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论文

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论文

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胡维芳

(江苏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 师范生职业认同是师范生对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肯定性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人选择师范专业的动机、师范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师范生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声望的看法等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动机,影响着职业认同的水平;师范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着职业认同的高度;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强度;师范生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形成;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声望的看法,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发展。

关键词: 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目前,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都十分关注教师的职业意识、使命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师范生在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未来教师队伍中的主导力量。根据近几年师范生选择专业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并不是由于自身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兴趣而选择就读师范专业和从事教师职业的。据张芬只等(2007)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发现,师范生明确愿意从教的仅占35.6%。[1]王李艳(2018)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2]大部分师范生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不高,职业的适应期延长等问题突出,对教育改革尤其是职业教育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一般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3]它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对该职业正向评价的作用,也有个人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的作用。[4]那么,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师范生自身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表现为认为自己将来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并从中找到乐趣的心理倾向。因此,作为师范生,只有具备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才能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最后进行更加充分、全面的职业准备。[5]

目前,教师职业认同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国内学术界对师范生职业认同这一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人员不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国内外已有的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等对其职业认同形成过程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结论。本研究尝试以职业认同理论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参加师范生职业认同问卷调查的285名有效被试中,选取6名(其中,职业认同度高2名、中3名、低1名)师范生为访谈对象,旨在深入探究职业认同形成的因素对师范生认同未来教师职业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和培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奠定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刘海16岁时到扬州学习玉石雕刻,拜扬寿宝和戴微微两位颇有名气的宝石雕刻大师学习技艺,最初从雕刻中国元素龙开始,再到后来学习雕刻人物,刘海通过刻苦钻研,形成自己的风格。但玉石和蓝宝石的硬度存在巨大差异,这对刘海的雕刻技艺是一个挑战。经过多次琢磨和反复研究,刘海完全掌握了蓝宝石雕刻要领,并在近几年的宝石博览会和国内一些大赛中多次获奖。刘海直言,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使得他有了更加细致的雕刻技术,更有了继续从事蓝宝石雕刻的底气。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参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和《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项目调查表》调查的285名有效被试中,选取6名师范生作为访谈对象。[6-7]为尊重受访者隐私,6名访谈对象均由代码表示。其中,A:男,高认同;B:女,高认同;C:女,中认同;D:男,中认同;E:女,中认同;F:女,低认同。

访谈结果显示,学校在培养师范生的从教意识、从教技能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A、B、C的职业认同度较高,他们都认为学校对他们的专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A同学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寻求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帮助。但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致使部分师范生未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使他们能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被访谈的6名师范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师范专业实践课少,理论课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纯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不起兴趣。

(二)结构化访谈

根据上述两个问卷的调查结果,结合学术界对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因素,访谈A、B、C、D、E、F。访谈提纲是在征求专家意见后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请问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师范专业”“在你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有没有关键的或者很特别的事件”;(2)“你认为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学校在对师范生从教意识、从教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手段”“学校应该给予师范生什么样的帮助”“学校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加强或改进哪些专业技能的训练”;(3)“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你会向谁求助、这些问题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4)“你对教师目前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怎样看的”;(5)“你的家庭对你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态度是怎样的,给予了哪些支持和帮助”。

(三)程序

访谈前填写一份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项目调查表,并自我评价。访谈时征得被试同意,全程录音,共计70分钟。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生的入学动机

在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上:A和B同学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在心目中很伟大,自己喜欢师范专业。A同学具体说是源自初中读《论语》中孔子对教师作用的高度赞赏后萌发长大后当老师的想法的。C同学是因为被调剂,对读师范专业表示不是很满意。D同学是因为高考分数不高报了提前批次,后被录入到师范专业的。E和F同学也是因为高考分数不高,没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了师范专业。

(二)学校对师范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学校方面是如何强化从教意识、训练专业技能以及建议”这一问题上:A同学认为,学校在专业技能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但应当抓紧对专业技能的训练。B、C同学都认为,学校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其很有帮助,但还需要加强。在D同学看来,学校教学手段比较贫乏,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少,在说课、讲课技能训练方面,一方面,没有安排说课、讲课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对备课(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方面的实际操作指导比较少。E和F同学也都认为,学校提供的实习和见习机会对其专业技能训练有很大帮助,同时希望今后应该有所创新。张晓辉等(2018)研究也发现,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支持对师范生职业认同、职业承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8]

(三)师范生所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问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时:A同学提到,他在实习、见习中碰到的问题是学生不服从自己的管理,他是通过与实习学校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来学习一些经验的。B和C同学表示,正处在大一、大二阶段还没有教学实践的机会。D同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太偏理论,实践性不强,上课艺术、课堂实践这些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到位。E同学表示,在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比较负责,都会悉心教导,基本上没有碰到棘手的问题。F同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上讲的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只有适应大环境,套用老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师范生对教师经济社会地位的看法

通过对比国外的教师教育,我们看到国外师范教育很注重师范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而目前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平均压缩到6~8周,学生实际授课时间为4~6周,集中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前进行。Goldron和Smith通过理论分析和推论的方法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是职业认同形成的唯一途径,职业认同需要在课堂实践中证实。[11]Sugrue分析了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提出实习教师对职业认同的默认和改变与教学理论有关。[12]Samuel和Srephens通过对两个南非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后指出:高师生的实习经历影响了他们职业认同的形成。[13]

(五)家庭对师范生从教的态度和支持力度

我国学者齐佩芳和薄艳玲(2007)也指出,国内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重知识轻技能;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类课程,轻视教育实践类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忽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5]杨福义(2017)的一项研究表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效能感对其教师职业的认同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14]师范生处于职业生涯的职前期,因此,只有不断改进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效能感,才能在专业学习中提高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影响因素

(一)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动机,影响着职业认同的水平

对285名师范生的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如果师范生有一定特长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对他们职业认同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在本案例研究中也发现,A、B都是班干部,带头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而E、F则较少参加各类活动。A同学是学生会主席,学生会期间的工作,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他做好教师工作的自信心。薄艳玲(2008)的研究也指出,师范生不同程度的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其对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差异显著。[9]何晓岩(2018)在对江苏12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兼职实习经历的学生职业认同感更高。[10]

师范生在校期间努力培养自己的某种特长并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这有助于他们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对其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效能感均有显著影响。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

余秋雨先生曾经给文化下了一个可谓全世界最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剖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定义,对比“看客文化”,实在为“看客”竟然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而悲哀。

本研究在对285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专业选择的动机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学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极其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尤其是选择师范专业更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一入学动机。因此,我们提出要严把师范教育入口关,让更多优秀的、愿意奉献教育事业的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是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培养较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师范生的有利措施。[7]

(二)师范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着职业认同的高度

本研究发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被调剂是影响师范生入学动机的两个主要因素。前者是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的最主要原因,说明了大多数师范生还是自己对师范专业的热爱和感兴趣才就读师范专业的,并相信教师职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师范生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在本案例研究的访谈中也得以验证,如A同学是认同孔子对教师的认知而选择师范专业的,孔子针对学生提出的“国家为什么要养着那些也不耕作、也不织布的老师?”这一问题回答到:“老师们上能培养臣子效忠君王,下能培养庶民侍奉长辈。”从中可以看出A同学对教师职业有着较高的信仰。B同学也很喜欢今后将从事的教师职业,A、B两位同学的职业认同度都很高。而被调剂的原因,这个占总人数的23.86%。有很多学生都是出于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分数不高而调进师范专业的。另有部分师范生是出于对师范专业不是最喜欢,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水平不高,如E和F同学,她们因为分数不高而被调剂,都是被动选择师范专业,其职业认同度也处于一般水平。也有部分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了认识和态度。

在春季的“大麦黄”和秋季的白露前一星期,使用1次杀纤毛虫的药物,隔日再用1次消毒药物,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三)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强度

“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广大职工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章,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关于“如何看待教师目前的经济社会地位”这一问题上:A同学认为,教师经济地位算是中上水平,同时感到国家对教师的优惠政策很多,所以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较高也是他考虑师范专业的一个主要原因。B和C同学认为,教师职业的工资待遇还不错,比较适合女孩子发展。D和E同学认为,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较高,这也是大多数师范生选择读师范的一个主要原因。F同学认为,教师的经济水平一般,但社会地位还是较高。

在提及家庭对他们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态度和具体支持这一问题上:六位同学都表示家庭在对自己选择师范专业这一问题上是比较支持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支持。

那些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据说傣族法典中有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其实未必是宗教例条,不过傣族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罢了。气温高,一天要冲几次澡,种水稻,泼水,浴佛,还有划龙舟,哪样都缺不了水。我在一本小册子上还看到,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里专门写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就地球的。确实,傣族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四)师范生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形成

访谈中发现,师范生在选择师范专业的过程中,家长的决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在我国,家长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收入不错,社会地位较高,是女孩子不错的职业选择之一。因此,较为鼓励子女报考师范专业。已有调查也显示,女性的职业认同度普遍高于男性。[6]所以,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女孩子适合从事教师职业这种观念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子女,影响到孩子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本案例研究中发现,6位受访者的家长对他们读师范专业也都持肯定态度。在对285名有效被试的调查中也发现,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家庭的支持度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

(五)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声望的看法,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师范生择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随着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国家对教师行业的补贴优待政策,如带薪休假制度等都是促进学生选择师范专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大多数师范生也更加坚定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进而提升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在本案例中,职业认同度高的A、B、C三位同学都是因为看好教师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而选择师范专业的。在对285名有效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和发展影响显著。[7]

四、结语

学者饶薇(2010)针对江西省三所高等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得出,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15]王李艳(2018)研究得出,个人因素、专业特点、社会因素和传统观念、国家政策,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得出,个人的入学动机、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家长的支持度、教师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发展、水平高低、强度大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动机,影响着职业认同的水平;师范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着职业认同的高度;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强度;师范生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形成;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声望的看法,影响着职业认同的发展。

柑橘缺钙症状。柑橘缺钙的症状多于6月份前后出现在春梢上,常发生在新生组织,当缺钙时生长点受损、根尖和顶芽生长停滞,根系萎缩,根尖坏死。新叶尖端发黄甚至变黑,最后枯死,叶片和新梢抽出困难,新梢短,叶小。果小、颜色发青,成熟期推迟,果皮薄,易裂果。严重时会落叶、枝梢枯死。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内驱力,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应该从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开始培养。师范生只有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将来所要承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芬只,郑高洁.河南省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中天学刊,2007(3):127-130.

[2]王李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2-55.

[3]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5):45-48.

[4]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8):1.

[5]齐佩芳,薄艳玲.关于培养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7):109-111.

[6]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等.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2010(5):152-157.

[7]胡维芳,黄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82-86.

[8]张晓辉,赵宏玉.实习教师支持对师范生职业效能、职业认同及职业承诺的作用[J].教师教育研究,2018(3):46-52.

[9]薄艳玲.髙师生职业认同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10]何晓岩.高职学生职业自我认同现状及群体差异研究——以江苏12所高职院校学生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5):8-11.

[11]Goodson,I.F.,&Cole,A.L.Exploring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Construct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1994(1):85-105.

[12]Sugrue,C.Student teachers'lay theories and teaching identities: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7(3):213-226.

[13]Samuel,M,&Srephens,D.Critical dialogues with self:Developing teacher identities and roles-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5):475-491.

[14]杨福义.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71-74.

[15]饶薇.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探析——以江西三省3所师范院校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10(2):66-68.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ocat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HU Wei-fang
(School of Education,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 positive evaluation in teacher's career in which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be engaged in the future.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identity of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the following factors are crucial in the identity:the students'personal motivation to enter a university;the students'special skills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group activities;the attitudes and support of their family;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in the classroom.The motiva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hoose to be a would-beteacher,the enthusiasm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eff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school all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the parents'attitude toward the occupation of being a teacher and the reputation of teachers also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vocational identity;the influencing factors;case analysis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教学诊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JYB015)

作者简介: 胡维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9)08-0062-05

[责任编辑 李 漪]

标签:;  ;  ;  ;  ;  

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