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目前各阶段的教育来看,德育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作为这一阶段“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们需要为这一神圣的职业负责,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负责,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观,引导学生培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 教学观
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塑造和培养学生美好人格及人生素养的关键一环。早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就已经推出了德育思想,他为学生开设的“文、行、忠、信”四门课中有三门皆属德育范畴,由此可见德育观在我国教育史上历史深远、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中学教师,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自己成为学生在青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他们在以后的现实生活环境下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会成就不同的人生,但是青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却是无法抹去的,也许某一时刻、某一瞬间,他们的心里会略过我们的身影,想起我们曾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片刻的温馨。这正是为师者最期待的回报吧,不求名,不为利,只为学生那一刻温馨的心灵,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以育人为乐
一方面,教师要以教书为乐。在笔者看来,中学教师是一个诗意的职业,在学生如花骨朵般的笑脸中,我们用勤奋体验人生的澎湃激情,用真心聆听教学优美的旋律,用快乐捕捉学生成长的瞬间,用爱心呵护孩子无邪的心灵。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雾霾层层,我们总是在教中成长,在教中快乐,也因这份快乐,我们感受到了育人的幸福,这是教书其乐所在。另一方面,教师要知育人幸福。也许有人会问,教师又苦又累压力又大,有什么好的?没错,作为教师,从客观来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学生的吵吵闹闹,要面严峻的教学压力。但是,能为教书育人这一项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服务,难道不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吗!能够做好这一件事,难道不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吗!教师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份生活的意义在于在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以育其成人为乐。
二、德育教育中,教师应用爱心关怀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德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陶行知先生认为:不爱学生的老师,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那何为师爱秘诀呢?其一,爱心要远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往往忽视学生自立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考试成绩,这样容易让教书走上狭隘的教育之路。我们爱学生,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素质的培养,这是教育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要用情感去架设心灵的桥梁,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去引导其树立远大目标。其二,爱心要灵活。爱学生,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在课堂内外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教育,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够磨练学生的心灵,从而轻松快乐的学习文化知识。其三,爱心要细致。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让他感到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受教为主动求知,从而用心感知人间之爱。
三、德育教育中,教师应懂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书山学海上温暖的阳光。在德育中,作为教师就应该把自己当做一名船长,把好了船舵,带领着学生扬帆远航。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学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者。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学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以身作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为师者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重视和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情操,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水准的师者。其次,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为师者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播,要学会增加见识,多学才艺,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懂得激励学生。激励往往是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只有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震撼和感动,学生才会学会自我调控,心灵之花才会努力盛开。
四、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会巧换角色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但在目前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职责仍然因循守旧,师生角色依然固守陈规,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学而学”,师生关系保守。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与几千年师德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导致对新课改理念的接受与运用反应迟缓,难以跳出固有模式。所以,只有教师学会巧换角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德才才能事半功倍。
教书育人一直被誉为延续人类文明最崇高的事业,但教书育人不只是要“爱岗敬业”那么简单,我们的责任是在智育中贯穿德育,在教学中培养人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心灵的护航者。
参考文献
[1]兰勇 谢登科 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建议——建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
[2]鞠淑范 吕世丹 论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J].中国报业,2015,(12)。
论文作者:许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心灵论文; 这一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书育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