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发展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说过,真正的理论就是从客观实践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践中得到证明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理论”,它本身就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它不仅以高度精炼的表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而且以高度浓缩的形式蕴涵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其理论特征就在于,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党的建设学说融合为一个理论整体,是立党、执政和兴国三者统一的新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近代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伟大的科学真理和观察国家命运的有力思想武器。然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引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决非易事。探索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误的教训及其付出的代价,都是极为深刻和巨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而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众,情况复杂的东方大国里取得胜利,不仅因为它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且因为它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 (P1515)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因为它是我们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但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事业,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创造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努力防止和纠正一切背离这一原则的“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结合时代特征对党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总结,领导全党成功地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和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用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一种新境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在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在深刻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新发展,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 (P32-3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作为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生产方式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依据,是最具革命性、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基准。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并随着历史进程,消灭剥削,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和代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4] (P153)的论断,是在国际竞争集中表现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水平竞争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对作为执政党应怎样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的升华。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全体成员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力量的综合。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都首先取决于能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执政党只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以改革为动力,不断解决那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提出了“先进生产力”的概念,强调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而且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把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第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5] (P98)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上的反映,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都只能是这一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的体现。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 (P157)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对不断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所做出的理论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全面进步学说的新贡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上的反映,先进的生产力要求有先进的文化与其相适应,并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先进文化的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一种表征,同时又以它所蕴含的科学理论、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社会理论导引着社会发展的路向,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文化,蕴含着时代精神和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动力。只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解决那些与经济基础不完全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明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提出了“先进文化”的概念,强调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动态上强调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而且更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最为重要的是明确展示了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方法论原则,包括:一是文化内涵的方向原则——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两个“素质”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以及两个“力”的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文化工作指导的方向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三是文化服务的方向原则——“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四是文化宣传的的导向原则——“四‘以’”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五是文化创新的取向原则——立足现实社会主义生活实践,放眼中外文化发展前沿,实现内容与形式,体制与管理的创新。

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并且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了人们活动的动机。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其根源就在于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仍然是人们历史活动的客观动因。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或这个阶级的某个阶层)的利益,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人民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最终力量;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是一致的,民心的向背决定着政治的兴衰成败。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为了实现终极价值目标——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要根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来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就是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和根本尺度,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4] (P161)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实质,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活的时代内容。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发展经济奔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拥护。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但他们又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根本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唯物史观是其共同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武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实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思想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构成的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的现实基础,而政治和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冲突产生伟大的历史运动,人类社会从根本上说,总是在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的变革中得到不断发展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本质和基石,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并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预见性;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决定历史的结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开拓了唯物史观的新境界:在社会生产力综合系统中,各种生产力的地位、作用是不对称的,其中只有先进生产力才是最革命的、独具最优发展前景的因素;在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只有先进生产力才是最活跃的辩证否定因素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或环节的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全局性社会改革的各项举措,也都要归结到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途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原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相互关系的原理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二,人民利益是其共同的价值取向。共产党是有史以来惟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它从来就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惟一价值取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 (P283)在“三个代表”中,不仅其中的一条专门强调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其他两条也都是贯穿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促进科学文化的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正如江泽民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 (P2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提出和实践,从思想理论上确立了新时期党的人民观,从而在实践上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第三,与时俱进是其共同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似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各具特点而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保持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发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必须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句话,就必须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它敏锐地把握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提出先进生产力的概念,强调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强调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它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调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化建设,强调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它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同时又要求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强调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标签:;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