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论文_罗小灵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论文_罗小灵

(三台县协和乡中心小学,621100)


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的阅读课的标准是什么?有专家认为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即“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崔峦曾撰文指出:“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朗朗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样的课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可见,阅读课中的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近日重读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悟:朗读指导不是也要经过此三种境界么?

王国维论述治学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词《蝶恋花》中的第三句,意在说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由此也可引出朗读指导的第一境界,这就是整体感知,要指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每拿到一篇新课文,老师就要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接下来用小声朗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扫平障碍、纠正错误,让学生边读边查工具书,扫清“拦路虎”,边读边思考,弄清课文写了什么,大致是怎样写的。然后可用开火车读或者接读(段、句)的方式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开火车读和接读的方式可以大面积地检查到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使教师心中有数,为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打下基础。

王国维论治学的第二境界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一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朗读指导的这一境界就是披文入情,指导学生读出情感。“情”是文章的命脉和灵魂,教师的引导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要引导学生沉浸课文的意境之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进行探究性地读。

这种探究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把握文章主旨,可抓住内容的精彩处来探究读。如教学《荷花》一文,怎样理解“一大幅活的画”?学生从作者对荷花形象姿态的描绘中领悟到: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图画,一池的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丽的画,更重要的是,一池的荷花是生命力旺盛的活生生的真实景色,所以是一幅“活”的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二是领会作者表情达意之精妙,可抓住语言的精典处来探究读。如《荷花》一文,学生读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觉得“冒”这个词用得好,便引导学生换一个其它的词来读读,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荷花的勃勃生机;当学生读到“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时,教师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一下“翩翩起舞”的姿态,从而感悟出荷花的动态美。这一境界读的形式应该灵活而有变化,既要有朗读,也要有默读,既要有个别读,也要有齐声读;既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既可以学生读,也可以师生共同读。要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一次有一次读的收获。

王国维论治学的第三境界 引用了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一句,这是治学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做学问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那么朗读指导到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时,就是对文章进行鉴赏品味。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比如《荷花》一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味,令人百读不厌。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其中有一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各种优美的姿态,读时要用语调及轻重音的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三个“有的” 要读得有变化,体现荷花的姿态各异。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朗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这样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用配乐朗读或声像同步朗读的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在画面与音乐声中,学生会很直观很形象地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丽,如身临其境。这样的朗读,更能品到文章的妙处所在,也更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一文中,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其实朗读指导也是一样,也不能当学生还未理解内容时就要求读出情感,还未悟出情感时就要求读出韵味,这三种境界是随着指导的深入而逐阶递升的。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文,朗读指导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只要是课文,即使是自读课文,也应达到第二境界-有感情地诵读和复述,而讲读课文,则应达到第三境界-读出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强海霞2010年8月.


论文作者:罗小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论文_罗小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