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急诊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效果。方法 根据检查方法,将100例急诊科患者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放射检查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检查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VAS和Mulleetr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以上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诊断急诊科患者,疼痛程度轻,检查效果明显,应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放射检查技术;急诊;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会错失黄金治疗时间,由此导致其他疾病,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采用放射检查技术对急诊科患者诊断,检查结果非常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科收治10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跨度为25-60岁,发病时间为2-6h;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跨度为26-62岁,发病时间为3-8h。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检查方法
采取常规方法检查对照组患者,主要检查项目是体温检测、血压检测、肝功能检测等,检查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病史和用药分析。使用放射检查技术用于研究组患者,主要检查方法是透视检查、CT检查、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等,要根据患者自身症状和病史做好诊断分析,要严格依据放射检查操作规范实施检查。
1.3 检查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价采用VAS评分和Mulleetr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大。对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SBP、SDP)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方法
全部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结果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卡方比较组间比较结果,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和Mulleetr评分比较
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VAS和Mulleetr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和Mulleetr评分比较(x±s,分)
组别(n=50)VAS评分Mulleetr评分对照组6.46±0.413.06±0.18观察组1.64±0.22*0.95±0.06*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的比较
检查结束后,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比较,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x±s)
组别HR(次/min)SpO2(%)SBP(mmHg)DBP(mmHg)对照组81.32±3.1588.22±2.32133.28±14.2288.76±11.25观察组75.46±1.45*92.86±2.65*120.36±14.25*77.56±8.75*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不同疾病类型患者都有收治,患者病情变化迅速,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休克等[2]。入院后,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获得有效治疗,如果患者没有获得及时确诊,非常容易发生生命危险[3]。为了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本次研究使用放射检查技术对观察组进行诊断,同常规检查方法相比,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不同的检查指标,主要包括HR、SpO2、SBP、SDP的变化。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Mulleetr评分比较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放射检查技术和常规检查比较,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轻。原因是患者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诊断,不需要进行特殊配合,很多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也可以使用放射检查诊断[4];检查过程中即使患者身体出现轻度不适,诊断结束后不适感很快消失,同常规检查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患者病灶部位血供情况也可以使用放射检查技术诊断,为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HR、SpO2、SBP、SDP指标,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说明检查过程中,放射检查技术不会影响到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而常规检查对患者影响程度比较大。原因为:很多患者在进行诊断过程中,会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还有的患者不想进行检查。开始放射检查前,检查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对检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答,避免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发生剧烈变动,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5]。
同时,为了防止诊断中发生意外,需要做好下面的措施:要分析患者病情,找到更恰当的诊断方法,保证患者诊断准确率;检查前,要对患者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检查前十二个小时禁止饮食,防止食物对肠道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检查原则为先检查表面再检查内部,先检查整体再检查局部;检查结束后,要让患者进行运动,确定没有异常情况才让其离开。
综上,采用放射检查技术诊断急诊科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小,检查效果明显,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巴建,张艾红,苗红.浅谈放射检查的安全防护及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5,10(34):149-150.
[2]周占文,李沁彤,康鹏.医用放射线的合理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5(6):223-224.
[3]张桂蹇.放射检查技术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54-56.
[4]罗先富 ,胡晓华 ,刘炜等.部分减影去骨技术在颅内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价值 [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45(2):200-202.
[5]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9(3):236-237.
论文作者:普勇翔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技术论文; 评分论文; 方法论文; 急诊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