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城市的道路建设。当前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道路建设面积不断的增加。这样就造成了城市在雨季的时候,道路不能很好地排水,从而导致出现洪水蔓延等问题。所以对于当前的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到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观念。以此来解决现代城市的洪水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城市的雨水变成资源,再次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的道路建设体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夏季雨季的到来,有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前城市的内涝与城市的道路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原有的道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雨水的渗透能力。所以当城市一出现较大的雨水降水的时候,就会出现内涝情况。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在防雨防洪的同时,有效利用丰富的雨水资源。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的排水状况,优化城市建设的力度,使城市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此可知,建设“海绵城市”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意义就是:其能够保证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时,丰富的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从防雨防洪的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袭击时防水防洪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标。从雨水资源利用这一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这也是“海绵城市”这个名字的由来。顾名思义,“海绵”就是不仅能够吸水而且也能够排水,吸水是为了缓解城市旱涝期间的排水压力,排水是为城市生活和生产供应水。众所周知,水资源是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中短缺的资源之一,而“海绵城市”能够为城市生产生活供应足够的水资源,这就是对城市建设最大的贡献。
2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存蓄雨水释放加以利用。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源头消减、中途传输、末端调序的手段,实现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的目标。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中,降雨径流的排放量要小于40%,截然不同于传统“快排”模式中将大于80%的降雨径流排出城市的要求。这就有效的减少城市雨水与地面的冲刷,然后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这样的优点不仅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有效的降低城市内涝出现的几率,也缓解了城市居民用户用水压力的紧张。因此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需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一些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材料,比如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等材料。这样不仅满足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满足了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设上的应用。从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新城市的建设水平,并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是将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作为路面,并且路面的下层面都需要是透水的,这样地表的水资源可以有效的渗入到地下。一般在道路建设中,还会采用碎沙子作为路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碎沙子具有多空的特点,所以不仅可以承受路面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路面积水的渗透。通过路面积水向地下的渗透,这样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并且对调节城市的温度与湿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设计
将种植土敷设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树池中,在填入种植土之前,需要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池的下部设有砾石和滤土层,砾石下部还要设置渗水管,种植土填入后,在其上面撒上陶粒,这样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渗透管的重要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在绿化带设计时,尽量将其设计成低于车行道的凹型形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而且在绿化带下方还要设置碎石盲沟,在盲沟底面设置碎石层。
3.3道路断面的设计
城市的道路由于长期的不间断的使用,难免会出现断裂情况。那么在处理这些断面的时候,就需要在道路的断面设计的时候,在满足车辆的正常行驶的前提下,然后尽可能的在这些断面处设计一些绿化设施,这样道路范围内的雨水也可以很快的收集起来,有利于减少地表的水流量。
3.4城市路面设计
常规的城市道路排水建设是将车行道倾斜1.5%~2%,使雨水靠重力自由进入排水口,其绿化带的建造略高于车行道,促进路面积水的排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建设,利用建设路面的高低差异,使路面积水直接利用路面坡度进入低路面。在绿化带下方设置排水管,降雨时,雨水先满足对绿化带土壤的水源供给,当土壤湿度达到饱和后,剩余径流雨水通过排水管排放。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在排水管中安装渗透装置,雨水可以通过渗透装置进入地层深处,从而补充地下水。
3.5生态带的建设
在城市的相应位置种植大量的植物,在城市道路的两旁种植大量的植物,也就是常说的,在绿化带中种植植物。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带的设置应该是这样的,上层设置适应的适合植物生长的泥土,并且是有利于雨水的向下渗透,然后中层是设置一些沙石,因为沙石的布置不仅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对水的渗透能力,然后最下层就是设置大量的输水管道,为雨季时候收集雨水做准备。在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尽可能的将车行道设置成为凹型的,这样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而且还要在绿化带的下方设置碎沙子的盲石导向区,同时在盲石导向区下方设置碎石层。
3.6植草沟
在进行植草沟设计时,其包括的内容大致有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生态雨水设施。通过采取与亭台、堆土等结合的方式形成微地形景观,增加植草沟的可达性、观赏性与实用性。在植草沟中种植植物时,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由于在该路段的南侧一定范围内设计为植草地沟,能够与位于道路南侧的植物园有效地实现衔接,景观更具广阔性。植草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较大或高坡绿地渗透饱和时,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会顺坡汇入植草沟,水借助纵坡沿植草沟流向下游。
3.7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就是充分的利用城市建筑与地面的高度不同来确定的,一般来说,绿地的下沉式的雨水输入口设置在高于绿地的高度,但是又会低于整体的下沉式的高度。在绿地种植土的下方大量埋设高分子的网格式集成块,就形成了巨型生态水箱,设置提水装置,就是水源。绿地下沉式可以用于广场、停车场等周围设置,主要是用来汇聚大量的雨水,并且来承载更多的雨水。与此同时这样的优点还包括,当绿地下沉式达到了饱和度的时候,可在通过底下的管道对多余的雨水,进行长远等距离的输送,并且绿地下沉式可以增加城市植物蓄水的能力。
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很多个部门,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相互的协调、共同发展。切实做好城市道路的排水与收水的功能。再一次实现雨水的再利用,这样也可以补充城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城市的水资源,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干净、良好的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2-83.
[2]杜万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08):113,115.
[3]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96-97.
论文作者:何雯,何校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绿化带论文; 路面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