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版权产业及其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版权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版权产业的涵义
1.版权产业的内涵
所谓版权产业是指生产经营有版权属性的作品(产品)并依靠版权法及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具体地说,版权产业是指与复制、发行、传播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有关行业和收集、储存与提供信息的产业,即利用版权资源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版权是版权产业的原料资源。
根据美、英等国的版权和版权产业理论研究,一般地说,版权产业的主要组成行业包括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包括激光唱盘、视盘等)、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舞蹈、杂技、广告、工艺美术品、建筑艺术品、时装、计算机软件、信息数据库、数码通讯与信息高速公路等。这些行业的运行和发展与著作权法有着直接的联系。此外,在其他的一些部门中,版权也有重大作用。例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科研以及一些发行行业和生产用于受版权保护的生产资料设备的行业。在我国较多的人把版权产业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版权产业,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工艺美术、电影、广播电视等;另一类是新型的版权产业,主要指电子出版物、信息软件、广告业等。
2.版权的经济属性
所谓版权的经济属性,是指版权的财产属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主要包括下列权利:复制权、公开表演权、播放权、翻译权、改编权、汇编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注释权和获得报酬权等。版权的财产权权项将随着出版物载体制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的净收入为550.134亿美元,占美国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2.8%, 在同年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第二位(美国第一大产业是医疗卫生服务业,产值为687亿美元)。 版权立法的基本作用主要是为作者界定经济权利。上述版权的财产权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价值取决于下列六个因素:作者授权的专有出版权、有效地行使和实施这些权利、版权的限制、版权行使的期限、版权行使的范围以及这些权利如何适应出版物新技术的发展。
3.版权产生的基础
第一,基本理论依据。版权产生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人类需要获得前人的知识成果,因而社会有必要通过奖励著作人来促进对知识的寻求,促进对智力劳动成果的享受与保障。著作人作为自己作品的所有者如同其他任何财产的所有者一样,需要有一种决定自己作品被使用的时间和方式的权利,同时需要阻止他人滥用自己作品的权利。只有这种奖励或其权利的大小依其作品受社会欢迎的情况而决定,才是公平和合理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产生了给予著作人创作作品以补偿的思想。
第二,物质技术基础。版权观念的产生经历了原始版权观念和现代版权观念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版权观念的产生都是以印刷技术的发明为前提的。印刷技术特别是11世纪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印刷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第一次获得了大量复制与传播的手段,这时一些官府或民间印刷商为了垄断某些书藉的印刷和销售,阻止他人翻印,便开始寻求官方的保护,原始版权观念开始由此产生。活字印刷术经西亚传入欧洲后,德国人古登堡于1450年运用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了合金活字活版印刷术,使欧洲的印刷业和图书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469年意大利威尼斯参议会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专有出版权法令。因此,正如偾炜先生在其《书的知识》一书中所说,版权是“德国人古登堡学习中国人活字印刷术的直接产物”。
第三,政治文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仅仅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印刷和传播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作者获得作为自己作品受益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则有待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政治变革首先在欧洲出现。十七世纪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的革新。约瀚·洛克等人提出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人生来自由平等”思想,卢梭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康德提出了“作品不是一般的商品,作品是人格化的商品”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版权保护产生的理论依据。1710年4月10日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授予作者、 原稿买主于法定期限内专有复制权,以鼓励学术创作法案》即《安娜法令》。这是版权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行动”,它使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者第一次成为自己及其权利人的主人,它确立了作者有权控制和处理自己的作品,有权分享因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而带来的利益的现代版权概念。
二、版权产业的产生
1.中国版权产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就有了版权的生产和经营。宋神宗熙宁四年即1071年司天监下设“印历所”,专“掌雕印历书”, 保护历书版权, 元丰三年即1080年,官方对历书印卖的专控权曾经适当放宽,“降大小历本付川、广、福建、江浙、荆湖路转运司印卖……余路听商人指定路分卖”。宋朝政府的这种放宽不是对历书版权保护的放弃,而是将司天监对历书所享有的版权转让给了川、广、福建、江浙、荆湖等路的地方政府。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版权转让。元佑年间,杭州知府苏轼上奏朝廷,要求将废罢书市易务的一批书版赐给州学,印书出卖,每年收入280万贯。当时宋朝私人刻书买卖出现两类:一类称家刻,计45家;另一类称坊刻,计20家。
二十世纪初,现代意义的版权贸易在中国出现。1899年,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与严复经过多次协商,最后就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达成协议,译书院以2000元买下《原富》译稿。同时约定,书出版后,译书院再按2成版税付给严复。 这是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版权贸易。1935年,林语堂先生经其版权代理人美国小姐赛珍珠将其《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一书的版权卖给美国出版商,得版税6000美元。随后他又将其《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版权转让给美国出版商。
2.西欧版权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尤其是有关出版物载体及其使用方法技术的发展,版权产业也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近几十年来,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里,版权的经济意义已愈来愈引起世人的瞩目,版权产业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版权产业在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调研结果介绍,1997年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英国为2.6 %,荷兰为2.77%,奥地利为2.06%,澳大利亚为3.09%,芬兰为2.9 %,瑞典为7.5%。
版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美国在1977年就确立了。到了八十年代,版权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天,作为无形资产的版权产业产值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8%左右。 美国于1976年修改了1909年版权法,通过了1976年版权法,加强了版权保护。1992年美国版权产业的产值达到3250亿美元,1993年为3625亿美元,一年净增375亿美元。这些事实确立了版权产业在美国经济、 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也是版权大国。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英国每年的版权收入为180亿英磅,主要来源于平装书版权、合作出版版权、 书中形象使用权、翻译权、影视及录像改编权、报刊连载权和多媒体版权等。1996年英国对中国的版权出口收入为283.4万英磅。
三、版权产业的特征
1.无形性。版权产业是一种无形产业。版权是一种无形的工业财产,一种无形的工业资源。版权就像专利权、商标权、域名、商业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一样,在客体表现形式上是无形的,人们既不能用眼睛视觉到,也不能用皮肤触觉到,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版权与土地、汽车、房产、石油等有形财产的使用可以进行实际控制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的使用往往是无法进行实际控制的。但是,版权又的的确确客观存在,并在人类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可进行生产和经营,而且可以进行工业性生产和经营;不仅可以通过纸质出版、发行,进行工业性生产和经营,而且可以通过光盘、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新型出版方式进行工业性生产和经营,还可以进行版权贸易。
2.文化性。其含义是指版权产业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文化成果,发展版权产业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是创造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人类任何思维和劳动的成果都是通过一定的出版物载体记载、保留和传播的。由于版权与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成为提高、发展和增进文化传递的最重要的手段。尽管各国的版权制度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一种发展人类文化的手段,版权和版权产业在各国的作用却是完全相同的。发展版权产业为提高和发展文化提供了现实的手段。在版权产业中,作者、版权经营者既生产出作为经济活动内容的作品。又生产出作为文化财富和文化商品的作品,在这里,版权与文化之间架起了直接的桥梁,版权和版权产业是任何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3.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版权产业像其他产业一样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环节,其具体表现是作品创作(版权生产)、出版、发行、服务、版权贸易以及版权资源开发等。二是版权产业既是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产业。版权生产既是一项文化活动,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它是文化工业,很大程度上又是一项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三是版权产业是与许多产业紧密相联的。从作品对象看,任何记载人类历史长河中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的创造性成果都可以成为作品,成为版权生产和贸易的直接对象,因此,一切领域都与版权产业有关;从生产环节看,版权生产包括作品创作、作品出版、印刷、销售、版权贸易和服务,即版权产业是一种包括写书业、出版业、印刷业和服务业的综合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