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与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_现代社会论文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与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_现代社会论文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道德建设论文,价值观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无视这一点,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分化和整合就得不到完整和科学的说明。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也是一种客观的和基本的事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的凸显直接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尤显迫切,同时也十分艰巨;二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该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一、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指道德价值观在不同代的人那里,主要是上下两代人之间,具体而言,是未成年人一代与成年人一代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在社会常规发展时期也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不仅有代际差异和代际隔阂,甚至有代际冲突。

从本质上讲,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就是道德价值观发生了代际断裂。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断裂首先表现在以“代”为单元的道德价值主体对道德价值的不同判断、解释和评价上。道德价值观本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但是,不同代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导致社会经历不同、价值立场不同,因而对同一价值对象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价值解释和价值评价。任何道德价值观都是由其所对应的时代所决定的,这个时代就是特定道德价值观的生长土壤和解释背景。“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情况均有差异,形成为不同的解释背景,价值观念以这样的解释背景为前提,因而造成价值观念在时代之间的冲突。”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无非是不同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在不同代的人的观念中的体现而已。时代的不同,造成了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裂变,也造成了不同代的人对同一道德价值现象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关于某种行为是不是文明行为,年青一代与成年一代就可能不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对1000余名40来岁的中年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的题目是:您认为在地铁、公共汽车上,乘客的哪些行为属于最不文明的?结果显示,中年人不满意程度最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包括: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搂搂抱抱,随意大声打手机以及当众化妆。据此结果,许多公交公司制作了文明乘车的宣传广告,要求乘客遵守乘车规范,遗憾的是收效不大。原来,问题出在年轻人对这些成年人认定的“不文明行为”并不认同。在另一项以东京都1000余名20来岁的年轻人为对象所作的同题问卷调查中,年轻人表示,在公交车上最不文明的行为是:抢在下车人之前上车,在车上吸烟以及乱扔垃圾或烟头。年轻人纷纷强调,这些不顾他人或明显污染环境的行为才是最不文明的,至于在车上亲热、打手机或化妆等,纯属“个人喜好”或“个人行为”,对旁人也不会产生任何妨碍——要是看不惯,那么掉转头不看便是,完全不必对年轻人的这一行为说三道四。对年轻人的这番表白,不少人摇头叹息,认定这完全是年轻人我行我素制定的“自我规范”;而年轻人反唇相讥说,成年人也是按照他们自己认可的“原则”来制定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可见,代与代之间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和解释是大相径庭的。这是道德价值观代际裂变的一种典型例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常常可以感受到的现象。

其次,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断裂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断裂互为表里、相互为用。一个时代的道德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迭而逐渐成为传统道德价值观,而传统道德价值观往往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加以传承的。此外,在传统社会里,尽管各代人有着明显的生理和性格上的差别,但大家基本上共享着一种文化和道德价值观,这种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具有同质性,并因此代代相传,绝少变更,老年人的道德价值观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具有统合作用,各代人共享一种因袭已久的道德价值观,各代道德价值观不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但是,在社会转型或社会剧变之时,传统道德价值观往往会发生断裂,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断裂往往又会造成道德价值观的真空或空白状态。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断裂通常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成年人旧有的道德价值观在新的环境下出现了断裂。在社会剧变的情况下,成年人已有的某些道德价值观及其更新要在“旧我”和“新我”及“新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艰难地完成,这一过程往往是要以道德价值观的断裂作为代价的。一是传统道德价值观在代际间发生了断裂。由于未成年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因此,成年人所代表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在年青一代那里可能会被视为阻碍社会前进的保守因素,进而成为被奚落、被批判和被抛弃的对象,传统道德价值观在年青一代那里开始出现断裂。这也正是年轻人常常被老一代人指责为“忘本”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断裂,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断裂,使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问题更显突出。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在代际道德价值观上有所体现,换言之,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某些问题,都可以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加以解释。罗马尼亚研究代际关系问题的学者康斯坦丁也曾明确地从代际分化的角度讨论过传统价值观断裂的问题,他说:“代与代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把一定的传统怎样变为行为的区别。老一代倾心于他们所献身的那个传统,他们寻找调整自我与民族历史关系的那个传统。青年一代则不然,他们继承传统为的是适应现实,以便于发展自我,而不是单纯为了传统。每一代人都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并试图把它强加于社会生活。成年人依靠他们创造的社会生活,坚持它并变为永久的东西。青年人则是生动活泼地富有生命力地去改变传统。这就是两代人的分歧所在。”

第三,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断裂还表现在社会主导道德价值观的实现机制上。成年人由于往往充当着社会代言人角色,就必然要将主导价值观灌输给年青一代。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单向的价值观灌输往往作用有限、效果不佳。因为“时代的特点是,一些价值居于中心,一些价值居于表层。价值的这种区别是相对的,一种价值对于一代人可能是核心的,但对于另一代人未必也是核心的。这就是价值的辩证法,它能够发现于各代人的联系中。一些价值对于一代人是最终目的,而对于另外一代人也许是一种手段。”社会价值观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使两代人对价值的理解具有很大不同,上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在下一代可能变得很不重要,这样,上一代希望将他们所奉行的主导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灌输给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非常困难。价值观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使人社会化的过程,这种社会化过程是通过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传承来实现的,但由于现代社会代际关系的特点,这种社会化过程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论者深刻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群体为了完全进入社会生活领域都必须进行社会化。这个过程主要是受教育的过程。成年人和教育者便自然而然地出于本能地认为,为了证实他们对社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们便把青年一代看成被塑造的主体。因此,青年人必须同化在成年人交给他们的一般观点和生活方式之中。青年人则一致地认为并相信他们自身可以成为独立的教育和社会化因素。于是,这便导致了成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成年人倾向于把同自己志向和生活理想相一致的规范和观点传递给青年人,另一方面,青年人则倾向于自己扮演独立的角色。”这样,成年人所倡导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代际传承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出现代际断裂。

二、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基本向度

探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其目的不仅仅是证明它的存在以及道德价值观在代际间的断裂,而是为了“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来弥合代际的裂痕,使我们的社会更成为一个整体。”因此,研究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目的,就是在承认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沟通和代际整合。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可以从三个向度进行,即对代际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以及对异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在这三个整合向度中,对代际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具体而言,对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和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是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整合,因为,不论是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还是对异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都是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和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整合的两种形式,它们归根结底仍然是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与成年人道德价值观之间的整合。因此,可以将对代际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称为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元整合”。也正因为这样,本文仅讨论对代际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

前已备述,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在道德价值观上往往存在着代际分化,而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如果超越了一定的度,则会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任何社会都强调要加强道德建设的根本缘由。因此,对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任何社会都是不可能熟视无睹的。相反,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也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任何社会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来实现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因此,完全可以说,任何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并不总是处于代际分化状态,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可以说与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如影随形,相互为用。一般而言,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及其相互关系,一方面与社会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还是处于社会常规时期有一定关联,即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更突出,而在社会常规时期道德价值观代际整合更明显,另一方面也与道德价值观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关,即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道德价值观代际变迁的两个内在逻辑环节。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对方道德价值观的整合,实际上就是一个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与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相互整合的过程。第一,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整合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由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相对于成年人道德价值观而言具有先行性,其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本质是求新的,甚至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与社会发展方向更相切合,而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相对来说显得更为保守,因此,虽然成年人一时对未成年人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看不惯”,甚至总是进行指责,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成年人却又往往步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的后尘而在实际上抛却了自己原来的某些道德价值观,逐步接受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可以认为,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整合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是在价值方向上的整合。第二,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整合于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及其特点本身又使其具有不成熟性和冒险性,非理性因素更多,而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总的来说更理性,经历过各种社会风浪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调整过程中更经得起锤炼,因此,成年人道德价值观逐渐取得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而使道德价值观实现新的代际整合。不可否认,不论是在社会常规发展时期,还是在社会变迁比较剧烈即社会转型时期,主导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总是成年人道德价值观,通常所谓“社会主导道德价值观”,更确切地说就是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整合于成年人道德价值观是在价值内容上的整合。

三、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如果说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本质就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断裂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就必然会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变得急迫而艰巨。正是因为这样,笔者才试图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角度来揭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与人们通常从未成年人因为出现了各种道德问题,来说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相比较,既在方法和视角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理论上要来得深刻。

那么,为什么说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既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日益紧迫,又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显得尤其艰巨?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随着现代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而必然发生的现象,而道德价值观最明显的代际分化往往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社会变迁最剧烈的时期。譬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了重大社会变迁,社会道德价值观随之也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尤其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甚至分裂十分明显,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冲突成了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各种以“某某代”命名的道德价值观共同体层出不穷,他们相互之间也发生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包括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在中国,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正好反映了当时天崩地裂时代中国的代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与对“新青年”的呼唤相联系、以新青年为主体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道德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国外道德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影响空前之大,在这一背景之下的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明显和广泛,以致代际冲突加剧,“代沟”之声不断。在社会转型之时,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冲突很容易被成年人将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问题化”,进而为所谓“价值观危机”、“社会失范”、“道德沦丧”、“一代不如一代”等等激愤的价值评价之词提供了无数生动而“无可辩驳”的实例,这些激愤之词实际上就是指向未成年人的,由此可以窥出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和代际冲突之一斑。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既深深地困扰着成年人,也使未成年人在道德价值观上出现前所未有的迷茫。

那么,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对未成年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一言以蔽之,它意味着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已经无可避免地摆到了全社会的面前。在代际差异最明显、代际冲突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未成年人道德状况最复杂、最“糟糕”、最需要重塑的时期,因而也是令全社会最关注的时期。这种关注最典型的形式就是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特别强调。何以如此?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将使道德价值观出现代际断裂,从而未成年人将无法传承和接续成年人的(包括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从某种意义而言,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如何更好地传承和接续成年人的道德价值观。试想一下,假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不存在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代际分化,那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还能成为一个问题吗?!谈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还有意义和必要吗?!显然,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之所以显得如此紧迫,主要就是由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这一在现代社会必然出现的现象所决定的。

同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还意味着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艰巨性。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作为一种必然现象,只有可能减缓或缩小,一般而言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缩小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减缓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冲突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可能消除代际分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而言,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一个既十分艰巨,又永无止境的过程。

四、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不可能消除的,但作为道德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反面,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并不意味着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就一定能够减缓或缩小,因为即使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实现着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时,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也有可能扩大和深化,反之亦然;更何况在复杂的社会价值观系统中,某些道德价值观实现代际整合时,另一些道德价值观却又可能出现代际分化,反之亦然。这种状况明显地意味着,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及其辩证运动构成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底蕴。也就是说,在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变得十分紧迫和艰巨的同时,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却始终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阐明,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具有三个向度,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实质及其根本落脚点,就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整合,以及通过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最终实现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导道德价值观的整合。这也就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深刻内涵。

当然,要实现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即实现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必须满足这种整合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信任和宽容。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对平等、信任和宽容的追求空前地强烈起来,这首先是由市场经济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说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以商品的等价交换为核心价值的市场经济,势必使市场主体都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和交换,这种平等首先是人格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内在地要求所有主体相互尊重各自的道德价值观和价值需求。过去那种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传统不平等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本质上是不适合的,也是不适应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还要求市场主体相互信任,这种信任当然是建立在公民社会和契约关系之上的。而宽容是社会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性。平等、信任和宽容还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体现。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其本质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或民主政治,平等、信任和宽容是民主政治的灵魂。同时,平等、信任和宽容与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是互为表里、相互建构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多样化,在现代社会是三位一体的。在几乎所有对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中,都显示了现代社会的未成年人对平等、信任和宽容的强烈渴求,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一个重大进步。未成年人对平等、信任和宽容的渴求反映了他们希望与成年人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代际关系,在道德价值观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宽容,实现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整合。这正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应追求的目标。

标签:;  ;  ;  ;  ;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与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_现代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