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秦安论文,旅游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天水市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 距天水市54公里,面积1601.13平方公里,人口55万。秦安历史悠久, 文化发达,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八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6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 属国家一级文物达几百件。现天水市五县两区有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就占有两处,一处是堪称世界奇观的新石器时代大地湾遗址,一处是元代建筑兴国寺。其它各时代的古遗址、古建筑、名胜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分布较多,以古老文明为特征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秦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宣传地方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当今秦安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秦安旅游资源是天水旅游资源的一个统一体,秦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是对天水旅游资源的补充和扩大,同时,也是宣传天水,提高甘肃知名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秦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地位
秦安县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特点突出,有较高的价值和地位。
1.秦安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
关于人类始祖伏羲的出生地问题,古今学者有一致的看法,均认为伏羲生于成纪。这里所说的成纪即古成纪。古成纪地名恰好来源于伏羲之母华胥怀胎“历十二年而生庖牺”的古老传说,其地域范围远比后世的成纪县地域为大。成纪作为县治,始置于西汉,终废于明代,其中儿次搬迁,所辖地域也不同。权威学者认为:成纪这片地方,包括的地域相当大,现在甘肃的静宁、通渭、秦安、天水、清水、甘谷等县均为成纪地方,古成纪的中心地带,就是秦安县一带。传说中的女娲与伏羲是由兄妹关系结合为夫妇的一对人类始祖,很显然同出生于古成纪。县内的遗迹、传说、象征等很能说明问题。如伏羲氏的“始画八卦,造契书以代结绳之政”、“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疱厨”的发明创造,在著名的大地湾遗址发掘遗迹中均能找到明显的痕迹和线索。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地湾就是伏羲的出生地,伏羲是大地湾部落的领袖。在大地湾西面有一条纵贯秦安南北的葫芦河,根据史学家“伏羲”、“女娲”即“葫芦”的考证结论,“葫芦河”就是“伏羲河”,河水名“伏羲”,自然表示着纪念伏羲出生地的意义。另据史载和传说,女娲生于凤沟,长于凤台,葬于凤谷。这些地方均在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陇城镇东侧,在凤沟至今还有女娲洞。明《秦安志》中记述,西汉在陇城北山建有女娲祠,后多次毁坏和重建,现在陇城镇新建有规模较大的女娲庙。陇城镇至今还有娲皇村、龙泉村、凤尾村等象征伏羲、女娲的泉水和地名。更确切地说,女娲生于县城东北的陇城乡。故此,古代许多史地学家把秦安说成是“羲皇故里”和“娲皇故里”,全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先生1989年在他为《甘肃旅游》所撰《甘肃省重点名胜旅游资源分布》中称秦安为“两皇故里”,以此作为全省70多处重点旅游资源之一。
2.秦安有全国著名的仰韶类大地湾遗址。
在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大地湾遗址,因它在全国同类遗址中的价值和地位非同一般,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甘肃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也是我国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最完整、典型的一个文化遗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遗址范围最大,时代最早,历时最长。从1958年发现并挖掘,至1984年8月,已出土房址250多座,灰坑340个,墓葬79座,烧陶窑址40座,壕沟8条,各种骨、石、陶器、装饰和生活器等文物上万件,遗址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 遗址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经C14测定,最早距今约8000年,最晚距今约4800年, 延续长达3200年。包括新石器早期的大地湾一期(距今约7300~8000年)、 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 年)、 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600 ~5900年)、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4900 ~5500 年)和常山文化早期(距今约4900年左右)五个时期的完整层次。遗址的时代早,历时长和文化层次内容的齐全,是国内各史前文化遗址中少见的。第二,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雏形。在已发现的众多房址中,F901房屋遗址最完整,面积最大,总面积420 平方米,房屋有两根主柱和16根附壁柱,地面用料礓石泥涂得平整光滑。这座大型建筑,是民族部落联盟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技术和式样具有后世几千年中国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先驱,对5000年中国的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第三,大地湾彩陶是中国最古老的彩陶。其中在已发掘的几千件彩陶中,以圜底鱼纹彩陶盆、人头口彩陶瓶、四虎护鱼纹壶最为精彩,这些彩陶形状多样,制作规范,图案精美,线条流畅,不仅是陶器中的精品,而且是优美的绘画艺术品。第四,大地湾遗址器物上的十余种记事符号是中国文字的前身,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五,大地湾遗址所在地是中国旱作农业的起源地。大地湾一期灰坑中的两种谷物种子,一种是禾本科的黍子(糜子),经鉴定是我国最早的粮食作物,另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籽,比陕西半坡出土的油菜籽要早几百年。这两种作物的栽培时期还要远早于被埋藏的时期。所以,以秦安大地湾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第六,大地湾F411房遗址中的地画,是中国最早的绘画。这幅画用炭黑在地面上画成好似一男子和一女性的形象,地画距今5000年左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绘画作品,对研究中国绘画起源和原始社会绘画艺术有很高的价值。
正由于此,现代许多专家学者把大地湾和伏羲、女娲的出生和活动联系起来分析研究,使这颗新石器文化的“宝珠”更加艳丽夺目,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3.秦安有三国时期的街亭古战场。
秦安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三国时期著名的“街亭之战”就发生在县城东北的陇城一带。具体范围大致在五营、陇城至张家川县的龙山镇一带。这里河谷开阔,南北山势险要,川道清水河蛇曲挡道,历代视为军事要地。这里是蜀军攻占关中的大本营。但作为大将的马谡违背诸葛亮劝告,依据南山,凭高扎营,被魏将张邰切断水道,蜀军主力溃败,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等,此后街亭便扬名天下。除此之外,汉光武帝刘秀亲征隗器的“略阳城之战”以及宋金“腊家城之战”均发生在境内。
4.秦安有全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筑。
秦安历史时期古建筑分布较多,现存古建筑主要有县城兴国寺、文庙大成殿、泰山庙和清真寺等。
兴国寺座落在县城新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造形奇特、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元代初具规模,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般若”大殿),另有山门、钟楼、鼓楼等建筑。“般若”大殿是甘肃范围内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木质结构建筑。199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新华南街的县博物馆后院保存着一座庄重、典雅、古朴完整的文庙大成殿,创建于明代早期。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成殿虽经历代多次修缮,建筑风格仍保持明代的特征。
在县城东南侧的凤山上,有一座典雅、秀美自然的依山古建筑群,是目前天水市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泰山庙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分1 阁、1宫、3洞、3殿、11庙,均按凤山自然地形建造在7个台阶上,其间以萦绕勾栏盘曲石径相通连。气势轩昂、牙檐高啄的蓬莱阁为主体建筑。各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绚丽。近年来,泰山庙经过一番整修,增添了新的景色层次。
秦安清真寺为甘肃六大清真寺之一,时代早,建筑结构独特。
近十多年来,一些仿古建筑相继出现,为秦安旅游景观增添了新的色彩。如为纪念女娲出生,1989年在陇城重建的女娲庙,1987年在陇城重新修复的两番寺。重新修建的还有王尹的龙泉寺,莲花的田家寺,王窑的云台山,县城东邢泉村的娲乡神(圣)母宫、可泉寺等等。
5.秦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秦安处在从关中越大陇山(关山)通往河西走廊西域的大道上,又因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为汉唐时期成纪县址,其地正处大陇山西北坡下的葫芦河中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因此,这里在古代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汉唐时期,以通商贸易为契机的中西交往,通过丝绸之路沟通,这条路线是从今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经宝鸡,到陇县,向西通过大陇山后,进入秦安境内,从今秦安县陇城镇取捷道,经古略阳城(今蔡河村)和今五营乡邵店村(大地湾遗址所在地)进阎家沟,过中山乡簸箕村、叶堡乡三棵树,沿梁而行至叶家堡进入阳兀川,到达成纪,再西行十多里至郭嘉乡马峡关(马峡村),过关翻山后,进入甘谷县,沿渭水继续西行。“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纪成为甘肃省最早的集镇,陇城为关中越过陇山的第一重镇和历代政治、军事要地。这条道路经过的略阳川和阳兀川也是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由于历史交通方便,促进了秦安县历史商贾贸易的发展,逐渐养成了秦安人出外经商的习惯。
6.秦安为历代州、郡、县、道治地。
秦安境内州、郡、县、道治长达2000余年,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为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成纪县治地。唐代的秦州曾迁阳兀川。县城东北清水河谷的陇城曾是西汉街泉县,汉凉州刺史部、陇县,三国、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陇城县,政治、军事地位非常重要。今南小河谷的古城川为西魏、北秦州安阳郡治安阳县治地,北周的交州安阳郡安阳县治地,宋改名为腊家城。今清水河谷五营乡蔡河村附近,为西汉略阳道治地,至今这里有“大城”之说。据明《秦安志》载,今莲花城附近曾为显亲县治地。今秦安县城所在地兴国镇,宋代为寨,金正隆二年(1157)始设县,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已有近840余年的历史,也是一座较为古老的城镇。
可见,历史不同时期,在今县城内设置的州、郡、县、道均在几条河谷川道,尤以略阳川(今清水河川)和阳兀川(今郭嘉河谷)最重要,其次为县川和安夷川(南小河谷),其他建置均为异名同地。而且庙底沟、马家窑、半坡、马厂等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川道。故此近、现代史地学者把秦安的略阳川、阳兀川和安夷川称为古代陇右著名文化河谷(陇右文化河谷有四个,其中三个在秦安县),把秦安古代在这三个河谷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称作为“秦安的三个河谷文化”。
7.秦安古今自然景观众多。
明《秦安志》把秦安县的自然名胜列为“八观”、“十咏”;明《巩昌府志》和《秦州志》将秦安名胜标为八景;清乾隆年《直隶秦州新志》把旧志中的名胜内容选择为“八景”,有些在原景色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色彩。
境内自然景观有黄土山梁、峡谷、河谷、川道、清泉等。县内最大的、带有神奇色彩的葫芦河自北而南纵贯全境,经过了四峡三川,即锦带峡、安伏川、玉钟峡、阳兀川、锁子峡、县城川,最后出下王峡汇入渭河。旧志记载的秦安“八景”、“十咏”在这一带较多,称葫芦河经过的地方为“陇川九曲”,展现了葫芦河弯曲多变的形象;“玉钟石蕴”所表示的就是玉钟峡的白蛇蝙;“锁峡秋光”展现了葫芦河流经的锁子峡秋天特有的景色;葫芦河一带古今一直盛产瓜果,称为“陇溪春色”。如今从郭嘉至郑川30多公里的川区,以桃树、苹果树为主的果树连成一片,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争奇斗妍,远远望去,一条粉色灿灿的彩带蜿蜒葫芦河两岸,引来游人观景赏花,摄影留念,使“陇溪春色”更加绚丽夺目;夏秋之际,瓜果成熟,这里的“阳崖五出”和“印台云锁”均为葫芦河流经下王峡的天然景色。
秦安县城周围四山环抱,东面是全县中南部最高的中山梁(九龙山),明《秦安志》称为“九龙庭秀”,山下有“九龙湫窟”;县城西面为千户岭和高峰云雾山,称之为“墨土嘉禾”。另有王窑云台山(俗称高庙梁),有“盘龙山”之称;县城南面是云山梁(俗称黑骨堆),县城北面的王铺、郭嘉、吊湾一带是有名的神仙梁。
二、秦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当前正值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活跃,旅游事业蓬勃兴起,为使更多的人了解秦安,认识秦安旅游特点和自然风貌,应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笔者对秦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
1.以伏羲文化资源为“龙头”,积极开发秦安旅游资源。
秦安既是伏羲的生地,又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即真正的“羲皇故里”。弘扬伏羲文化也就是弘扬成纪文化,成纪文化,即以秦安为主的古老历史文化。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大力宣传伏羲、女娲诞生地,宣传伏羲、成纪文化,提高秦安的知名度,吸引国内游人及海外人士来秦安观光旅游,对进一步开发伏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要做好有关伏羲、女娲、古成纪等民间传说的收集工作,更深层次地研究考证,挖掘伏羲文化资源。其次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期积极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如诗、词、歌、赋、小说、故事、音乐、歌舞、书法、绘画、戏剧等。其三是要创造条件,修建纪念伏羲、女娲的建筑物。陇城镇已建成女娲庙,很有必要在秦安县城修建一座规模较大的伏羲庙,塑起伏羲像。以伏羲内容为主题,确定一个县城标志,在城市一定部位树碑雕塑,永久纪念。第四是使“伏羲”、“女娲”、“成纪”、“两皇故里”等字样在县内各种产品商标、书刊题名、影视中出现,同时可在各类门店标牌上标出,起到宣传和吸引游人的作用。在做好伏羲文化资源的同时,根据秦安的优势,要积极做好现有秦安旅游文化特色的李氏文化资源、古战场文化资源、历史人物文化资源、古建筑文化资源以及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游人来秦安观光旅游,考察研究,寻根访祖,真正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势头,以此还可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发建设秦安。
2.继续开发建设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内同类遗址中地位较高,是天水市、秦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秦安的主要旅游地点,对于大地湾的开发建设,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有具体规划,但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很快实施,加之遗址远离县城,交通不便,致使这颗文化“宝珠”倍受冷落。真正成为旅游胜地,必须进行开发和建设。首先,按规划修筑比较正规的通往遗址的道路,改变游人“望而生畏”的状况。第二,尽快建设展厅、展馆,使大地湾出土的各种文物能陈列在遗址外,使游客和研究者能在实地看到。第三,搞好大地湾原始村落的复原工作,改变有迹无景的现象,提高旅游品位。第四,进一步有计划地搞好挖掘开发,取得更多的地下文化资源。这样大地湾遗址作为游游胜地,能吸引更多的游人。
3.制定旅游资源的发展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
根据秦安旅游资源的优势、类型和分布,城建部门在搞好城市和村镇规划的同时,与文化、交通、文管、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游游资源发展规划方案,确定近期开发建设计划,并有计划逐年投资,付诸实施。
第一,结合秦安县城总体规划和建设,把秦安县城建设成一座初具特色的旅游城,使其真正成为秦安全县的游览胜地。根据秦安县城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要继续维修泰山庙,雕塑、绘制名人像,同时可向东山延伸,绿化东山,在东山的堡子坪修建仿古厅台,点缀增色,也可在一定部位建造登山台基,方便游人登山旅游,俯瞰县城。
第二,在县城中心地带修建城区活动广场。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可在广场建造县城标志性建筑物,设立购物中心、旅游纪念品门店、新华书店、游乐场、摄影点、图书、展览、风味小吃店等公共设施,使来秦安的游人必到广场游览、购物,了解秦安风貌。
第三,维修和改造秦安兴国寺、文庙和文化三馆。兴国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历史价值很高。这两处古建筑在保护好现有建筑的基础上,尽可能逐步恢复原貌,或使原有的主要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此两处古建筑恰在县城中心地带,可与县城广场连为一个整体,使县城中心广场更加增色,旅游品位更加提高。同时可以改造现有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充实各类文物、史籍、科研成果和文艺作品,设立专馆、专栏展览。
第四,配合县城西侧310国道的贯通和立交桥的建设, 可做好葫芦河东岸滨河路的改造建设工作,并且绿化、美化葫芦河两岸,设立街心花坛、景点,或可规划建设小型公园,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都能跟上去,使城西的葫芦河两岸逐步形成滨河路特有的景色。
第五,进一步完善县城旅游设施和配套工程。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好县城交通的拓宽和砌铺工作,同时要做好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工作;其次有必要修建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改善住宿条件,吸引高层次游客居住、逗留游览。同时鼓励富商在城区修建高品位商场,继续发展秦安特有的小商品市场,逐步地改变秦安旅游环境和条件,进而带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
第六,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的需求。
第七,在其他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着重做好三国街亭古战场开发工作,一些基础设施必须定形定位。同时做好历史人物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工作,尤其是做好李氏文化人物资源的发掘工作。秦安是中国李氏发源地之一,在城区可修建李氏祠堂,真正改变有史无迹无景的状况,雕塑李氏名人或秦安其他名人像,吸引更多祖籍秦安的人们寻根访祖,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
第八,各乡镇的旅游开发建设,要配合山川自然景观、农业生产面貌和古遗址、古建筑以及交通道路的建设等进行,作一综合性的反映。只要积极宣传、弘扬、开发,秦安的黄土高坡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境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秦安可大致划分为一个旅游中心和三个旅游区。一个旅游中心即秦安县城,三个旅游区即葫芦河一线旅游区、清水河谷一线旅游区和山区插花旅游区。秦安县城包括兴国镇和郑川乡、西川乡、古城乡的一少部分,有310国道,靖天公路, 泾甘公路畅通。城中有中心广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以及有文庙大成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购物商场、影剧院等,城东有泰山庙建筑群、花果山、东山绿化带及刘家寺等,城西有310国道、 滨河路、新建公园、立交桥、葫芦河大桥等,城南有清真寺、可泉寺、娲皇神母宫、烈士陵园、庆华厂工业区等,城北有著名的兴国小商品市场、大众映南商业一条街、鞋帽城、蔡店工业小区等。城区四周均与繁茂的瓜果园相连接。葫芦河一线旅游区包括兴国、郑川、叶堡、西川、西城、王尹、郭嘉、安伏等乡镇,主要旅游线路大体沿葫芦河一线,有靖天等公路和310国道畅通。反映了以秦安县城郭嘉镇、叶堡镇、 古成纪、阳兀川、玉钟峡、锁子峡、下王峡、腊家城、郭嘉至郑川60里桃园、苹果园以及葫芦河等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相结合的特色。
清水河一线旅游区包括陇城、五营、莲花三乡,有张莲公路畅通。以大地湾遗址为重点,向东有街亭古战场、女娲庙、陇城故城、略阳故城、常营公园、乱骨堆等,向西有徐家城、莲花城、三台堡、雷祖庙遗址、田家寺、古巴川遗址、雁掌坪遗址等,向南有苏家峡水库等。
山区插花旅游区均为前两条旅游线的分支,沿靖天公路,北面有神仙岭,南面有黑骨堆等;沿泾甘公路,东面有九龙山、五女峰等,西面有千户岭、云雾山、云台山等。这些旅游景点的布局、数量、质量以及通往旅游点的交通等,在今后要做很多的开发建设工作。
4.成立各类旅游文化研究组织。
对伏羲文化、成纪文化、大地湾文化、李氏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各类旅游文化进行研究考证,树立旅游的意识和观念,发挥专业人员和爱好者的积极作用,积累各种资料,编写各类文章,创编文艺作品,使秦安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找到科学依据,通过进一步的开发建设,逐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追新、猎奇、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总而言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水平,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结合经济建设配套进行,力争分期投资,保证规划的落实,改变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的面貌,同时认真搞好现有旅游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使秦安的旅游资源与天水市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加强与平凉地区、定西地区,甚至省外旅游业的横向联系,进一步提高秦安在全省、全市旅游地位,使秦安成为更多的海内外“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和各类客商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