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脾失健运论中医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失健运;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91-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不明,通常发生在结肠以及结肠粘膜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非特异性疾病。患者的病情表现往往比较复杂,除了大便糖稀、腹部胀痛、粘液脓血便以及腹泻之外,还会口腔复发溃疡以及骶髂关节炎等症状,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1]。至今尚无特异性的西医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根治该病,容易导致患者患病之后病情迁延难愈,各种并发症不断出现,甚至发生癌变[2]。我院在该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中医治疗措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38.6±1.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7±1.1年。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出大便糖稀、腹部胀痛以及粘液脓血便等症状。经过粪便常规检查以及纤维结肠镜等确诊,排除合并有胃肠道恶性病变以及肝脏、胰腺疾病的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3g/d,分3次服用。此外使用200ml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液、150000u庆大霉素液、5ml利多卡因液灌肠,1次/d,持续治疗20d为1个疗程,若无效在3d后继续治疗[3]。患者症状减轻后可减少地塞米松的用量直到停用。
1.2.2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中医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神阙穴贴敷中药脐饼、中药栓剂纳肛以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药物主要成分:炒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陈皮10g、肉豆蔻10g、防风10g、赤芍10g、白芍各0g,炒扁豆15g、石榴皮15g、煨诃子15g、白及15g以及赤石脂15g,炒延胡索20g,台乌药12g,炒苡仁30g,甘草6g,三七粉5g。湿重患者加用厚朴10g以及砂仁10g;湿热严重患者加用黄连10g、黄柏10g、白头翁15g以及红藤15g;脾肾阳虚患者加用附片10g、补骨脂10g以及炮姜10g;气滞血瘀严重患者使用血竭2g,3次/d[4]。
第二,中药保留灌肠措施。灌肠液由地榆、苦参、黄柏、乳香、白及以及没药组成,我院制剂中心提供,将中药煎煮到200ml之后装入300ml的玻璃瓶备用,灌肠液当中添加锡类散3支,便血严重患者加用云南白药2g,常规方法灌肠,灌肠后患者头低臀高位30min,保留药液1h,1次d,持续治疗20d为1个疗程[5]。无效患者3d后继续治疗。
第三,中药栓剂纳肛方面,使用复方黄柏栓(由青黛、黄柏、白及、仙鹤草、黄芪、甘草以及乌梅组成),每晚纳肛[6]。栓剂由制剂中心提供,每枚5g。
第四,神阙穴贴敷中药脐饼方面,药物主要包括丁香、肉桂、小茴香、艾叶、五倍子、冰片以及白胡椒,研细末备用。具体方法如下:取中药散剂适量,使用生姜汁调为糊状,涂抹到纱布上,面积为10cm×10cm,贴在患者脐中神阙穴皮肤上,使用TDP灯持续照射30min,1次/d[7]。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完全缓解: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同时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粘膜大致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同时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粘膜存在轻度炎症或者假息肉。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改善[8]。除此之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主要包括腹痛评分、腹泻评分、脓血便评分以及黏膜病变评分[9]。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2。
3结论
中医当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痢疾以及泄泻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由于外感时邪,或者是饮食失制,导致患者的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凝滞相博,肠道传导失司,气血不通从而腐败化为脓血,患者因此出现腹痛症状。根据该病患者肝郁脾虚肠弱这一病机,在治疗过程当中应当将健脾畅肠、化湿清热解毒以及调和气血作为原则,从而实现调和胃肠最终恢复受纳的效果。本研究依据中医对该病病机的认识,使用中医多法合用以及内外并治的方法来综合治疗该病,取得理想的效果。口服汤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涩肠止泻、健脾渗湿以及生肌敛疮为主,同时辅以抑肝扶脾、活血止血、温补脾肾以及化瘀行气。药方当中的炒党参、云苓、炒白术、炒白扁豆、炒苡仁、淮山药以及肉豆蔻能够健脾益肾并且化湿止泻,防风、白芍、炒白术以及陈皮能够补脾泻肝并且疏肝理气,石榴皮、赤石脂以及诃子能够涩肠止泻,延胡索、赤芍、台乌药、三七粉以及白及能够活血止血、收敛生肌并且行气止痛,诸药合用能够达到健脾益肾、活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本病的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直肠以及结肠的下段,绝大部分的患者往往在活动期就诊,因此联合使用中药保留灌肠以及中药栓剂纳肛有利于确保药物直达病所,从而提高患者病变位置药物的浓度,显著增加药物作用的时间,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控制毛细血管通透问题,加速炎症吸收以及溃疡愈合。借助于透析作用,清除患者肠道血液当中蓄积的秽浊之物,消散瘀血并且吸收水肿吸收,实现溃疡的愈合。同时经过直肠给药能够避免并且降低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作用的不良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
如果患者的病变延伸到左半结肠之上,单纯的直肠给药无法有效达到病所,需要联合使用内服以及灌肠治疗。有研究人员证实内服联合灌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肚脐是中医上的神阙穴,属于经络系统当中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因此屏障功能比较弱,药物容易穿透吸收。此外脐下腹膜的毛细血管网比较丰富,药物能够直接穿透患者的皮肤进入到血液循环当中,从而发挥靶组织疗效。药物刺激神阙穴附近的神经,经过神经体液发挥调节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借助于脐部的高敏感性以及渗透性,能够迅速减轻腹痛、腹泻作用。该疗法药物并不会经过肝脏代谢而局部吸收,可以直达患处发挥药效,避免药物刺激患者的肝脏以及胃肠道带来不良反应。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5,27(8):545-55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3(2):139-145.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1052-1055.
[4]谢民栋,徐严菊,黄彦.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4(9):27-28.
[5]张喆,符思,王微,等.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12(3):225-227.
[6]方雄平.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8(5):58-59.
[7]叶萍.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J].中医杂志,2014,11(10):55-56.
[8]钟贞,翟希,代秀,等.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29(2):144-146.
[9]刘艳丛,刘建平,陈建权,等.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10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26(7):1599-1601.
论文作者:王敏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灌肠论文; 结肠炎论文; 中药论文; 药物论文; 中医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