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中学校 余静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规范的教学行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互动愉悦和体验成功的教学情景,使每位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本文就重在探究数学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与特点,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拓展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基本流程;鲜明特点;树立观念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拓展其发展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开发其创造力。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讲述数学知识和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加之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低。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创设生活情境:某公园的票价如下:每人30元,一次购票满45张可享受9折优惠。本班有42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了42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45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42个人,买45张票,岂不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提问,学生会对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索、解决过程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
针对初中数学抽象、枯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中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游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教学《分式的加减》时,可以设置如下的游戏:今天,我想让大家先来猜一则谜语:一片青草地,请同学们猜一种花?想一想,一片青草地没有什么?……对了,梅花(没花)。又是一片青草地,请同学们再猜一种花,对了,野梅花(也没花)。同学们真聪明!用猜梅花的方法很快猜出了野梅花。其实,我们学习也一样,学习一种知识的方法也可用在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上。就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式加减法,它可以由分数的加减法来类比学习。通过游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参与效果
参与式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谈论,彼此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和探究出数学问题的答案,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例如学习利用函数图象的相关问题时,教师提问:(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2)观察图中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还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以及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四、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 实数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1、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关于这点,我设计让学生观察新华书店图书摆放书的特点,并说说如此摆放的好处。这是提前两天让学生进行准备的课外调查内容。
2、对所学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相关概念的了解,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课前尝试找出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或标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异同。
参考文献
[1]李志华.刍议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05) :63.
[2]何自然.参与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技术, 2017 (08) :83
论文作者:余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式教学论文; 图象论文; 课前论文; 函数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