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论文_尹顺玉

浅谈轨道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论文_尹顺玉

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容易在设计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如,功能空间的单一性或是不合理性、人性化设计的缺失、缺乏地域性和艺术氛围、趣味性的缺失、一体化设计的同一性缺失、对于地域性特色彰显的不足。对此,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现有的问题,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设计理念,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室内空间;一体化设计

引言

近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的交通公共室内空间在设计上问题重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作为国人接受空间艺术文化的场所,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要更加重视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的设计。然而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的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及一些一线城市设计的人性化和多元化。因此对于加强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多样性和人性化是十分重要的。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功能空间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

国内一些城市早期修建的地铁空间内公共艺术品数量较少且形式较单一,仅限于浮雕、壁画等艺术形式,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比较匮乏,例如,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内的瓷板画、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内的不锈钢浮雕、南京地铁三山街站的搪瓷钢板壁画,虽然使用的材料不同,但是在表现形式上都采用了壁画和浮雕的形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单一性,公共艺术品的放置位置也大都选取在站厅或站台墙面,乘客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但乘客对于它们的关注度并不高。目前修建的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品的形式和位置较早期有了一定的扩展。

1.2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够

公共艺术所具备的开放性为公众的参与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其自身在形态上和视觉上应具备开放性的特征。目前,国内地铁空间内的公共艺术品绝大部分是由地铁建设部门委托专业的艺术家或设计师团队进行设计和制作的,公众参与创作的机会很少。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创作者们“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足,这些公共艺术品绝大部分是代表了政府或艺术家、设计师们自身的思想和世界观,对于公众在社会生活、公共权益、文化精神上的需求,反映的还不够深刻。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个性化”创作的作品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与公众产生共鸣。

1.3对于地域性特色彰显的不足

我国大多数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地理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地铁空间内公共艺术的介入对其展现和传播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公众要与城市文化与历史进行对话,一般会选择定时定点的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地铁空间中公共艺术的介入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非常便捷和丰富多彩的环境。例如,南京地铁宣武门站站厅墙面就采用了传统的漆画工艺来表现玄武湖明月当空的自然景象,营造出静溢的环境氛围;莫斯科的革命广场站,运用了不同材料的壁画,表现了抗战胜利、革命人物的王题内容,彰显了其站点的纪念意义。但是在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城币的地铁采用了模式化设计,使用的材料和设计手法都很雷同,如出一辙,对于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表达的不够准确,缺少鲜明的特征。

2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理想化探讨

2.1突出人的基本需求

不管社会进步到何种境界或是设计的发展走到哪一步,设计最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人服务。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首先的是要突出人的基本需求。作为地铁空间的使用者其最基本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是对于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快捷便利、舒适、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首先就是能够从设计的角度降低人们等待和乘坐地铁的焦虑感,其次就是对于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视觉的满足。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需求设计,都要首先突出考虑的都是人最基本需求。设计如果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达到又何来优秀设计这一说。

2.2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供室内空间设计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多元化,这包括表现形式、使用材料、创作题材和参与的人群等方面。公众对于地铁空间内设计需求己经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站厅、过道、换乘空间等基础空间。而室内公共艺术的设置也不在仅仅局限于壁画、雕塑、绘画等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上,很多乘客表示,希望能够在地铁空间中看到更丰富的艺术品,例如:摄影、书法、国画、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等。而创作和设计的内涵也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他们所生活的城币中的景色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同时也是在讲述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随着人们对审美设计的日益了解,审美的眼光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提升。就像斯德哥尔摩地铁空间内的公共艺术作品的题材就非常多元化,涉及到社会生活、历史事件、民俗风情、人文精神、科学技术、国家政治、宗教信仰等主题内容。

目前我国对于地铁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相对都是固定化的或者永久性的。但是对于像地铁这种使用周期长时间跨度的的公共交通系统,这种固定化的设计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远远无法满足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在设计公共艺术品设置、广告牌或立面装饰中选择一些机动性更强的设计。

2.3可持续发展的延续

“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在中国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运用上可理解为两种层次: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另一种是精神层面上的。在设计时不应一味地贪图“鸿篇巨制”或是用材的奢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厉行节约、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在用材上,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或者新型环保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不能再生的珍稀材料或是价格昂贵的奢侈材料。宗白华认为:“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应;化实境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是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的设计良萎不齐,多数创作在观念上受到了两方“功利主义”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仅仅停留在“中国元素”这一浅显的面上。“中国文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只有深入到国人的思维中,才能建立地铁公共室内空间的正确方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将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设计做到理想化,同时阐述了公共艺术在空间内展现的连续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性,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丰富的城市文化。国内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多作为亮化环境的陈设品存在于地铁空间。因此,在表现形式、所处的位置、作品材料和设计题材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走向云蔚都市——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南关站片区一体化设计[J].朱邦范.新建筑.2010(04).

[2]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J].徐正良,陈烨,何斌.时代建筑.2009(05).

[3]黄斌.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和过街通道的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施工[J].建筑结构,2013,43(10):84.

[4]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同步施工技术[J].龙炳生.建筑施工.2009.

[5]顾伟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l.上海:同济大学,2008.

论文作者:尹顺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浅谈轨道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论文_尹顺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