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区扶绥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45例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mg)1次/d,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手法复位1次/2d,推拿整脊1次/d。两组治疗分别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整脊复位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法复位;推拿整脊;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
颈源性眩晕主要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受到压力或受刺激,导致大脑出现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的眩晕现象[1]。颈源性眩晕属于脊柱相关性疾病,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等。大多由于外伤、劳累等因素使颈椎轻度移位(如颈曲改变、小关节错缝、滑膜嵌顿等)或周围软组织痉挛或发炎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受阻,进一步引起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9】患者一旦染上此种病症,就会出现恐惧感。当前的保守治疗其疗效不显著,并且病情容易反复的发作[2]。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此类病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研究我院对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34-66岁,平均(49.25±3.25)岁,病程6d—60d;研究组患者有2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49.56±4.05)岁,病程2d—90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45例患者给予西医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mg)1次/d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①推拿整脊:患者俯卧在病床上,在患者的前胸以及下颌部位放一张薄垫,保持患者颈部与背部的高度始终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患者的手臂后放在床上,尽量保持全身的放松[3]。医护人员沿着夹肌、斜方肌以及肩胛部,进而自上而下的推、拿以及揉。对颈部风池穴、翳风穴、夹脊穴、肩井穴等穴位进行重点的推拿。在保证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对患者实施手法复位[4]。推拿1次/d,15min/次左右。
②手法复位:患者坐在方凳上,身体自然的放松,双手掌心向下分别放在双膝上,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后方,嘱咐患者低头20°,下颌微低[5]。医护人员的左手拇指放在相应椎体右侧横突处,四指托住患者的后枕部,拇指左上顶、推偏歪的横突,医护人员的右手肘部放在患者的下颌部,将患者的头部缓慢、平稳的向右转至70°左右,并且嘱咐患者进行深呼吸,在患者进行深呼吸的时候,医护人员用右肘窝托住患者的下颌轻轻地、快速的向右侧闪动[6]。如果听到弹响声或者医护人员的左手感受到患者椎体的移动,就表示复位成功。如果一次复位不成功,不可以接连复位,可以等下一次复位。正常情况下,2天复位一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都是两周,再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的眩晕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即为无效;②患者的小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即为有效;③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并且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减轻现象,即为显效。④患者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即为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收缩峰速度值比较 参照组治疗前:椎动脉(40.56±6.05)cm/s,基底动脉(44.66±6.75)cm/s,小脑后下动脉(33.56±4.75)cm/s;治疗后:椎动脉(44.26±5.85)cm/s,基底动脉(47.46±3.75)cm/s,小脑后下动脉(36.96±5.75)cm/s;研究组治疗前:椎动脉(40.86±7.05)cm/s,基底动脉(45.06±7.75)cm/s,小脑后下动脉(33.96±5.75)cm/s;治疗后:椎动脉(45.16±6.65)cm/s,基底动脉(49.86±4.65)cm/s,小脑后下动脉(40.93±7.97)cm/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无效,7例有效,19例显效,18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7.78%,回访半年未有复发;参照组患者有10例无效,15例有效,5例显效,15例痊愈,总有效率为77.78%。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显著优于药物治疗。推拿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环节颈肩的肌肉痉挛现象,提升颈椎的稳定性[7]。复位纠正患者的颈椎关节紊乱,解除椎基底动脉的受压或受刺激状态,并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的颈椎恢复稳定性能,恢复椎体的平衡功能,促进血行顺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在治疗之前首先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的心理,通过交流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其次,患者要主动的配合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要配合呼吸式的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还有,改变患者生活习惯,避免用力甩头或长时间低头。最后治疗的手法也要注意,不管是推还是拿动作都要稳、轻、快、准[8]。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参照组77.78%,P<0.05;由此可见,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伟昌,李珊珊,范志勇,吴世芳,黄振,成磊.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06:413-414.
[2]胡翀妮,王曙辉,洪珏.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英文)[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6,01:26-30.
[3]喻益峰,华夏,王建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6,02:172-174.
[4]吴宝红,范刚启.影响颈源性眩晕针灸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1:177-179.
[5]何明伟,刘景,倪家骧,刘长信.阻滞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07:621-624.
[6]何明伟,刘景,倪家骧,刘长信,马骏.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J].中国临床医生,2012,09:50-53.
[7]何明伟,曾庆文,刘景,刘长信,倪家骧.C-型臂引导下阻滞复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对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01:13-17.
[8]刘晋钊,艾双春,李劲松.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眩晕119例[J].河南中医,2015,06:1425-1427.
[9]韦贵康 《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4.9:243
论文作者:高革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手法论文; 基底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