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消费战略启动消费需求_消费结构论文

调整消费战略启动消费需求_消费结构论文

调整消费战略 启动消费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需求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消费与物质生产的辩证关系是:一方面生产决 定消费,即“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 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另一方面消费又作用于生产,即“消费替产品创 造了主体”,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实现为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所以,“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 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的今天,重温马恩的教诲,目的在 于增强我们对调整消费战略,扩大内需,启动消费需求的正确认识及实施的紧迫感。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领域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转向更多地追求衣着和日常耐用消费 品,其中城镇居民更多地转向追求家用电器。当时,由于打开国门以后西方国家消费的示范 效应,以及国外产品的纷纷涌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轻工业的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 过 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短缺经济”和分配中平均主义所造成的消费结构的“雷同”,致使城 乡居民的消费基本上是在同一台阶上起步,并着重追求数量上的满足,所以,就出现了日常 耐用消费品,尤其是某些家用电器的普及时间比西方国家还要快,大多数消费品供应紧张的 局面。为了缓解市场压力,90年代初,政府实施了积极疏导居民消费的举措。在这一举措实 施过程中,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加大了住房商品化,医疗、保险、教育制度改革的力度, 引导居民一部分即期收入、甚至多年储蓄用于这些方面的消费,促使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发 生了变化。但到90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终告结束,有关 资料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过于求的产品越来越多,物价低迷,致使相当多的 企业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失业下岗人员增加。面对日益尖锐的供求矛盾,启动市 场、刺激消费已成为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指向。

二、造成我国目前消费品过剩的原因

第一,它是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人们消费欲 望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 式的“雷同化”倾向,必然造成居民消费结构“同步转化趋势”。众所周知,我国居民从对 缝 纫机等“老四大件”的普及向彩电等“新四大件”的转化仅仅用了二三年的时间(1982—198 4年),尤其是1984—1986年,我国在低起点上出现耐用消费品热,并进入耐用消费品迅速普 及时期。这种消费结构的“同步”转化必然造成生产部门盲目扩大和重复建设,最终导致消 费品市场供过于求。

第二,供给结构的调整落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一,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具有其共性:首先,消费具有递 进 性,即人们的消费有一种从低层向高层逐步递进的趋势,而且各个消费层次本身也在增 添新的内容;其次,消费具有示范效应,即人们总是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消费,所以,当一 种新产品出现后,尽管数量少,价格高,只能供少数人享用,但它却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促 使 人们从“赶上别人”的攀比心理出发,暂时压低其他消费而购买这种新产品;再次,消费具 有不可逆性,即一旦发展起来的消费,一般不能再恢复到以前的低水平上去,如果消费水平 普 遍下降,就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反响,甚至社会的动荡。消费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随着人们消 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要升级。

消费结构的升级包括拓宽消费领域和提高消费档次。拓宽消费领域是指提高以文化、教育 、旅游、娱乐、体育为主的非商品性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提高消费档次是指在一次 性购买中,支付消费品价格上要有“大跨度”,如收入高的居民从热衷于购买日常耐用消费 品转向购买住房、小汽车等。那么,在我国目前,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开始由温饱进入小康 的标志就是开始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与此相适应则要求供给结构必须及时进行调整。但是, 事 实上,我国的供给结构尚未及时得到相应调整,远远不能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主要 表现在:(1)重复生产、结构趋同;(2)产品在功能、质量、品种和价格等方面不适销对路, 从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第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发挥。

我国农村人口9亿,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我们扩大消费的主战场。但是,目前农民的收入水 平低,是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原因是:(1)在农业连年 丰收的同时,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滞后,致使全国各地农产品出现了普遍过剩,价格连续三年 多持续走低,造成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从1996年的9%,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2%左 右;(2)农民的负担加重。据《瞭望》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1997年农民承担的“ 提留”、“统筹”、“以资代劳”等费用,全国人均180多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0%以 上,向上级有关部门上缴的各种费用增幅达26.9%,其中支出的各项行政费用比上一年增加 了59.1%。正是由于农村低收入群体面积过大,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

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尽管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在持续增 长,但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即比较发达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与相 对落后的农业并存;一方面是少数人生活在基础设施完备,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社会,另一 方 面却是大量的人生活在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文明程度很低的农村社会。这种二元经济社会造 成的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的巨大经济社会差别,导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消 费的巨大断层,这种消费断层的结果是:个人消费两极分化,高档消费与低档消费难以衔接 。当某种或某类消费品在城市居民得到普遍满足,并有一定过剩时,农村居民由于消费水平 低而不能及时形成实际需求以吸纳过剩的供给,从而必然从总体上限制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 。

第四,人们面对改革风险预期所选择的多储蓄、少消费行为妨碍消费需求的合理增长。首 先,在原有分配制度中,工资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 费的需要,而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是福利性的。改革以往分配制度的结果是将福利性消 费转化为商业性消费,过去由政府和社会负担的社会福利正逐步转向由居民自己负担。那么 ,为了应付将来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大量支出,人们将更多的收入份额用于储 蓄,特别是普通工人、一般干部和初中级知识分子感到生活负担过重,消费预期增大,而现 期消费减少。

其次,随着结构优化、企业重组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导致一些人失业、下岗,收入下 降。于是人们对改革的前景更多注意的是其风险一面,便更紧地握牢自己的钱袋。正是由 于改革的风险预期使中国的储蓄率不仅比欧美国家高得多,而且也大大高于同一文化圈的日 本、韩国。极高的储蓄率表明:人们的大部分收入并未用于目前消费,高储蓄的反面是消费 需求的极度抑制。

第五,由于商业资本的职能退化,使消费品供应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化、社会化方向严 重相悖。

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是:近些年来,在我国流通领域中,以小商小贩为主体的乡村“ 集贸市场”式的流通方式正在成为城乡日常消费品供应的主渠道。这种小商品经济式的流通 系统实际上与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现代城市经济是不相适应的,它不仅在服务质 量、服务成本、污染环境等方面存在弊端,而且也不可能承担起带动社会商品销售额持续快 速增长和启动新的消费热点的战略任务。这表明,在我国流通领域中,商业资本的规模和能 力明显弱化。与此同时,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流通方式使商业信用下降,其表现是:流通 领域中假冒伪劣、故意误导、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市场规则扭曲等不正常现象日益普遍化。面 对商业信用的丧失,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必然选择就是尽可能的推迟消费。

三、启动消费需求的几点建议

第一,推进不同层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状况的变化集中反映在消费结构的变动上,所以,推 进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消费的扩大。所谓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不同内容、 不 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消费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升级。我国现阶段, 由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消费结构的升级也要在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呈现出层次性 。

对那些已解决温饱,将要向小康迈进或已进入小康的城市居民,他们的消费结构可以是以 满足“住”、“行”为主型的,即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用于改善“住”、“行”条件,并且 , 为了满足个人的发展及享受,将不断增大对文教娱乐及服务的需求。

对于那些高收入的富裕家庭,应引导他们注重消费质量的提高,讲求精神消费、文明消费 ,如在满足“吃”、“穿”、“住”、“用”的基础上,增加教育消费的支出,通过教育消 费增加知识、增长能力、陶冶性格、陶冶情操;增加旅游消费支出,通过旅游消费,开拓视 野,增加信息,在更广阔的范畴内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大保健消费支出,通过保健消费 的支出,强身健体;增大娱乐消费的支出,通过娱乐消费的支出,净化心灵,焕发青春和活 力。等等这一切,既可以解决收入分配向高收入者集中与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低的矛盾,又可 以对其他消费群体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应在改善消费环境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改善消费结构。目前,影响 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主要客观原因是农村的消费环境差。其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流通 渠道不畅,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欲尽快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多管齐下,大力营 造有利于农村消费市场运行的机制和环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化潜在消费需求为 现实有效需求创造客观条件。

第二,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

消费信贷是一种可以转换为个人消费能力的资源。发展消费信贷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 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居民消费结构一旦升级到以“住 ”、“行”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如果有消费信贷的支持,就可以通过消费结构升级的实现促 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生产 信贷,居民消费基本上建立在自我积累基础之上,这种建立在自我积累基础上的消费使居民 在实现购买前的积蓄时间过长,造成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了一种“储 蓄—消费—生产”非良性循环,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所以,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是我 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

第三,进行消费教育,改变居民中不利于增加消费需求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现代消费文化。

所谓消费文化是指“消费过程本身的特质活动,以及伴随而来的心理思维和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核心是“黜奢崇俭”。这种传统消费文化有其进步的一面,即有利于 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利于约束贪欲和陶冶情操。但是,这种传统消费文化又有 其消极的一面,即它忽视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视野,限制了人们消费 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劳动者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今天,对于 传统消费文化的合理内核我们必须继承,提倡节俭,适度消费是我们必须倡导的原则。但是 ,我们也要倡导现代消费向多元化、商品化、个性化发展。

第四,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协调居民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矛盾,降低居民为了就业 、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等而进行储蓄的量,把分散的个人安全储备转移为社会统筹的安 全储备;通过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居民远期消费的社会化,缩小社会成员收入与 消费之间的数量差距和时间差距,挖掘出巨大的即期消费需求,实现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良 性循环。

标签:;  ;  ;  

调整消费战略启动消费需求_消费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