP表达及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症瘕血瘀证候型急性白血病MRP阳性表达率高,临床完全缓解率低,疗效差。对于MRP表达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常规应用化疗药物同时,加用川芎嗪治疗可部分逆转MRP阳性表达,降低MRP高表达与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可部分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杨臻[2]2016年在《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2.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l)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观察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4.探讨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MTS法检测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耐药细胞HL60/ADR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各提取物的IC5。值。测定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HL60/ADR细胞阿霉素IC50的变化。2.中性粒细胞分离液分离5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难治组)、3例化疗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组)、3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情况。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变化;经Annexin/PI双染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4.Real-time PCR法检测HL60、HL60/AD R细胞Wip1mRNA表达的差异。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Wipl高表达质粒(hWIP1-FLAG-pCMV-Neo-Bam)及对照质粒(pCMV-Neo-Bam)转染入HL60细胞,上调HL60细胞Wip1表达。MTS法检测Wipl高表达HL60细胞及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结果1.浙贝黄芩汤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IC50值由低到高依次为醇提取物(141.06±11.29ug/ml)、水提取物(177.28±4. OOug/ml)、酸水提取物(217.66±16.78 ug/m1),P<0.05。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均大于200ug/ml,浙贝黄芩汤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大于400ug/ml,各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工C50值均高于HL60细胞。200ug/m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7.28±4.69)%、(37.67±3.43)%、(25.39±4.98)%,其中醇提取物抑制率高于水提取物及酸水提取物,P<0.05;水提取物及酸提取物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降低,P<0.05,增敏倍数分别为1.60、2.00倍。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ADR细胞,阿霉素的IG50值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50倍。2.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目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969±0.0684,缓解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083±0.0078,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116(0.0021,0.0118)。Wip1mRNA在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较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plmRNA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难治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ip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HL60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增加,P<0.05;HL60/ADR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晚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后,HL60细胞Wip1mRNA水平下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4.WiplmRNA在HL60/AD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HL60细胞。与单用阿霉素组相比,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细胞WiplmRNA表达上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下调。Wipl高表达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5±0.09ug/m1,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6±0.17u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HL60及HL60/ADR细胞增殖,以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HL60细胞。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有效增加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并部分逆转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2.Wipl可能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检测研究。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促进HL60、HL60/ADR细胞凋亡,但与Wip1的相关性不明确。4.本实验未显示Wipl高表达与HL60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与Wipl表达未显示相关性。
叶霈智[3]2006年在《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成人AL初治患者约有30%左右难治,CR后仍有60%左右最终复发难治,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治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是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多药耐药性(MDR)的形成是难治的主要原因。研究MDR现象产生的机制及克服方法是提高白血病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已被证实具有逆转肿瘤/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化合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很多,但现有逆转剂大多数停留在体外研究阶段,且存在不良反应大、临床疗效不满意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科既往MDR相关研究表明,浙贝母生物碱体外具有逆转白血病细胞MDR的生物活性,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临床预实验显示,常规化疗加用浙贝母粉,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优势更为明显,且能提高Pgp高表达患者临床疗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进行以中药为主,干预围化疗期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严格遵守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原则,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拟定规范的难治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排列表划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在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加用颗粒剂,治疗组为浙贝母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对照组为麦芽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除此以外,不加用任何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中西药。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若一个疗程无效,可随下一周期化疗继续服用颗粒剂,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并记作另一人次。研究者使用统一制定的《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CRF表,参加临床研究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充分了解临床研究方案,严格记录化疗前后各项指标(骨髓及外周原始细胞、外周血象、MDR相关蛋白、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判定临床疗效。最终对研究结果分两次揭盲,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在全国12家医院,为2004年1月~2006年4月间住院患者,共127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②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26例、占39.4%(治疗组)与15例、占24.6%(对照组);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24例,占36.4%(治疗组)与17例,占27.9%(对照组);未缓解病例(NR)病例分别为16例,占24.2%(治疗组)与29例,占47.5%(对照组)。两组病例疗效整体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5.8%>52.5%)。③疾病分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两组间ALL患者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2%>60%)。④性别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男性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⑤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程<6个
田劭丹[4]2006年在《复方浙贝母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且近50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根据目前国情,联合化疗仍是治疗白血病最主要的方法。尽管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和改进的化疗方案推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一直是导致白血病难治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白血病患者治疗费用上扬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尚无理想的多药耐药逆转剂进入临床。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功能专一性强且作用靶点广泛的耐药逆转剂已成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药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缓解率与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其治疗机理与中药对白血病患者机体综合调理、提高免疫功能、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中药在逆转白血病MDR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容质疑。近些年来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具有逆转MDR生物活性成分,这进一步说明中药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和开发的商业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与以往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复方浙贝母颗粒”为治疗药物,以“麦芽颗粒”为对照药物,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缓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并拟定统一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复方浙贝母颗粒干预围化疗期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规范化临床研究。全部病例资料来自12家叁级甲等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间所观察的135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进入统计的病例共126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按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完全缓解29例,占44.6%;部分缓解23例,占35.4%;未缓解13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完全缓解15例,占24.6%;部分缓解17例,占27.9%;未缓解29例,占47.5%;总有效率为5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即治疗组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下降幅度大。③入组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白细胞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高白细胞性白血病(WBC>100×109/L)病例比例较高,占21.5%,对照组中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病例比例仅占6.6%。治疗第2周及1疗程时,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对于难治性AML患者,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病程<6个月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最好;对于男性AL患者,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⑥治疗组仅1例(1.52%)判断为可能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但并不影响治疗。
褚雨霆[5]2012年在《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Treg细胞及骨髓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为增强疗效,提高缓解率多采用更换化疗方案、加大抗癌药物剂量与使用多药耐药逆转剂叁种应对措施。但仍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因多数RAL患者均经过多疗程化疗,已经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②所有抗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因此,加大抗癌药物剂量并非是提高RAL临床疗效的理想方案。③应用多药耐药逆转剂可能是提高PAL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我科从1993年开始针对RAL患者临床缓解率低及其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性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并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根据中医理论确定了“痰瘀互阻”证型的药物“复方浙贝颗粒”,并且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等研究中证实:①复方浙贝颗粒具有抑制K562/A02细胞外排抗癌药物的能力,并能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②复方浙贝颗粒能明显增加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抑制效果,并能降低移植瘤组织细胞的MDR1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对移植瘤组织细胞耐药相关酶(GSH,TopoⅡ)、膜耐药相关蛋白(Pgp, MRP)具有抑制作用。十五期间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中医干预研究证实:复方浙贝颗粒能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并且具有显着的增效减毒作用。前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显示出复方浙贝颗粒具有良好的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作用,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白血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复方浙贝颗粒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是否起作用尚缺乏研究。目的: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骨髓细胞的影响,以明确其能否改善RAL患者免疫功能。方法:标本来源于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收集31份外周血标本,28份骨髓标本。于外周血及骨髓标本收集后,对符合“痰瘀互阻”证型的患者给予复方浙贝颗粒(浙贝母、川芎、防己按3:4:3比例制成,10g/袋,每日两次)口服,并于治疗后第28天时再次复查外周血Treg细胞及骨髓细胞。外周血及骨髓液均采用美国BD 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检查,观察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骨髓细胞治疗前后表达比例变化情况。结果:RAL患者缓解和未缓解组比较淋巴细胞、粒细胞、前B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较结果显示,CD4+CD25+Foxp3Treg在RAL组(1.71±1.65)与健康组(0.99±0.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1CD25-1Foxp3Treg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信义, 刘江涛[6]2002年在《肿瘤(白血病)多药耐药性与中药逆转研究》文中提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e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癌药物并产生耐药性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抗癌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MDR是肿瘤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MDR是当前肿瘤化疗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1 多药耐药发生机制 1.1 多药耐药与细胞膜蛋白质 1.1.1 P糖蛋白(Pgp)Pgp具有一种能量依赖跨膜药物外输泵功
张寅[7]2007年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简称RAL)是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 drug resistance,简称MDR)的产生是白血病难治及复发的主要机制之一,但临床尚缺乏低毒、作用靶点广泛的逆转剂。多药耐药逆转剂+化疗是近年来治疗RAL的新尝试。现有的已被证实具有逆转肿瘤/白血病细胞MDR的化合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很多,大多数停留在体外研究阶段,且存在不良反应大、临床疗效不满意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自90年代起,我科开展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抗RAL的大量研究。先期基础研究已证实: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中药浙贝母提取的生物碱体外及动物实验均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能增加耐药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降低耐药蛋白Pgp的表达;临床预实验研究也表明,常规化疗方案配合浙贝母粉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其临床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临床缓解率更佳;此外,单药浙贝母颗粒配合化疗治疗RAL的临床研究亦显示中药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靠。在上述成果基础上,我们从单味药到复方,选取当前较为公认的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成分的叁味中药浙贝母、防己、川芎,制成颗粒饮片——复方浙贝颗粒配方,作为治疗药物。对照药物为模拟剂“麦芽颗粒”。我们拟定规范的RAL诊断标准,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并拟定统一的疗效评估标准,以此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疗效、安全性等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治疗RAL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参与的临床研究。全部病例资料来自12家叁级甲等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所观察的RAL患者。随机进行药品编号及患者入组,两组大致比例为1∶1,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加用盲态下的治疗组或对照组颗粒剂,每次1袋(10g),每日3次。除此以外,不加用任何具有逆转白血病MDR的中西药。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若一个疗程无效,可随下一周期化疗继续服用受试颗粒剂,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并记作另一人次。揭盲后发现,12家研究中心共收集RAL病例137例,进入统计的病例共128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②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25例(39.1%)与对照组16例(25.0%);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21例(32.8%)与对照组17例(26.6%);未缓解(N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18例(28.1%)与对照组31例(48.4%)。两组病例疗效整体比较及有效性(CR+PR)比较,经秩和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可明显提高难治性白血病的化疗后缓解率。③治疗后治疗组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即治疗组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推断,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可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④疾病分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AML和其他病型、ALL和其他病型之间缓解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AML和ALL的疗效优于其他病型。病型为AML时,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于难治性AML,化疗同时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⑤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程<6个月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于病程<6个月的RAL,化疗同时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的疗效较好,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要注重早期用药以提高化疗疗效。⑥性别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男性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⑦两组间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2周前后及1疗程前后白细胞计数差值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亦可间接说明治疗组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后,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所增强。同时,根据治疗组和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等的变化趋势推断,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在提高化疗疗效的同时并未增加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⑧仅少部分患者进行了MDR相关蛋白检测,从变化趋势分析,治疗组Pgp、MRP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⑨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认为,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应用可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并不增加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其对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有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张宇[8]2015年在《复方浙贝颗粒和活性成分影响KG-1a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信号通路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 研究目的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可通过调控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耐药相关酶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等多途径逆转肿瘤细胞(白血病)的多药耐药性;临床研究也证实,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可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缓解率,降低化疗相关毒性反应。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我们试图通过细胞与动物实验,从白血病干细胞水平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和复方中单味中药有效成分逆转白血病耐药机制。2 研究方-法2.1细胞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如下:①KG-1a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KG-1a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表达。②MTT法检测川芎嗪、贝母甲素、粉防己碱对KG-1a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与特异性表面抗原、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TEN、AKT、ERK1/2)表达的影响。③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川芎嗪、粉防己碱影响KG-1a细胞PTEN、 Caspase9、NF-κB蛋白表达。④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川芎嗪、贝母甲素、粉防己碱影响KG-1a细胞AKT、Caspasae9、ERK、mTOR、PTEN、NF-κB基因表达。2.2动物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如下:①流式细胞术检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G-1a移植瘤组织特异性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②免疫组化法检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G-1a移植瘤组织mTOR、PTEN、NF-κB、PI3K表达的影响。3 结果3.1细胞实验部分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高表达CD34、CD33、CD123、CD96,低表达CD117,具有LSC特征。与对照组比较,经药物干预KG-1a细胞48小时后发现:①川芎嗪、贝母甲素、粉防己碱能明显抑制KG-1a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3.43μg/mL、163.55μg/mL、8.69μg/mL、②川芎嗪对KG-1a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总凋亡率无明显影响;贝母甲素能增加KG-1a细胞晚期凋亡率;粉防己碱能增加KG-1a细胞早期、晚期凋亡率。③川芎嗪能下调CD34+CD38-、CD34+CD33+、CD34+CD123+、CD33+CD123+表达率,降低CD7、CD56、CD44荧光强度;贝母甲素对CD34+CD38-、CD34+CD33+、 CD34+CD123+、CD33+CD123+、CD34+CD96+表达率无明显影响;粉防己碱可以下调CD34+CD38-、CD34+CD96+表达率,降低CD7、CD56表达率及其荧光强度。④川芎嗪对KG-1a细胞内特异性信号通路蛋白ERK1/2、PTEN、 AKT表达率以及PTEN荧光强度无明显影响,但能降低ERK1/2、AKT表达的荧光强度;贝母甲素对PTEN、AKT荧光强度及表达率、ERK1/2表达率无明显影响;粉防己碱能上调PTEN表达率。⑤川芎嗪、贝母甲素对AKT、Caspasae9、 ERK、mTOR、PTEN、NF-κB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粉防己碱可以影响mTOR. NF-κB基因表达。3.2动物实验部分研究结果如下:①KG-1a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检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ZBG各剂量组可降低CD34+CD38-、CD34+CD38-CD123+、CD34+CD38-CD96+、 CD34+CD38-CD33+表达率;与阿霉素组比较,CZBG中、高剂量组可降低CD34+CD38-、CD34+CD38-CD96+,高剂量组可降低CD34+CD38-CD123+、 CD34+CD38-CD33+表达率。②KG-1a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蛋白检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ZBG各组可降低mTOR、NF-κB表达光密度值;与阿霉素组比较,CZBG高剂量组可降低mTOR蛋白表达,CZBG中、高剂量组可降低NF-κB光密度值。4 结论研究结论如下:①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具有LSC样特征。②川芎嗪、贝母甲素、粉防己碱能抑制KG-1a细胞增殖;贝母甲素、粉防己碱能促进KG-1a细胞细胞凋亡。③川芎嗪、粉防已碱能降低KG-1a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调控AKT、ERK1/2信号通路。④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能够抑制KG-1a移植瘤组织特异性表面抗原表达,并在蛋白水平调控AKT信号通路。
尹万忠[9]2010年在《喉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中药逆转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喉癌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在其综合治疗中,化疗的疗效欠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因此研究喉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以及筛选具有高效、低毒及多靶点性的中药逆转剂,对于提高喉癌的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长春新碱为诱导剂,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建立了喉癌多药耐药Hep-2/v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喉癌耐药细胞株Hep-2/v与其亲本细胞Hep-2之间的多药耐药相关miRNA及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及mRNA,并利用Target数据库初步预测了miRNA的靶基因。MTT、流式细胞术及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中药对喉癌细胞的逆转特性及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以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成功构建了喉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2)AFFX miRNA芯片筛查出差异表达的多药耐药相关miRNA共7个,其中表达上调2个,表达下调5个。(3)全基因组寡核酸微阵列芯片筛查出差异表达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共有605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70个,表达水平下调的基因335个。(4)结合基因芯片筛查结果,初步预测miRNA-210的靶基因为HTRA1及NUPR1;miRNA-923的靶基因为NUPR1;miRNA-93的靶基因为RGS10。(5)粉防己碱及川芎嗪对Hep-2/v细胞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22倍和1.88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粉防己碱能够逆转Hep-2/v细胞内HTRA1、RGS10及MDR1基因的表达,但对NUPR1基因的表达无逆转作用。本实验对喉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表明miRNA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喉癌的多药耐药性。同时对中药的逆转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筛选出对喉癌耐药细胞有明显逆转作用的中药逆转剂,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唐晓勇[10]2012年在《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痰邪致病”与肺癌多药耐药相关性的中医理论。2.探讨肺癌中医证候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3.探讨浙贝母碱逆转A549/DDP肺癌细胞株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1.梳理中医学关于肺癌的古今文献资料,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痰邪致病”与肺癌耐药特点进行类比。2.回顾性分析282例肺癌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作为本论文的临床工作基础研究。3.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基础,展开实验研究,以A549/DDP耐药肺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川芎嗪做对照药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倍数、浙贝母碱的最佳逆转耐药浓度及逆转耐药倍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L-RP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ERCC1-mRNA表达。结果:1.通过文献整理及“取象比类”的方法,论文提出“痰邪是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病因,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肺癌多药耐药的基本治法”的假说。2.临床研究显示:正气亏虚证型组较气虚痰湿型组、气血瘀滞型组和阴虚热毒型组肺癌对化疗有效率高(64.1%),治疗期间患者更少的出现疾病进展(19.6%)。正气亏虚型与气虚痰湿型两组相比,气虚痰湿型肺癌化疗有效率低,更多的患者出现进展。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单纯正气亏虚证型组优于其他各组。3.实验研究显示:A549/DDP耐药倍数为13.08倍,细胞高度耐药。空白对照组、DDP组、川芎嗪实验组、浙贝母碱实验组各组随DDP浓度的增加,药物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不断增加。川芎嗪实验组逆转倍数3.62,浙贝母碱实验组逆转倍数3.73。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发生率各组分别为2.56±0.44、13.5±1.42、33.82±4.56、38.16±2.25,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D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免疫荧光测定的结果显示,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和DDP组的L-RP表达明显降低(p <0.05)。各组ERCC1mRNA表达分别为0.62±0.04、0.56±0.03、0.36±0.07、0.32±0.08,川芎嗪实验组和浙贝母碱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DDP组比较显着降低了ERCC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本论文理论研究部分提出假说,通过文献整理及“取象比类”为假说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丰富了中医学对肺癌多药耐药的认识。2.临床研究提示正气亏虚型是晚期肺癌中预后较好的分型,气虚痰湿型、气血瘀滞型和阴虚热毒型是晚期肺癌中预后较差的分型,推测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遵从先出现正气亏虚,而后合并出现痰阻、瘀血、热毒致虚实夹杂,最后出现邪盛正衰的病机演变规律,而合并出现痰浊、瘀血、热毒等实邪时化疗有效率降低、生存期缩短、疾病进展迅速可能与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有关。这为假说提供了临床方面的证据支持。3.实验研究提示浙贝母碱可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的多药耐药,其机理与促进细胞凋亡、下调L-RP蛋白表达、抑制ERCC1mRNA表达,从而降低DNA的修复能力有关。这为假说提供了实验方面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川芎嗪干预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研究[D]. 赵永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
[2]. 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 杨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 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D]. 叶霈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4]. 复方浙贝母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D]. 田劭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5]. 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Treg细胞及骨髓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D]. 褚雨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6]. 肿瘤(白血病)多药耐药性与中药逆转研究[J]. 陈信义, 刘江涛. 中医药通报. 2002
[7]. 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的临床研究[D]. 张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8]. 复方浙贝颗粒和活性成分影响KG-1a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信号通路调控研究[D]. 张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9]. 喉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中药逆转机制的研究[D]. 尹万忠. 吉林大学. 2010
[10]. 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D]. 唐晓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肿瘤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论文; 川芎嗪论文; 浙贝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黄芩汤论文; 放化疗论文; 阿霉素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