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 樊 梦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理论的 提出,必须经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几个步骤,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难点 和重点,教师应结合教材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增加课堂趣味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结合实际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很好的感 知,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 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一、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课,写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 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 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 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 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 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 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 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 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 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 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题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 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 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三、开设课外小实验来巩固课堂实验效果,拓展实验教 学途径
课堂实验受条件影响,有些学生观察不一定清楚。在实际教学 中,我把一些装置简单、安全且容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变成课外小实 验介绍给学生。比如在演示水波的干涉实验后,让学生回家后用脸盆装上一定量的水放在洗衣机上,启动甩干桶,通过洗衣机的振动 来观察盆中水的干涉条纹,效果就十分好。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既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完成课外小实验的同时,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 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 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 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四个实验,都 用到打点计时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 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 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 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摘要: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 确建立,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五、通过实验教学,体现设计思想,训练思维方法
1、转换法。物理学科是一门精确的定量化的学科,在物理实验 中需要准确地测定物理量,但许多物理特征,过程或物理量要想直接观测有困难,可以把所要观测的变量转换成其他间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转换法。高一册物理教材中体现转换法的学生分组实验有“研 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是根据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 s 与 a 之间满足关系 s=s4-s1=s5-s2=s6-s3=3aT2,把对 a 的测量转换为 s 与 T 的测量。
2、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找出研究对象之 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因而广泛用于物理实 验中,从而来探索物理规律。在高一册物理教材中,“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将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相比较,从而说明 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 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较易理解 平抛运动的规律了。
3、控制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 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一些不变量,依次研究某 一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法(或控制变量法)。例如,在研究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的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演 示实验中,为了弄清楚外力 F,质量 m 两个因子中的每一个分别对物 体加速度 a 的影响,必须这样来进行实验:在 m 一定的条件下改变 F,考察a—F 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在F 一定的条件下改变m,考察a—m 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上述研究方法就是控制法的典型例子,由此可 见,控制实验条件的思想是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之一。事实上,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都必须适当地控制实验的条件,又如在高一册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中,用向心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时进 行这样的操作:在半径 r 和角速度 ω 一定时,考察向心力 F 与质量 m 的关系;在质量 m 和半径 r 一定时,考察向心力 F 与角速度 ω 的关系; 在质量 m 和角速度 ω 一定时,考察向心力 F 与半径 r 的关系;从而得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 F=mrω2。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控 制条件是为了创设有利于物理规则推导的物理环境,突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进行有目的研究。
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 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 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 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曾文芳,《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物理解析》 2013 年 6期.
[2]段友凝,《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读与教》 2014 年 26 期.
论文作者:樊梦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关系论文; 向心力论文; 转换法论文; 角速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