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候,进一步认识教育工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的巨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工作,每一项都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也正是对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而学校教育自身的一些特点,又使它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进行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比起其他系统来,显得更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到五或六年级,从初中到高中,每一学期,每一学年,也就是受教育者的每一年龄阶段,应达到什么程度,应掌握什么知识,应形成那些观念和品德,都有非常具体、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不仅把精神文明具体化了,而且还要逐一落实到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
(二)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不间断地一批接一批地培养着我们的新一代。前一批学生毕业了,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同时后面紧跟着又有新的一批学龄儿童进入学校。就是这样,年年有人走出,又年年有人走进学校,从不间断,从不停止;而且这个阶段正是广大青少年成长发展极迅速时期,正是思想品德、行为意识、知识技能、身心发育打基础时期。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正是通过教育,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懂做人道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走向社会,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投入现代化建设中去的。
(三)学校教育有一支庞大的专门的工作队伍——教育工作者,包括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管理者。我国现有一千万左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有近百万的高校和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同时,还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意识,同时又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学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等。总之,他们从事的工作,正如《决议》所说,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四)学校是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为其基本特点的,不仅教学工作是这样,思想政治活动、课外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活动,也都如此。此外,学生还有他们自己的组织——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这是少年儿童和青年学生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广大青少年正是通过学校里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养成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的观念,把个人与集体、与民族、与祖国联系在一起,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又从集体那里得到关心帮助和激励,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真正地、切实地抓住这些特点,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这些特有功能,把精神文明关于理想信仰、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心发展、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各种要求,对我们的后代,从小就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灌输、引导、启发、教育,送到心灵深处,化为他们的坚定信念、行为习惯、智能体能,这个基础打好了,对人的一生都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当他们一旦学成走入社会,就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和推进力量。学校教育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最坚实、最广泛、最可靠的基础,为我们国家民族新生一代的成长与做人,打下最坚实最美好的基础。学校工作搞好了,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有更新的气象出现。这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自不待言的。
以上说的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有许多方面目前我们还未做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在教育工作中也有明显的表现。教育的战略地位在许多地区还没有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的投入离实际需要的最低限度还相差甚远。按照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数4%作比较,1995年我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6%,甚至比1994年还少0.06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个0.06),它的含量是30多亿人民币)。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一是学校公用经费长期过低,相当多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陈旧、短缺,有的地方甚至无钱盖校舍,孩子入不了学;其二是教师待遇低,使教育工作缺乏吸引力,一些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现有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外流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建设上不去,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就没有保证。
教育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比较严重,学校只抓升学考试,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忽略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都是于精神文明建设不利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教育工作来说,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具体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在思想上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加大教育方面经费投入,切实解决教育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要千万百计使我们的教育经费财政性支出在2000年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没有必要的财政保证,许多任务就要落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难以实现。
第二,进一步改善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面临的是全新的形势和全新的环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这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好的外部环境,也是广大师生受到教育和鼓舞的强大力量。但同时,正如《决议》所说,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和环境以及社会精神生活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对广大青少年起着消极腐蚀作用,一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东西屡禁不止。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全社会的努力。当然这绝不是说学校只能消极等待社会大环境搞好了再做自己的工作。正是有这样的大环境,学校更要加紧做好自身的工作,以抵制、消弱社会上对学生的种种消极的、不良的甚至有害的影响和作用。
当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优势和特长,努力按照《决议》所要求的,踏踏实实,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步骤一步骤地去做。这里有两个重要环节要把握住:一个是学校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了好领导班子,才能全力以赴,抓教育教学改革,调动起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科学、身心发展的素质。另一个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有本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界上没有一座大厦根基不牢而能长期矗立的。学校教育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打基础的。让我们做好这项工作,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