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效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谭红涛

文言文高效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谭红涛

谭红涛 陕西省洛南县华阳思源实验学校 726100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教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教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从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实践和效果上来看,学生读不懂文言文,不喜欢学文言文,老师在教学中是精读精讲,相当重视,付出很大努力,但学生过后即忘,教学收效甚微。本文就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效 教学方法 文言文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都采取的是“老师泛读,学生自读;老师逐字讲解,学生满书记载;老师简单分析文章,学生课后背诵;学生做作业巩固,老师批改”的“教师讲,学生听、记”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是单一被动的接受,缺少发挥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也就是学生缺少对文言文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害怕心理。尽管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但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大难题。

一、读是前提

体现在“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目标中。阅读浅易文言文,就是学习文言文要求从字、词开始。因此,通过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明确停顿、断句,感知内容。读的方式很多,可以听读、自主读、个体读、集体读,教师可以运用录音机、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听读课文,这可以加强直观性,如果没有朗读录音,也可以教师范读,但教师的普通话一定要标准,要有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划自己不认识或把握不准的字词,能读准字音、停顿。必须要求学生放声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可以营造很好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个体展示读,其他学生听、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再让学生集体读。总之,要多读,要读出激情,这样才会有“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通是基础

体现在“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目标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自己独立疏通文意,对不理解之处作出标记;之后让学生前后自由组合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如果还有疑惑,教师组织班级集体探讨解惑,老师适时点拨。字词疏通之后,可以让学生口头把文章的每句话用现代汉语说出来,把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讲出来,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摆出来。通过翻译句段,谈谈文章写法,说说自己的困惑,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既训练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

三、品是根本

在目标1和3中有体现,在“理解”、“背诵”中培养语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也是文言文“文”与“言”本身关系的要求。疏通了文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做进一步的品析。文言文的体味、赏析,要从作者本身入手,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理想主张,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从字里行间品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品析文中的美言妙语,品析作者的表情达意。品析的主要功能在于品赏、感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熏陶。通过品析相关语句或段落,能很好地品析出文章的内涵。

四、归是目的

在目标2和3中有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工作,把散在课文中的各类知识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如归纳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些实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一些虚词如“之”、“而”等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如何判断;归纳课文中出现的词的古今异义,如“妻子”、“亲戚”、“臭”、“谢”等意义的变化;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归纳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还有通假字等。文言文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分散的,学生容易忘记,要让学生把上面的知识整理归类,时常复习,并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五、练是手段

在目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中做了明确的要求。练习分为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内练习是对学生课内知识的落实,是对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检查。课外练习是对课内练习的拓展和延伸,既是对学生课内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又是看学生是否能融会贯通、灵活自如地运用课内知识,目的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练的过程中,可以把课内的文言文以练习题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做题中知道哪些知识点已巩固好、能熟练地应用了,哪些还没有记住、需要继续识记,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也可以用课外比较简单的文言文让学生练习阅读、翻译,如《曾子杀彘》、《杨布打狗》等,来看学生能否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还可以让学生读读《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或者《聊斋志异》这些书,由简入繁,逐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总之,课内注重基础,课外注重能力,课外练习尽量与课文知识点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成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文章节选。

[2]王文忠 《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

论文作者:谭红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文言文高效教学方法探究论文_谭红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