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鄄城县水库管理处 山东菏泽 274600
摘要:如何实现生态设计理念的有序结合是关键,在正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从理论和技术的方向入手,从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学的方向入手,按照可持续管理要求实施。只有完善合适的生态设计方案,才能确保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次探究中从生态水利的构建路线、生态水利的相关技术标准、施工建设控制、实现工程设计和水利工程的结合等入手,保证设计稳定性。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具体措施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以解决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为目标,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水利工程模式。实践经验表明,生态水利是一项长期且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为基础,尤其是其中的工程设计环节,将会对日后工程的建设和开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1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
根据生态水利工程的实际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形式和路线要求,特点如下:
1.1紧密性
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实际要求,需要明确项目的实际要求,根据制约性和实际要求等,需要了解其中的变量因素,按照紧密性的实际指标和要求等,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建设的项目要求,了解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联系,合理实施。
1.2连续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流域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等,进行具体指导。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消除生态水利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具体作用。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明确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一方面,通过对目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尚无明确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且由于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提出的相关标准也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比如目前针对生态型河流护岸工程的实际就缺乏规范性,而针对河岸修复方面的规定,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其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设计水平,同时也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地域较为宽广,各地区之间的地理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无法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规范,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也存在侥幸心理,并未针对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最终导致其所设计出的工程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甚至对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才匮乏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掌握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其掌握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但从目前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人才匮乏是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生态水利工程仍属于我国近年来新型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各大院校内,课程的开设情况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同时也缺乏具备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师,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人才的严重匮乏,无法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与水平。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实践经验,但从目前我国的人才储备情况来看,具备上述知识以及经验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十分稀少,阻碍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设计人员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较低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技术人员与工程设计以及建设人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从而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未能充分意识到生态理念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水利工程设计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均缺乏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缺少对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的处理经验,从而导致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态理念,因此未能发挥出生态水利工程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解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就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业而言,其前期准备是否充分与完善,直接决定了其后续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包括人员调度、材料准备、方法统筹以及器械完善,都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施工队伍不可直接开展相关的工程,而是需要先进行自然客观因素的分析与监察,针对现场施工环境、施工要求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后,出台完善的施工策略与方案,力求为后续的工程进行夯实基础。此外,仅仅明确施工方案是不够的,由于生态水利工程流程和步骤相对较多,所以还需要进行紧急方案的控制,才能确保工程妥善、顺利进行。
3.2要严格地把关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
生态水利工程除了原有的灌溉功能以及防洪功能以外,还需要在其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生态性”,进而充分完成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力求最大程度上完善项目建设。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要求,施工队伍必须做好施工图的完备设计,确保给予施工人员更为明确的规范与指导,切实保证工程建设有序开展。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量各类客观因素,如水体坡度、水力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等,出台多种建设方案,通过完备的纵向、横向对比,以求获得最好的建设效果。
3.3生态防洪工程建设
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其中最为有效的功用性即为生态防洪工程,其中内容包括了河道堤防设施、城市防洪工程以及城市景观一体化建设等。所以,对设计人员而言其任务不仅仅是完成防洪任务,还应当充分衡量其工程的美观程度以及生态要素,从而在完成应有的任务同时,还能维护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其符合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推进,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防洪工程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水利工程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达到更为一体与融合的建设目的,推动我国城市更好发展。
3.4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结合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还必须拥有环境工程的相关知识结构,推动我国生态水利工程更为契合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水利工程除了应当发挥其社会价值以外,还需要保证我国原有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只有借助生态水利工程这一抓手,才能全面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目标。所以,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量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自身运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力求将污染问题控制在最小范畴之中,保证其输出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3.5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设计人员要想做好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水利工程施工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法和利用保证生态平衡的有效政策,从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从而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应该考虑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且在每个环节都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分析,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河流的分布、影响水流的连续性、造成生态系统的相对静止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科学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秉承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并且为企业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秉承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以免生态系统在复杂的大环境下轻易受到干扰与破坏;秉承健康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和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打造一个和谐共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昌明.二十一世纪中国水资源若干问题的讨论[J].水利水电技术,2012(1):15~19.
[2]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1(8):245~246.
[3]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243~244.
论文作者:王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生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