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_世界经济论文

2001年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_世界经济论文

2001年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不确定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增长在达到周期性高点之后将趋于放缓

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高达4%以上,为近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超过5%,欧盟经济增长可达3.5%,日本经济增长为1.5%左右;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高达7%以上,南亚经济增长接近6%;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增长为4%,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超过3%;中东欧地区经济增长将超过4%,俄罗斯经济增长高达7%。

2000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美国经济增速的进一步加快、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大幅反弹,以及各地区经济形势的普遍好转。其中既有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时的低谷复苏回升的周期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也包含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根据以往世界经济增长所呈现出的周期性波动起伏的变化趋势推断,世界经济增长在2000年达到周期性高点之后将趋于放缓,而近来美国经济增速的显著放慢则进一步增大了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可能性,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至少回落0.5个百分点,到2002年将放缓到略高于3%的水平。

美国经济增速放慢将拖世界经济后腿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其实力地位也不断增强,已占全球总产出的1/3,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增长放慢虽有助于缓解其国内的通胀压力和减少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但却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并因此拖累世界经济的增长。

首先,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将导致其进口需求以更大的幅度下降,从而使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不利影响,其中尤以拉美和东亚为甚。拉美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最高,对美出口下降不仅会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慢,而且会造成贸易收支困难并影响到货币的稳定。东亚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靠出口带动,而对美出口又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美国进口增长下降将直接影响东亚经济的复苏势头。

其次,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将导致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下跌,从而将进一步抑制美国的进口需求。实际上,近来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有所回升。而一旦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就有可能急剧下跌,从而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因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而受挫,经济增长也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汇率下跌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资本流动,促使国际资本大量流出美国寻找新的投资场所,从而导致美国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并有可能造成全球股市的全面下跌,国际金融市场也将出现新的动荡,世界经济增长必将受到新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加剧将继续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攀升,9月份原油期货价格一度飙升到每桶38美元,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欧佩克组织一揽子平均原油价格也连续数周超过每桶28美元的高限。石油价格高涨虽未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也引起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为缓解油价继续上涨的压力,欧佩克组织连续4次增加了石油产量,其他产油国也在高油价的刺激下扩大了生产,美国则在9月份宣布动用30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以缓解冬季取暖用油的短缺状况。在石油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石油需求量也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有所减少,石油供求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11月份全球石油日产量达到7890万桶,超过了冬季7770万桶的日需量,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从12月初开始连续下跌,原油期货价格已跌破每桶25美元,而欧佩克油价也跌至接近每桶22美元的价格低限。

虽然目前石油价格已经开始回落,并且有可能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而进一步下降,但石油价格波动也将进一步加剧。一方面,随着石油需求的减少和油价的继续滑落,欧佩克组织有可能重新实施减产保价措施,使油价保持在其所确定的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区间内;另一方面,只要油价继续高于石油生产成本,产油国就仍有可能继续扩大生产。因此,在油价跌破每桶22美元底线之前,欧佩克组织很难实施有效的减产,而少量减产只会增加其他产油国的市场份额,不会起到阻止油价下跌的作用。一旦油价跌至产油国难以承受的低水平,欧佩克组织甚至其他产油国又会再次大规模减产,有可能再次导致油价飙升,从而加剧油价的波动。

世界贸易的高增长势头将有所回落

2000年,世界贸易出现了自70年代初以来少有的高增长势头,预计增幅高达10%以上。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所带来的全球需求的大量增加,是支撑世界贸易高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继续保持旺盛的进口需求,以及东亚和拉美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大量增加,对推动世界贸易高增长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元持续坚挺而其他货币普遍相对贬值,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

显然,2000年世界贸易高达两位数的增长是同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密切相关的一种周期性现象。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出现强劲复苏,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带动存货投资和设备投资加速增长,全球耐用消费品、资本品以及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促使世界贸易增长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趋缓以及存货调整周期和设备更新投资高峰期的结束,世界贸易增长在达到周期性高点之后,其高增长势头将有所回落,预计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为7%左右。

外国直接投资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证券投资发展很快,但外国直接投资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并且要比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等稳定得多。不过,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200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达到1.1万亿美元,其中4/5流向发达国家,投资形式以跨国并购为主。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企业兼并与收购浪潮迭起,并购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尚难以适应大规模跨国并购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增加。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应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国情适当调整外资发展政策,力争吸收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

2000年,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虽未发生大的金融动荡,但也出现了不少热点问题,说明潜在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甚至有所发展,并可能影响到2001年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一,主要货币之间汇率严重失衡,造成外汇市场动荡,突出表现为美元汇率持续坚挺,而欧元汇率一再大幅下跌,最低时跌至1欧元仅兑换0.82美元,比欧元问世时下跌近30%。亚洲货币也大多相对美元大幅贬值,有的甚至跌至亚洲金融危机时水平。

第二,全球股市动荡不安,尤其是美国高科技类股票暴涨暴跌,并引起亚洲股市的大幅下泻。2000年3月,美国纳斯达克股指在涨至5000点以上后出现暴跌,后又剧烈波动,到年底已跌至2300点左右,跌幅高达50%。美股下跌还诱发亚洲股市纷纷下跌,其中日经指数也跌出13000点的新低,而发生过金融危机的东亚各国股市也下跌20%到40%。

第三,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形成的大量银行不良贷款和巨额企业负债仍未得到有效消化,随时有可能引发新的支付危机和债务危机,从而危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又发生新的金融动荡。土耳其和阿根廷相继出现货币贬值和偿债危机,其根源仍是银行和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存在大量不利贷款和负债。金融风险的无处不在仍时刻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标签:;  ;  ;  ;  ;  ;  ;  

2001年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