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报告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报告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研究报告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中国论文,实际出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逐步开展起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对企业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项活动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由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民办企业发展,由工业、交通企业向科技、商业、金融企业和服务行业发展,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一些企业开展了这项工作。从1988年至今,已成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13家省级企业文化社会团体。一些行业如煤炭、冶金、机械、汽车、化工、石油、航空、医药、烟草等工业以及林业、铁路、邮电业、商业、旅游业等部门,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坚持数年、取得成效的企业。

我国的企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些优秀内容已被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应用于企业管理。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在企业管理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出发,在继承和进一步深化这些经验的同时,又引进了外国学者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企业文化”的概念,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业和企业来看,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是: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重视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改进和创新,企业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职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改善了企业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强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在初创阶段。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或者只是初步有所开展,而有成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仍属少数;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虽有大量文章发表,有关专著和文集已有百余部,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和其他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更没有条件形成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体系。

二、为了便于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应对企业文化的含义有一个大致的通用的说法。我们在调研中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提出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认识,作如下表述。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所谓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而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是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习惯风俗等。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贯穿在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推销,以及职工思想政治及技术培训和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

总结十多年来的多方面的经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总的原则应该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三、要重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的企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企业。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都要坚持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都要坚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讲求职业道德,赋予这些优良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它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要积极培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新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公平观念、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人才观念、科技观念、改革开放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则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是企业倡导、职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能理解的一种企业群体意识,是能够长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精神力量。企业精神一般是用尽可能简练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述。企业精神的确定,要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反映时代精神,又要表现出本企业的特色。既要体现企业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又要集中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意愿。

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应该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困难和成绩面前,它都可以转化为职工团结拼搏、创新进取的强大力量,产生企业文化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即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和塑造企业形象、面向社会的辐射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到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推销的全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精神力量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必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社会主义企业应该遵循的原则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能够把握机遇,调整目标,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

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都有为实现资产增值而制定的企业目标,即在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数量、质量等经济技术指标,要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职工能自觉执行严格的规范化的生产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还有尽可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合理的劳保福利设施,以及优良的企业作风、行为习惯,渗透到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上的企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应该强调的是,质量管理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企业把质量管理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使企业走上了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纷纷采用文化手段。企业领导人体会到,“企业形象靠文化来塑造,企业声誉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素质靠文化来提高。”成功的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促进了产品销售,增加了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为社会提供优良产品和售后服务作为比利润更高一层的追求,结果是既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又赢得了更多用户,因而带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对国家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些企业讲究商标文化,使产品改进工艺和装潢设计,增加科技含量,突出情调趣味,追求名牌效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要、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创造了可观的产品文化附加值,值得广为提倡。

五、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一个特色。它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扩大视野,强化文化氛围和物质条件,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在企业更具体化,更有成效;有助于在“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取得劳资双方的共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协调、和谐和互相理解的氛围;有助于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传统和优势,强大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都对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六、企业文化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一种实现形式,这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和西方企业文化的本质区别之一。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坚持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仍然必须保持和发扬。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人。在非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里工作的职工同样是国家的主人,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权利和地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而不容侵犯。这些企业只有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尊重和爱护广大职工,依靠他们发挥其积极性,才能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办好企业。

在公有制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主体都是工人阶级,是包括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和私营企业主以外的管理者在内的工人阶级整体。企业文化要充分反映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我国许多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经验。比如有些企业把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的特色体现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哲学、行为准则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民主权力的实施。有些企业坚持不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生产班组自主管理活动,产生了良好效果。许多企业注重培育职工个人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的主人翁精神,造就堪称一流的职工队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才视为企业的资本,把人才竞争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他们高度重视发现和使用人才,吸引和培养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各种职工培训和业余教育活动远比以往普及和兴旺。许多企业致力于生产、环境、生活福利条件的改善,尽可能把企业办成和谐、舒适、整洁的“职工之家”。

企业普遍开展了群众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业余生活和文体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抵制市场活动中出现的不健康的东西滋生和蔓延;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企业凝聚力;还可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七、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有参考借鉴价值,应该认真研究吸收,但不能不问三七二十一照抄照搬。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不是西方的东西,而是那些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那些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深厚根基和宝贵资源,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的企业文化所存在的本质区别,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西方企业文化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中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则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基础上的。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企业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共同发展。西方企业文化也强调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但改变不了其雇佣劳动的性质。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则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倡导工人阶级勇于奉献、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大胆实践,积极提倡,力戒形式主义,讲求实效。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企业的领导人和思想文化工作者,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了解有关基本知识。在企业党委和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发挥企业党政工团的作用,齐抓共建。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要积极发挥倡导作用、组织作用和示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扎根于班组,落实到个人,职工群众要成为企业文化实践的主体。

进一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倡导,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有必要尽早把它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企业文化研究要面向企业、面向职工、面向现代化,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及时发现典型,实事求是地总结从企业、车间、班组到地区、行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各种传播媒介要重视和搞好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实践经验的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尽可能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标签:;  ;  ;  ;  ;  ;  

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报告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