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1)
(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3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茵栀黄和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病情变化、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54%)(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3.6679±0.8317天)短于对照组治愈时间(5.9135±1.3947)(P<0.05),联合疗法不良反应少。 结论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在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肠道益生菌;茵栀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60-02
Effect Analysis Of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Yinzhihuang In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Neonatal Jaundice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Yinzhihuang in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ll 108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allocat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andomly from Jan,2015 to Jan,2016.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Yinzhihua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probiotics.The apostasies, cure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y χ2 test and t-test. Results Respons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92.8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6.54%)(P<0.05). Cure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3.6679±0.8317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9135±1.3947d)(P<0.05).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a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s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Yinzhihuang makes a practical value in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neonatal jaundice.
【Key words】Probiotics;Yinzhihuang; Neonatal Jaundice
黄疸为新生儿早期常见疾病,又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红素积累,从而造成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的黄染[1]。有研究报道,我国新生儿中有50%以上会出现黄疸[2]。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微食欲不振。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且持续时间较长,2~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则为病理性黄疸。该病对新生儿健康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新生儿脑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甚至影响其听力、智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3]。本研究在新生儿黄疸的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选择肠道益生菌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10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已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10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4]:采用经皮黄疸测试仪测定胆红素值>12.9mg/dl,且患儿血清胆红素值>221μmol/L。将纳入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附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病程、母乳喂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均衡可比。
1.2 方法(药物用法用量)
对照组给予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口服液(国药准字Z06110207,规格10ml/支)治疗,以勺喂服,一次1/3支,一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道益生菌(谷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以勺喂服,一次1/2支,一日2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皮测胆红素值降至12.9mg/dl以下,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且皮肤黏膜红润,黄染完全消失;有效:经皮测胆红素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仍未降至12.9mg/dl以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并接近正常值,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7d后经皮测胆值、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及皮肤黄染等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1.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疹、腹泻、呕吐等。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疗效情况、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为分类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治疗时间为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分析的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儿疗效情况分析结果见表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5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疗效有统计学差异(χ2=7.4758,P<0.05),可知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有3例病例出现轻微皮疹症状,停药后症状自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14,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若不及时治愈,会对患儿造成永久性伤害等严重后果。新生儿身体器官及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低,血脑屏障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存在β-葡萄糖醛酸苷酶,若喂养不及时或婴儿倡导营养欠佳,结合胆红素未被完全还原为尿胆原,其经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会延缓,导致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过高的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内,从而造成脑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影响患儿的智力和听力等[5-6]。因此探寻新生儿黄疸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光照疗法是新生儿黄疸的有效疗法,但是光疗只能在医院进行,同时会引发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较少使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治愈时间远比传统疗法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外,该疗法经济实用,使用不受限于医院,患儿家属对该疗法接受度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茵栀黄是传统中成药,主要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岑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等组合而成。茵陈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为臣药,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黄芩苦寒为臣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三药相伍,加强了其清利湿热的作用,方中佐以具有清热解毒素作用的金银花,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但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服用茵栀黄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等胃肠道反应[5]。
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较少,可能会产生未结合的胆红素并增加重吸收,在治疗过程中口服肠道益生菌,能消耗肠道内氧气,使活菌在肠道定植,改善肠道内的菌群环境,加速肠道内结合胆红素的还原及其氧化产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肠道益生菌还可以降低肠道PH值,降低肠道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有效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生成[8]。此外,肠道益生菌还能够刺激肠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出。
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对于疾病的早期控制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疗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双云,王洁洁,郑武田.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18-219.
[2]徐建英,付纳新.母乳性黄疸患儿清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29-229.
[3]胡晓红,朱慧华,应佳佳.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673-674.
[4]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王爱平,陈伟玲.茵栀黄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7).
[6]刘辉.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82-83.
[7]周莹,刘燕,李丽峰.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2):48-48.
[8]黄欣,李艳,黄志华.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1):54-55.
论文作者:魏伟1,刘俐2(通讯作者),杨慧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新生儿论文; 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肠道论文; 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