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_大学论文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_大学论文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4)03-0001-03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有其特定的内涵

很多人在谈到现代大学制度的时候,往往是从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谈起。如果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维度讨论大学制度的演进,把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德国大学制度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典范,无疑是恰当的。但是当我们考察一些相对后发国家大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现代大学制度无论在时空背景上还是在制度本身的内涵上,都与19世纪德国大学制度有一些不同之处。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为例,在整个19世纪,美国大学充其量只能算在学习和模仿欧洲大学的制度,尤以19世纪后期学习德国大学制度最具代表性。有人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是美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笔者却以为,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初期的事情,19世纪后期都只能说是萌芽期。如果要说标志性事件,笔者认为,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可以看成是美国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虽然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不是某一所大学的一项具体制度,但是,它的成立标志着:在美国大学,学者和学术活动开始受到社会组织制度的保护,传统上不受尊重的大学学者及其学术工作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大学也开始在制度安排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学教授因此开始享有比较充分的学术自由权利。很难设想,在一个学术不发达,学者不受尊重,学术专业地位卑微,学术活动缺乏基本制度保障的国家,能够建立现代大学及大学制度?正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对大学制度变革的影响,美国大学开始焕发出旺盛的学术创造力,并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在20世纪初期不太长的时间一跃而成为世界学术的中心。

在讨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从19世纪后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始。殊不知,京师大学堂成立后约20年时间,我国社会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与传统思想、封建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社会在进步与倒退的多重变革中演进,但新办大学大都空有西方现代大学之形,而无西方现代大学之实。这一时期的我国大学基本上还是封建性的高等学堂,并没有培育出现代大学的精神,也就谈不上现代大学制度。

五四运动前后,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校长担负起了创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使命。他们历尽艰辛,终于不辱使命,使我国大学完成了从封建的大学制度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转型,解决了我国大学一贯被作为政府附属机构的地位问题,大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大学的学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制度,不是20世纪的美国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我国大学制度,而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现实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冠之以现代,不过借用一个名词而已,表示与过去的不同。而这里所说的过去,在时限上应该是指过去以来持续至今。如果一定要说它与前面所谈的大学制度有什么联系的话,它可能在大学精神上与前述大学制度有某些共同之处,但绝对不是等同的关系。因为今天的我国大学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大学使命、大学的责任,以及大学自身的内在矛盾与冲突都是独特的,大学制度是现实的,既为现实服务,也规范现实的表现。任何大学制度都是针对具体社会环境和大学条件的,离开了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大学条件,再好的制度设计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不能成为现实的大学制度。

既然我们用了现代大学制度这个名称,那么,这个“现代”究竟是什么意蕴呢?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应当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自身的使命。二是开放性。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互动、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三是人文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人性与人的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卓越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质量,更加关注效率,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用优异的人才、创新的科学成就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有着丰富的内容

在阐释现代大学制度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围绕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所做出的新的制度安排。但是,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只是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大学制度的全部,大学制度所涉及的范畴比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所涉及的范畴要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大学外部各种社会关系的制度构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应当回答大学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制度性规范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学制度既包括外部的制度,也包括内部的制度,是大学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性,一方面表现为内部制度在外部制度的背景下发挥影响和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内部制度的设计与建设受到外部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外部制度通过内部制度发挥其影响力,内部制度的构架对外部制度的影响具有放大和消减的双重作用。在什么情况下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消减,取决于内部制度的设计理念与大学运行传统,当然,也受到外部制度性质的作用。

大学制度的目标导向是使大学在一定的规范与基本要求下实现其功能。我们今天探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的是要解决我国大学在现实和未来的办学与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保护大学的功能性活动,促进大学的有效运行,使大学建立起与政府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更好地发挥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轴心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制度变化不定,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大学之外。每当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学制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大学制度的政治化对我国大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功能的工具化,大学使命的政治化,政治原则和标准成为大学办学的最高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和大学制度去政治化的改革已经使我国大学开始走上正常发展之路。但是,由于制度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加之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我国大学制度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第一,大学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学依然从属于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控制之下;第二,大学依然是一个官本位体系,官僚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大学的功能性活动;第三,大学的办学仍然按计划体制运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没有真正形成自身发展的逻辑与机制;第四,在与社会的复杂联系中,大学的定位趋于模糊不定,大学功能的泛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五,大学依然没有形成自身成熟的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因而精神和文化对大学的作用尚未显现出来。

有鉴于此,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独立的法人制度。《高等教育法》赋予了大学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但是,大学的法人制度迄今并没有建立起来。到现在为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制定关于大学法人权利与义务及相关保障制度的文件,大学的运行基本上沿用以往的那一套制度、规范,尚未见一所大学制定自己的章程及相关的组织法规。建立大学法人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大学独立办学的地位,使大学与政府和政党的关系建立在大学自主的基础之上。

第二,服务性的行政组织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理念的推动下,大学行政组织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和工作作风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由于大学行政组织制度的性质并没有根本性的改革,所以,整个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官本位并没有改观,学校的全部办学资源都掌握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手中,教学科研听命于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这一积弊是不符合大学作为学术机构要求的,它的存在只会阻碍学术事业的发达。大学行政组织管理工作不是学校的功能性活动,而是辅助活动,是为功能性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帮助、支持和维护作用的。因此,相关制度应当是服务性的,行政组织管理的价值体现在服务于师生和师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行政组织管理制度应当确保相关工作发挥其服务职能。

第三,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在计划体制下,我国大学形成了一套机械的教育制度,大学生的学习没有选择性,没有灵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数度推行学分制,但进展有限。如何让我们的大学围绕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大学的教育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大学应当充满人文关怀。

第四,自由的精神。不自由的大学是政治的奴仆,是权势和财富的囚徒,是远离真理和科学探索的乞儿!大学应当是批判的,是引领社会和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灯塔。大学应当是博大的,是包容人类一切文化成就的知识殿堂。在大学里,人类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大学应当是永恒的,是面向未来的,大学的使命超越个人利益、组织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使我国大学获得自由的精神,形成自由的传统,让自由引导大学发展的方向。

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当是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

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都是针对各国大学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而设计和建设的,有着强烈的本国特色,因此,就有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美国现代大学制度、日本现代大学制度之说。不同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有没有共同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要理解大学的国际性。尽管不同时代各国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在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方面,各国都有一些共同的制度安排。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国际交往与交流日益广泛地推进,各国在大学制度上的相互学习也越来越多。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国际学习中,各国并没有完全抄袭和照搬他国的制度,而是在尊重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移植了某些具有共通性的制度精神,建设性地学习和借鉴了他国的某些制度安排。

创办现代大学之初,我国就开始学习国外现代大学制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我们曾经学习过日本的大学制度、德法和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及苏联的大学制度等。但是,我们今天要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与历史上曾经进行过的探索并没有多大的共同性,原因在于:首先,今天和未来我国大学的内外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次,我国大学制度所要解决的矛盾是现实的,这些矛盾产生于现实环境之中,也只有在现实中才可能得到解决;第三,我国已经发展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绝不是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可以相媲美的。

当然,今天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能忽视国际经验,要从国外大学制度成功的经验中汲取于我有益的原则、规范、机制、标准、组织形式和大学精神等,并结合我国大学的条件使其中国化。只有这样,国际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才可能在我国大学生根、发芽,成为我国大学繁荣发展的保障。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最终要靠我国高教界的智慧来创造和建立,国外大学不可能为我们预备一套现成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制度本身是社会文化的再现,不同的社会文化为大学制度提供不同的文化特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植根的土壤。

国际性与本土化结合是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由之路。没有国际性,我们的大学制度不可能获得现代大学自由之精神;没有本土化,我们要建立的大学制度可能丧失生命力。

标签:;  ;  ;  ;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