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排班在中医院肿瘤科优质护理病区的实施体会论文_张晓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 江苏无锡 214071

摘要:目的 通过改变排班模式,从而分别提高患者、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并减少交接不到位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方法 首先对改变排班模式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制定新的以“8小时连续工作制”为核心的弹性排班模式,再进行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等评价。结果 弹性排班实施前后弹性排班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科室排班满意度(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虽然(P > 0.05),虽统计学无显著意义,但满意度绝对值也是提升的。与中午特殊时段交接班不到位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消灭了时段发生的投诉。结论 以“8小时连续工作制”为核心的弹性排班能有效减少因交接不到位所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特殊时段护理投诉,提升肿瘤科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关键词:弹性排班;肿瘤科;优质护理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1],我院肿瘤科作为我院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了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全面规范的专业化护理,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减少护理交接频繁、不到位引起的护理缺陷,我院肿瘤科从2015年1月起改革了排班模式,实行以“8小时连续工作”为核心的弹性排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肿瘤科病区有床位 71 张,以内科治疗为主,医疗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中医微调平衡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化疗组、介入治疗组和生物治疗组。病区共有护理人员 23名(包括护士长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 4 名,护师6名,护士12名。本科 13 名,大专9名,中专1名。

1.2 实施方法

1.2.1评估

1.2.1.1护理人力

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前,护理人员紧缺,排班是建立在以功能制为特点的护理模式上的,虽然也开始了责任制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尝试,但由于人员的不到位,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护理工作基本仍只能满足完成每日的治疗工作。优质护理的宗旨是要提高护理质量,虽然有些医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排班方式、一线护士比例偏低,再加上成本[2]等原因,当前护理人力资源仍然不足。所以,调整排班模式,使仍然有限的人力得到更充分的使用显得尤为必要。

1.2.1.2护理工作量

肿瘤科有四个治疗小组,在日常的工作中,占每日三分之一时间的7:30-15:30时间段需执行的治疗护理约占全天工作量的90%。在中午时间段也集中了大量的工作:大量的补液更换及拔除、化疗患者使用的刺激性或毒性最大的化疗药物基本也在上午到中午时间段输注、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生物治疗患者的细胞回输也会在中午前后开始。

1.2.1.3交接频次

在以往的排班模式中,中午责任护士要把班交给中午连班,到了下午开始工作时,中午连班又要把班交给责任护士。而中午连班护理人员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年资偏低,在频繁的交接班中,由于交接的不到位以及护理临床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使得这一特殊时段也成了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以及收到患者投诉的高峰时段。

1.2.1.4护士个人需求

近年随着城市的扩张,就业难度的增大,护理人员已很难做到就近就业,护士在上下班途中需耗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大。另外,在进入2000年以后,各医院招聘护理人员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以女性为绝对主体的护士大多已进入结婚生育高峰,许多护士的子女已进入学龄期,护士的家庭压力和负担日益加重。以上因素都导致了护士希望不要象以往那样将每天一半的时间耗费在路途及单位,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照顾家庭和孩子。

1.2.2实施

1.2.2.1排班原则

实行以“8”小时连续工作”为核心的弹性排班。在患者分管上做到人人管床、责任到人的排班原则。在排班过程中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兼顾人性化,明确床位分配到人,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均为1人负责,管床护士休息时可将患者各项治疗情况及注意事项交给当班的其她组员负责,保证患者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8 h 在班、24 h 负责,保证特殊时段的人力安排,使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得到保证,确保护理质量。

1.2.2.2床位分配

肿瘤科病区共有23名护士(包括护士长),将病区71张床位分成前中后三大组,各设总责护士1 名。各大组总责护士每日晨间护理后做出本组患者病情及工作量评估,护士长则根据当日具体情况进行人力的微调,合理安排床位。每日每大组根据病人收治情况安排管床护士2 -3名,每人平均分管2~3个病室的6~9名患者。每日总责护士安排在治疗较多,护理难度大,风险较高的小组。病情危重患者由N2以上护士承担护理工作,低年资护士在总责护士的指导下承担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当护理的患者中出现新发危重患者或有其它特殊情况时,总责护士亲自参与该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并进行现场护理质量控制。

1.2.2.3各班工作时段

日班责任护士工作时间7:30-16:00;中班护士工作时间16:00-24:00;夜班护士工作时间24:00-8:00。通过前期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调研,在16:00以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已完成,所需的护理人力不需要很多,此时有接班的中班护士,加上正常班的护士长、办公班及治疗班,病区能保证一定的人力,所以不必担心在责任护士下班后的16:00-17:30在病区出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

1.3评价指标: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士、医师满意率及不良事件、投诉的发生情况。

1.3.1通过统计2014年和2015年11月对出院患者所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回访,计算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2014年11月肿瘤科出院患者153人,发放问卷131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2015年11月肿瘤科出院患者146人,方法问卷129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

1.3.2采用“护士对科室排班满意度量表” 收集科室2014年(实行弹性排班前)和2015年(实行弹性排班后)除外护士长外均在我科工作的20名护士对 不同排班方式的满意度。

1.3.3采用“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收集2014年(实行弹性排班前)和2015年(实行弹性排班后)均在我科工作的16名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1.3.4对比分析2014年和2015年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及特殊时段投诉发生情况。

1.4统计分析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 11.5 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 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弹性排班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表1)

表1 弹性排班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

表1 显示,弹性排班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科室排班满意度(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虽然(P > 0.05),统计学无显著意义,但是满意度绝对值也是提升的。

2.2 2014年本科发生16起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与中午特殊时段交接班不到位相关的发生3起,2015年本科发生14起护理不良事件,与交接不到位相关事件1起,发生在办公班与中班交接之间。2014年本科中午时段发生投诉8起,均为由于中午值班人员不足,红灯亮后护士不能及时到位引起,2015年未发生此类投诉。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为了促进“中医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挖掘。传统的排班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在所要求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肿瘤科护理小组在对比、研究了其他医院在排班模式上的改进后,进行反复论证和讨论,分析各种排班模式的利弊,再根据本科自身的工作特点,全面调研科室护理工作量,在全盘把握之后对护理的排班进行大胆的革新,减少交接。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各种治疗、护理最为密切的时间段,在班上对患者的护理连续性明显增加,因反复交接而发生错漏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很多,这一点在节假日的护理安全保障上优势也较明显。对于年轻护士来说,因为经验和能力的不足,由于交接不到位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会增加,而减少交接频次,是规避这一风险的有效方法。

另外,在改革后的排班理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关怀。这种排班模式在已开展的前期调研中也得到了护士的普遍支持,因为由于工作的连贯进行,大多数护士不需要将每日一半的时间都耗在医院,对家庭生活的安排也会带来方便。

这种新的排班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了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临床工作量灵活调配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化和人性化排班,保证一定的护理人力分配在不同的护理班次,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忙闲不均的现象,保障患者整体护理得到有效落实,减少交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整体上提升了肿瘤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品质,值得在具有类似工作特点的科室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晓兰.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2):102—104.

[2] 张培琴,熊江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72—1473.

论文作者:张晓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弹性排班在中医院肿瘤科优质护理病区的实施体会论文_张晓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