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邓鸿飞

浅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邓鸿飞

四川兴川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的市政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和城市的正常运转。本文对道路工程如何进行质量控相进行了相关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 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很难实现完全的交通封闭,导致其其施工作业面较狭窄,所以其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量大、零散、连续性差。加上地下管线复杂,彼此干扰,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增大,其特点有:开工急,工期短;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原材料投资大;原材料投资大;质量控制难度大;安全文明施工难控制等。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的重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1)拌和:混合料的拌和分为路拌法施工和厂拌法施工两种(根据成都市安全文施工要求,本项目采用厂拌法)。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施工,在施工前都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给出的最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精确地测定各料斗的配料重量,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所拌混合料含水量、骨料级配、水泥含量均符合配比要求。为保证拌合质量,应先干拌数遍至混合料均匀,再洒水湿拌。拌和达到质量要求时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和灰团,且水分合适和均匀,无离析现象。如果不符合要求,应再拌和直至混合料均匀。

(2)运输:混合料一般采用自卸车运输。如果集中拌料点距摊铺地点较远,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雨布覆盖等保湿措施,防止混合料的水分蒸发,产生离析,保证混合料在碾压时有较适宜的含水量。

(3)摊铺:混合料在正式摊铺前,首先要设置好高程控制标桩,并通过典型施工,测定混合料的摊铺系数以及含水量的大小,以指导后期施工。在正式摊铺施工中要保证足够的松铺厚度,避免碾压成型后因压实厚度不够而在上面补层,后补层与下层结合比较困难,容易形成上下两层皮,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在摊铺整平过程中应设专人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补以新拌的均匀混料或补撒拌和均匀的细混合料,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混合料应在水泥的终凝时间内,尽可能早地完成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不得使用。

(4)碾压:混合料摊铺整平后,应及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作业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原则。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碾压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碾压完混合料面层全宽时为一遍,碾压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要碾压6遍~8遍。严禁压路机和一切车辆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面层上调头或行驶,保证稳定碎石表层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稳定碎石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严禁洒大水碾压。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加适量的水泥重新拌和,使其达到质量要求。整个碾压过程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且纵、横坡度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5)养生:当一个施工段碾压成型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可以采用塑料膜或湿砂进行覆盖养生,也可以采用洒水养生。但初期洒水养生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养护过程中用水冲走表层水泥浆,影响水稳碎石基层的质量。洒水养生宜采用小水量喷洒方式进行,避免养护用水在水稳碎石基层表面流淌。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稳碎石基层表面潮湿,并禁止其他车辆在养生的水稳碎石基层上通行(洒水车除外),以避免造成表面松散和产生龟裂。水稳碎石基层的养生期应不少于7 d。

(二)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控制材料的质量

1)沥青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采用A级石油沥青(业主指定了三种品牌:壳牌、中石化东海牌、中海油),因为该级沥青具有高质量、高粘度、针入度小、含蜡量低和低软化点的优点,而在中下层则应采用针入度更小的沥青。道路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但必须同时考虑改性沥青对施工工艺产生的影响;

2)集料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沥青路面使用的集料大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碎石规格不一,质量不等,针片状含量高,含泥量高等,这些问题会造成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大,直接影响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好集料的采购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集料的采购应注意以下几点:

集料应当尽量自采,如若条件不允许,则要选择集中生产的供材商,保证集料规格一致,质量稳定,同时保证产量上面能满足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

为了保证集料与沥青能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抗剥落性能,应尽量选用碱性岩石集料,如果只能采用酸性岩石集料,在使用之前应采取措施增强其对沥青的粘附性;

选用集料的基本要求:清洁、干燥、无风化、坚硬、不含杂质、规格标准、棱角分明和无针片状,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上面层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配合比的设计

级配的选取是一个矛盾体,通常为了拥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较粗的级配比较理想,但是级配过粗却会影响其高温稳定性,并且不容易控制。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因为其具有更稳定的抗车辙性能,另外还可以进一步适当提高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用量,最终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另外一点,沥青用量也不能忽略,因为其用量会对混合料高温性能有较大影响。

(3)施工

1)在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方应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调查试验,必须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各种原材料,不合格材料予以退回,坚决抵制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而影响施工质量;

2)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接缝平稳密实施工,对于防止渗水导致的病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还要从控制积水渗水角度来做工作,完善道路的排水设施,将水在结构层中的滞留时间降到最低;

3)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路基沉降而导致的各种质量病害,所以应当做好路基的处理工作,并对软土路基采取加固措施;

4)在施工中碾压必须紧跟摊铺机进行,因为沥青混合料温度越高越易压实;在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混合料压实,可获得较好压实效果;

5)混合料摊铺后,应尽快压实,因为其上表面与空气及下表面与下承层温度较大而易造成混合料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暴露时间不宜过久。

(4)加强维护管理

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专业性很强,同时其施工往往都是在交通量大的市区,所以应当切实做好维护管理的工作;全体人员应增强工程质量意识,努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市政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要完善工程监理制度,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扩大监理工程师的权力,强化其在工程管理制度中的地位,以保证市政沥青道路建设工作能够有序、高效、高质的完成。

三、有效进行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坚持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认真搞好工地宣传,严格技术交底,并通过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在现场指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队伍配备上坚持精兵强将上战场的原则,在施工中严格工序控制,以“四高”标准干好该工程,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高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创优。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设立工程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配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和专职质量检验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检查工作网络,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由会管理、懂技术、有施工经验的干部担任,赋予质量检查人员验工计价否决权。同时,行政领导必须尊重他们的意见,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严格制度,狠抓落实。制度落实是创优达标的主要途径,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八项制度即:(1)工程测量双检复核制度;(2)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3)质量责任挂牌制度;(4)质量评定奖罚制度;(5)质量定期检查制度;(6)质量报告制度;(7)施工质量签证制度;(8)重点工程的把关制度;

4、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现场所用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无合格试验单不准使用。各类厂发料无出厂合格证不准使用,并认真做好现场抽样复验,对每一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设计标准、技术规范不清楚不准开工,隐蔽工程不检查签证不掩盖,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办交接签证。

5、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计量涉及到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质量的好坏。为此,项目经理部按一级试验室的标准设置工地试验室,配齐专职计量人员,按照《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管理,强化全员的计量意识,使广大职工树立严肃的计量法规观念,积极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并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器具进行鉴定、维修、保养,以保证其精度。

6、施工现场成立测量队,负责本标段的测量,确保测量工作准确无误,并满足要求。测量队选用测量业务精、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工程上采用先进的光电全站仪及高精度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等仪器,严格按照测量工作的各种制度实施,做到观测准确,记录清晰,计算无误,换手复核,交接签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7、抓好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规则、标准施工,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在熟悉质量标准后做出样板工程,再全面展开施工,各工序衔接都要按标准要求交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直到达标为止。

8、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我们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承担的工程任务特点,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文明生产、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严格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并及时检查总结,达到有效地控制工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9、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最大限度地开展并行操作,组织好流水作业,发挥好专业队伍的优势。合理使用施工机械和机具,为保证工程质量创优提供物资条件。

10、主动做好施工中协作配合工作。在业主的领导下,与设计、监理单位真诚合作,共同把好质量关,在施工全过程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监督与指导。

11、建立内部监理制度。设立专职的内部质量监理工程师,各班组设质量管理员,各级质检人员在内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按规范要求在施工中执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总之,我们一定按照制定好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认认真真的执行,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整改,杜绝质量问题出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富强. 浅谈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J]. 企业技术开发.2008(5).

[2].楼国平 小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 科技资讯 2009.

[3].胡爱平 沥青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与控制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论文作者:邓鸿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浅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邓鸿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