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王素梅,李萍,秦贤(通讯作者)

王素梅 李萍 秦贤(通讯作者)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9例接受呼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半卧位组和转动体位组,每组各33例,对比3组患者的患病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结果:转动体位组的患病率、呼吸机应用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半卧位组和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时转动体位有利于减少肺炎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不同体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023-02

Nursing care effect analysis of different posi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Wang Sumei, Li Ping, Qin Xian (corresponding author).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effect of body position nursing care of pneumonia.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99 cases of respiratory therap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half lying position and rotation posi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33 cases, comparing the prevalence of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rotational position group, breathing machine applic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tim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half a lie group and normal group (P <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regular rotation position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worth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Key words】Different position; Breathing machine correlation pneumonia; Nursing effect

体位护理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行为所采取的一种姿势[1],我们特别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9例接受呼吸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已取得满意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9例接受呼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半卧位组和转动体位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18岁至63岁,平均年龄(41.5±1.9)岁,14例呼吸衰竭,9例重症哮喘,1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半卧位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2岁至67岁,平均年龄(43.8±1.4)岁,16例呼吸衰竭,8例重症哮喘,9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转动体位组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20岁至71岁,平均年龄(44.3±1.6)岁,12例呼吸衰竭,10例重症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诊断等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每天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并学会有效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酌情给予患者拍背、扣背等护理,在为患者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定期消毒更换管道。不同体位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30°→ 45°→半卧位→右侧→30°→ 45°,左右侧位时将床头抬高 30°。半卧位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采取半卧位,抬高患者床头30~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诊断标准:患者给予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呼吸道脓性分泌物、分泌物阳性或X胸片发现新的浸润部位表示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表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患者的患病率比较

转动体位组的患者相关性肺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半卧位组和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患病率比较(n/%)

注:转动体位组与其它两组比较,P<0.05;半卧位组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没有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相关性肺炎[3]。重症监护患者大多伴有呼吸衰竭,需接受呼吸机治疗维持呼吸功能。随着呼吸机在临床上使用范围的日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也随之上升。

此次研究发现,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和预后效果影响亦不相同,转动体位护理和半卧位护理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胃内容物潴留,避免食物反流和误吸,可以增加胸腔容积和肺活量,减轻患者心肺负担,有效转动体位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预防。本次研究的转动体位组患病率仅为3.03%,由此可见,转动体位护理和半卧位护理均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但转动体位护理的效果更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资料】

[1] 潘光易.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9):74-76,77.

[2] 薛芳群,林妙艳.不同体位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61-2262.

[3] 马芸.不同体位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4,(5):2801-2802.

论文作者:王素梅,李萍,秦贤(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王素梅,李萍,秦贤(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